關注我們
花街辣媽團是一群在華爾街
工作的已婚已育婦女同志們所創立的公眾號
不端不裝,篇篇精華
有乾貨,有思考,不跟風,敬請關注
最近,好訊息,真的如井噴一般,令市場淬不及防。一週前,中國貨幣和財政的“重型火箭筒”把市場打得樂不思蜀;而就在亞洲這邊還在消化中國的好訊息的時候,上週五,美國9月的非農就業資料則是強勁得令人跌破眼鏡(至少筆者又被打臉一次)。
不得不說,剛剛公佈的9月非農資料確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增加就業人數254k,而遠遠高於共識的150k;
失業率降至4.1%(四捨五入的結果,其實4.051%),過去一年的平均時薪增長為4%;
與前幾個月的非農資料不同的是,本次對前幾個月的資料出現正修正,增加了 72,000 個工作崗位。
雖然整體資料強勁,但工作周降至34.2(低於上個經濟週期的低點),總工時指數環比下降0.1%。勞動收入(工作時間乘以平均時薪)增長從5.16%降至4.84%,接近2019 年下半年的水平。因此,可以看出逆通脹繼續。
資料一公佈,一片譁然。網上有懷疑民主黨為了得選票,對資料做了手腳;而地球另一頭的中文世界則懷疑美國為了跟中國的“火箭筒”抗衡,對資料做了手腳。一向思維簡單的筆者感覺陰謀論太複雜。以筆者之見,這次資料又可能是被季節性調整因素扭曲,基本上就是低階錯誤就可以搞定的,無需勞“陰謀論”的大駕。大家可以少費一些腦細胞。
主要年齡組(25-54)就業率保持在80.9%的週期高位不變,而16-24歲年齡組就業率從49.5%躍升至50.4%,55+年齡組也從37.3%增加到37.7%(比疫情前水平低2%),筆者猜測。尤其是年輕年齡組資料很可能仍然受到疫情造成的季節調整因素偏差(學校暑假和夏季實習的結束)的影響。

而這次資料又是疫情後資料的常態,永遠同時給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帶來新的理由支撐:
樂觀主義者可以指出,初請和續請失業金人數開始下降,而且也沒有出現大批裁員;悲觀主義者可以反駁,申請失業金可能低估了許多工人,尤其是年輕工人,在尋找空缺職位時遇到的困難;同時目前的招聘率處於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失業率是今天的兩倍。史低的招聘率顯示,公司不願意招人;辭職率下降則顯示,工人不願意辭職。從供求兩面看,就業市場還是疲軟。

美聯儲從去年11月就已經給降息訊號,雖然拖到今年9月才開始第一次降息,但是在過去的十幾個月以來,利率曲線整體走低的(重新陡峭,儘管仍然不夠),所以資本成本是在降低,信貸也在鬆綁。貨幣政策不應該是招聘率和辭職率低迷的原因,主要原因則是迫在眉睫的大選和大選後續一段時間的政策不確定性造成的。然而,現在這樣的狀態不是長久穩定態,等大選的變數消失後,是開始裁員還是恢復招聘?要看經濟增長的前景了。
就業資料公佈後,利率期貨市場立即做出了反應,下調美聯儲11 月降息50個基點的機率,市場現在認為降息25個基點是大機率。不過,市場預期2025年的降息幅度仍然很大。
美聯儲鮑威爾這邊,最近有一些微妙的變化:9月30日週一在納什維爾舉行的全國商業經濟學家協會會議上,鮑威爾提出了三個重要的觀點。首先,國內總收入(GDI) 的上調,降低了GDP高估經濟增長的風險,因為GDI 是比 GDP 更好的即時經濟活動衡量標準;其次,儘管對 GDI 的上調增加了美聯儲對經濟內在需求增長的信心,但就業市場指標在觀察經濟拐點方面更準確;第三,美聯儲政策上對核心通脹三個組成部分的組合,即核心商品、住房服務和非住房服務,並不予以過度關注區分。
鮑威爾還特別指出,就業市場不是通脹壓力的來源。美聯儲的工資成本推動通脹的簡化版模型:工資增長減去生產率等於通脹。鮑威爾認為生產率增長良好,增長從~1.5% 增加到2%,這麼看的話,時薪增長4%還是挺令美聯儲滿意的“軟著陸”。
而更快的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和生產率上升相結合,使經濟在利率上升的情況下仍能正常地執行。如果這些情況持續下去,美聯儲能夠或需要降低利率的空間就會受到限制。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美聯儲9月會議對未來15個月的利率預測過分鴿派了。
距離大選還有一個月,颶風海倫對美國東南部的影響,很可能會讓下個月的非農資料不好看,因此,美聯儲11月降息究竟是25還是50,可能也要到最後關頭才有結果。
不過,從宏觀資料以及時間點來看,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現一驚一乍的時間視窗將很快關閉。筆者在“揮之不去的問題”一文結尾時寫道:“……可以適當增加股票配置。不過,市場的隱含波動率可能會上升,因此可以加以適當比例的看空期權來對沖。” 建議可以繼續降低長債的配置,增加股票的配置(不妨增加海外新興資產配置)迎接年尾聖誕行情,當然如果市場配合的話,趁財報季給個低點加倉更理想。
更多筆者原創,請點選http://esthery.substack.com/
國內讀者請關注筆者的知識星球賬號 — 揚纓宏觀週報

作者介紹:
Esther Ying Yang
揚纓女士Risk Lighthouse LLC 聯合創始人。她有二十多年華爾街金融機構的工作經驗,尤其專長金融衍生品增效和對沖策略。曾在VOYA投資管理公司任高階副總裁。揚纓親身經歷過2001年納斯達克股市泡沫破滅, 2008年次級房貸造成的金融危機以及過去三年的疫情、通脹行情。她從多年的華爾街市場經驗中訓練出對經濟宏觀環境有清晰的直覺及對金融市場的風雨變換敏銳的嗅覺。她持有北美高階精算師(FSA)和 金融分析師 (CFA), 北京大學細胞生物學士, 加拿大滑鉄盧大學金融數學碩士。
(15) Esther Yang CFA, FSA | LinkedIn

宣告:本公眾號竭力確保所提供的資訊準確無誤,但不保證此類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本公眾號所提供的所有資訊和相關產品,不論是何種性質,都不應視為在建議、誘導或鼓勵公眾買賣任何股份、股票期權、相似金融產品或其他任何金融工具。不論使用者如何使用本公眾號提供的資訊和相關產品,或是根據這些資訊做出了有關買賣股份、股票期權和其他相似金融產品的何種決定,使用者必須獨自承擔責任。本公眾號提供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屬於作者,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The content here is provided as general information only and should not be construed as a recommendation to buy or sell any security or financial instrument or to participate in any particular trading or investment strategy. All material presented herein is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but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or accepts any responsibility or lia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or any decision made or action taken by you or any third party in reliance upon the data. The investments discussed here may be unsuitable for some investors depending on their investment objectives and financial position. PAST PERFORMANCE DOES NOT GUARANTEE FUTURE 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