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飛:很幸運遇到這群孩子們

本文轉自:解讀中國
紀錄片《早晨的星空有黑色有白色》由英國紀錄片導演羅飛執導,講述雲南省紅河州鄉村小學的孩子們一年的學習成長故事。孩子們在數字支教志願者的幫助下,更多面地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也理解他人。
羅飛,英國紀錄片導演,曾為美國國家地理、BBC、探索頻道、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進行攝製工作,並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評委。代表作《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重新聚焦1912泰坦尼克號沉船往事,還原了6位中國人的逃生經歷,講述了泰坦尼克號的中國倖存者的故事。
導演羅飛在中國有著超過二十年的生活體驗,擅長將海外觀眾視角與中國本土故事有機結合。他說,自己一直想做一部關於學校的紀錄片。而這一次,他很幸運遇到了規德海。 
以下是羅飛導演的分享。
作為一名導演,我一直夢想著製作各種型別的電影:音樂片、歷史調查、重大事件的幕後故事,還有關於考古和文化的系列紀錄片。但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特別的願望,那就是製作一部關於學校的電影。
為什麼呢?
我們都上過學,這是一個普遍的話題。但對我來說,學校有著特別的意義——我的家族中有三代,甚至是四代人都是教師。我的父母是大學教師,我兒子現在也在做家教。我記得小時候,我每天在教師休息室裡坐上好幾個小時,等父母下班,同時聽老師們課後的閒聊。我想,我對作為學生和教師的感受有著深刻的理解。
另外,我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一部電影的影響——法國導演尼古拉斯·菲利伯特的作品《Etre et Avoir》(山村猶有讀書聲)。這是我最愛的一部影片:一所規模逐漸縮減的鄉村小學,即將退休的教師,學校面臨關閉的風險,記錄一整年的學校生活……這些都是我所熱愛的元素。我也一直想有機會能再現有這樣設定的故事。
《Etre et Avoir》電影海報
這部2003年的電影,可以說是我拍攝電影的啟蒙片。我喜愛它故事的寧靜和流淌,可以隨心所欲地將鏡頭停留在任意一個時刻,因為課堂上的每一個微小時刻都可能充滿戲劇性和故事性;我也喜愛電影中那些充滿表現力的面孔——教學風格獨特的老師,專注聽講的孩子們……這些都讓我重溫童年記憶。
這些就是我在製作《早晨的星空有黑色有白色》時的靈感來源。
拍攝前,我們考察了幾周,到甘肅和雲南去看鄉村學校。我想尋找一個偏遠學校的小班,找到一位性格鮮明的老師,將他們作為我影片的主角。

△規德海小學

我們非常幸運地找到了規德海,找到了李為東老師和他的四年級班級——我們第一次見到他們時,他們還是三年級。因為師資力量的原因,這個班級的孩子們將在完成這一年的學業後,轉學到一所更大的學校。四年級將是他們在規德海的最後一年。
我知道這是一次為期一年的拍攝,但開始時我們並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
我非常感謝騰訊SSV和解讀中國工作室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讓我們能夠以完全觀察的方式進行拍攝。我想真正看到會發生什麼。
△拍攝現場
事情確實發生了。
在第一學期即將結束時,李為東老師接到了調任通知,要到一所更大的學校擔任校長。這意味著,他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學生。
這次變動發生得很突然,但同時它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藉此觀察到在突然發生的變故降臨時,規德海和四年級學生們必須面臨的挑戰。這也為電影的後半部分定下了基調。
李為東老師跟孩子們告別
學校裡有熟悉的老師,玩耍的同伴,但學校不僅僅是關於快樂的記憶。它也關乎掙扎和挑戰:資源匱乏、教師流失、考試壓力等等……我們在一年的觀察中,看到了他們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同時也看到他們都在努力幫助孩子們,讓他們更多面地認識世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
我非常感謝規德海的學生和老師們,以及數字支教志願者和組織者——這些人讓我們進入他們的生活,在鏡頭下自然展現出了真實的生活狀態,讓我們看到他們面對挑戰,努力讓事情變得更好。
△影片海報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