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市場總算得到了心怡的訊息。美國的整體通脹率降至3%,核心通脹率降至4.8%。兩個資料都低於預期,做多投資者認為這是買入的機會。小盤股和科技股再次表現出色,最近一個月來市場的寬度改善了不少,不過科技股可能仍然是市場領頭羊。更重要的是,長期國債收益率回落,獲得了2%的漲幅。10年國債利率在上週ADP公佈後短暫地跳漲,突破4%大關;但是,週五的非農資料使得其轉頭向下,技術上形成島形反轉,活脫脫的假突破。
筆者在上週一的文章中曾經提醒到“有意思的是,近來美元並沒有按照利率上升的邏輯走強,而是走了相反的方向。筆者認為,這可能表明美元匯率對於利率繼續上升的預期已經定價。”本週五關盤,美元DXY創了2023年的新低。而最近這波風險資產的上漲與美元下跌的推波助瀾有著緊密的因果關係。筆者認為,美元匯率的有序疲軟,是市場在定價短期內CPI的下降以及美聯儲加息週期的尾聲,造成了做多美元資金的平倉。美元匯率的下跌,目前在短期內動能仍然存在,尤其是歐元、日元、英鎊。因此,美元指數很可能繼續會成為風險資產的助推器。
美元指數跌至100左右,在投資心理上會對市場形成一個投資框架上的警惕。但是,筆者認為,美元的中期趨勢是與美國CPI是否繼續下行,最終實現美聯儲2%的目標(堅持讀筆者文章的讀者們應該已經知道筆者對美國CPI後續的看法,本文還將繼續闡述)非常相關的。
筆者近期注意到一個現象:下面是多個國家3個月和10年期利率曲線圖。請注意,美國的倒掛是最大的,這表明:
1. 美聯儲在短期利率方面的鷹派立場已經超越其他央行。
2. 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採取最快的降息步伐(即市場隱含觀點是,美國將率先進入嚴重衰退,因此美聯儲會更快更大幅度地降息)。

筆者對於第2點,表示存疑。關注美國與歐元區、中國、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等的GDP及一系列經濟情況的圖表,可以看出:
1. 中國和日本採取了明確的刺激措施。
2. 基於歐洲的資料,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能夠比美聯儲更長時間地堅持更長更高的利率政策嗎?歐洲和英國的經濟對於高利率的環境的敏感度更高。
上面的收益率曲線倒掛程度似乎預示著利率軌跡與各個經濟區域的經濟彈性相背離。

這波美元指數下跌引發市場看跌美元(甚至到85)的聲音,正如去年美元指數上漲時,出現看美元指數漲至120(去年最高到過112)的聲音一樣,筆者估計是出於同一群人的思維邏輯。同時,那些哭著喊著要去美元化的聲音,估計忙著去數錢去了。
筆者認為,美元指數正在消化了美聯儲最後加息,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推遲的資訊。這段時間(可能會是3個月的時間)內很可能是在95-100之間震盪。而當Q3、Q4的通脹情況漸漸清晰後,美元指數將重新定價全球經濟的走勢。人民幣近來的企穩與央行進行了一部分減少流動性的操作有關。人民幣的貶值是必須有序的,因此,在下一次,金融放水/財政刺激之前,有必要使其穩定在一個區間內。而翹首以待的日央行轉鷹,大機率會令市場失望,因為如果美國通脹下來了,日本還用著急麼?日本已經等了這麼多年了,乾脆“以不變應萬變”得了。
最後,筆者對於通脹簡單地聊幾句。筆者在2023年展望中曾指出的通脹從9%下降到4%(實際上是3%)逆通脹路徑非常明確,我們現在目標基本到達。然後呢?讀者可能會問,通脹已經跌到3%,離2%會遠嗎?可能很遠!筆者以下的幾點想法,僅供讀者回味:
1) 核心商品價格在2022年2月達到了峰值,現在是不是距離底部了?顯然,供應鏈重組並不是一時的潮流,越來越多的證據告訴市場,過去20年的零商品通脹時代已經結束。
2) 能源價格目前受到俄羅斯的戰爭融資壓抑,但由於西方世界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同時對傳統能源的需求仍在,使得原油會出現高於趨勢的價格。
3) 如果要對後疫情時代的核心通脹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必須要等到2024年的Q1,屆時住房租金將反映當前的實際租金增長(呈下降趨勢)。筆者估計整體CPI在2023年下半年有望穩定,而核心通脹則會由於住房租金指標的構建而持續下降。
重要的問題是美聯儲是否會對達到遙不可及的2%通脹目標保持耐心,並且擴大CPI容忍度範圍?如果鮑威爾在7月26日會議後的新聞釋出會上討論緊縮的實際政策利率和量化緊縮(QT)的持續影響(言下之意是他如果開始指出目前利率政策的副作用),他很可能在暗示緊縮週期的結束。
更多筆者原創,請點選 http://esthery.substack.com/
也歡迎圍觀筆者的義大利之行隨感

宣告:本公眾號竭力確保所提供的資訊準確無誤,但不保證此類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本公眾號所提供的所有資訊和相關產品,不論是何種性質,都不應視為在建議、誘導或鼓勵公眾買賣任何股份、股票期權、相似金融產品或其他任何金融工具。不論使用者如何使用本公眾號提供的資訊和相關產品,或是根據這些資訊做出了有關買賣股份、股票期權和其他相似金融產品的何種決定,使用者必須獨自承擔責任。本公眾號提供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屬於作者,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