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00後熱血男大,組織高考狀元線上講課,半年漲粉120萬

這是《自拍》第457個口述故事
今天的主角是三位來自清華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的00後男大。他們性格迥異,有人是點子多的實幹家,有人是雙學位的硬核學霸,有人是敢想敢做的斜槓青年。但他們都想趁著年輕,多做夢,做有意義的夢。
於是,他們在抖音打造了一間賽博教室@清年閣 。這裡是一個學霸聚集地,今年3月起,主創們陸續邀請了十幾位來自清華的狀元學霸公開“學霸秘籍”,從解題思路到學習方法,從衝刺高考到大學選專業,面向高中生進行有趣有料的知識分享。最近,他們還聯合一眾抖音學霸創作者,把學習方法的“錦囊”帶到了直播間。
未來,他們想給更多年輕人分享更多知識和能量,不僅著眼當下的學習,也關乎更廣闊的宇宙和更長遠的未來。點亮青年眼裡的光,這是他們的初心,也是他們的理想。
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我,00後東北i人,20歲做了一件熱血的事情
我叫張楚建,2003年出生於遼寧本溪,但從小在吉林長春長大,高中就讀於東北師大附中,2021年考入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學的是經濟心理學。
我父親是一個創業者,我從小耳濡目染,也就不喜歡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總想自己也做點創業嘗試。我是一個重度的短影片使用者,很喜歡在抖音看一些生活、科普內容,我發現自媒體對大學生來說是個門檻和成本都比較低的創業渠道,到大三課業壓力沒那麼大的時候,就想要不試試做自媒體。
“清年閣”創始人張楚建。
我是個典型的東北i人,點子多,擅長想創意、做策劃,但做不到在鏡頭前侃侃而談,所以需要有小夥伴一起“搞事情”。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我的發小張博宇,我倆從小學到高中都在一個學校,直到大學,他考進了清華。
3月的一個下午,我和張博宇在一家咖啡店促膝長談,滔滔不絕地和他分享我的自媒體構想。我的發小是清華學霸,又有很多學霸同學,我們可不可以以清華為起點去做知識分享,打造一個短影片裡的“高考學院”,再拓展至“藝術學院”“宇宙學院”“AI學院”,利用我們的高校資源和優勢,分享更多有趣有料的知識和資訊,這將是一件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做“清年閣”這個知識分享專案,我們三個一拍即合。
第二天,張博宇就找來了清華同學劉紫綿,他是一個擁有140多萬粉絲的自媒體創作者,對於拍攝短影片很有經驗和想法。感覺就像命中註定一樣,我們三個對於做“清年閣”這件事一拍即合,見面當天就把賬號規劃定了下來,不到一週就拍攝釋出了第一個影片《量綱法處理物理選擇》。
這個影片講的是一個解題思路,主講人是2023年黑龍江理科高考狀元金澤涵。因為當時正是高考衝刺期,我們就決定結合這個特殊節點分享給學弟學妹們最有用、最直接的東西,就是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這個影片一發出來就爆了,獲得了50多萬點贊,說實話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們的首發“老師”金澤涵非常厲害,他一口氣為我們錄製了7條影片,只花了不到一個小時,每門學科、每個知識點都講得行雲流水,非常透徹。我看完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不愧是狀元。
@清年閣 釋出的第一個影片,就獲得了50多萬點贊。
其實在起號初期,我們要找到狀元同學來錄製影片講課,是很難的。因為我們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有人覺得我們看著不靠譜可能做不了多久,有人懷疑我們是不是想蹭流量去賣課,最後只有金澤涵選擇相信和支援我們,二話不說就來給我們錄影片,還做了很多功課去想選題、寫指令碼、備課,非常真誠和實在。他真的是“清年閣”的貴人,他的講課系列至今都是我覺得做得最好的影片之一。
結合金澤涵的一系列講課影片和粉絲反饋,我們整理了一個“清年閣”白皮書,總結出一些方法論,包括影片開頭怎麼說、內容指令碼怎麼寫、結尾怎麼總結等等,提供給講課的同學們作為參考。沒多久,2023年河南省文科狀元鄭媛元、2023年湖南省文科狀元李禕程,也成了“清年閣”的主講老師,後來陸續有了更多狀元和學霸同學加入,今年也有四位剛入學清華的高考狀元,一軍訓完就來講課了。其中有一位是廣西理科狀元孫偉翔,前不久,我們就釋出了他講物理和數學學習方法的影片。
2024廣西理科狀元曾是@清年閣 的粉絲,如今成為我們的一員。
孫同學來自廣西百色,因為地處偏遠,當地教育資源很不平均。在三個月前,他和他身邊的同學都會看我們的影片,也學到了很多來自高考狀元的學習秘籍,所以非常喜歡“清年閣”。沒想到他真的考上了清華,從我們的粉絲變成了我們的嘉賓。
這件事讓我們都很動容,那是我們第一次真切地感知到,“清年閣”的聲音傳到了很遠的地方,感染了一批人,那一批人又正成為後備力量加入我們,一種傳承正在誕生。我們也開始策劃,怎麼組織這些狀元同學,去透過更多的線下分享,回饋和幫扶他們家鄉的孩子們。
我們還做了“一小時速通”公益大課、高考衝刺課、大學專業怎麼選等多個系列影片,請各個學科的狀元、學霸們現身說法,從解題思路、學習妙招到專業選擇,分門別類地給高中生們解疑答惑。這些內容都很充實和有價值,尤其是一小時大課資訊量巨大,對正在備戰高考的同學來說,看完一定會大有收穫。
我們會在特殊的時間節點,製作分享“一小時速通”公益大課內容。
目前,我們的內容主要就是“狀元知識小分享”和“清華學霸小課堂”兩個系列,也在策劃大學系列,為剛步入大學的同學們解答學習規劃、個人發展方向、職業選擇等方面的疑惑。最近我和我的小夥伴還參加了抖音“學霸為你獻錦囊”直播,聯合@圈寧CeoxNim、@喬治熊熊熊_、@朱古力Z、@李甲Bella [清華版] 等其他學霸博主,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分享給更多同學。
抖音“學霸為你獻錦囊”直播,聚集了來自清華北大的學霸博主。
我對“清年閣”未來的設想,就是希望把這個賬號一代代傳遞下去,一直由有意願做好知識分享的大學生來運營,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做知識普惠的初心,不奢求它能走得多遠,只希望最開始那份初心能一直不變。我們沒有什麼目標受眾,不管是誰、是哪個群體,只要有人接收到了我們傳遞的資訊和能量,那都是很有價值的。
我很開心在20歲這一年,做了這樣一件熱血的事情。我想多做些夢,我更想讓所有青年人都有能力做夢,做些四不像的夢,趁我們還年輕,還說得動宇宙的餘暉和人類的方向。
我,清華雙學位學霸,因為做自媒體“猛男落淚”
我是張博宇,吉林長春人,今年21歲,清華大學行健學院雙學位在讀,一個專業是理論與應用力學,另一個專業是航空航天工程。另外,我也是清華大學創業協會理事,院足球隊和校籃球隊隊員,喜歡航天和攝影,算是個斜槓青年。
但做自媒體,還是頭一回,在和發小張楚建一起創辦“清年閣”之前,我根本沒有接觸過自媒體,甚至連抖音賬號都沒有。以至於當我去邀請一些清華學霸來“清年閣”講課時,大家都很意外,感覺這不應該是張博宇這個人會做的事情,因為我以往的創業實踐都是一些硬科技類的創業專案,比較“硬核”,更符合大家心目中的理工男形象。
“清年閣”創始人張博宇。
但實際上,我覺得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其他領域的創業,本質上都是透過生產產品去滿足大眾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也都能培養和鍛鍊一個創業者需要的品質。所以當楚建來找我一起做“清年閣”的時候,我幾乎沒有猶豫,因為這件事的願景非常好,或許過程會很艱難,但我喜歡挑戰。最重要的是,他說的一句話打動了我。他說,我們要做一件能夠點亮青年人眼裡的光的事情,這聽起來很中二、很理想主義,但這不正應該是我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嗎?
但這事只有我倆還不夠,專案初期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個是要做的事情,另一個就是做事情的人。我當即想到了清華的同學劉紫綿。我倆是今年年初在冰島做義工認識的,那是清華大學眾多學生社會實踐專案之一,和當地非政府組織合作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和農民協作調研。他做過很多社會實踐和創業嘗試,同時也在做個人自媒體,很有網感。
今年年初,我們在冰島參加社會實踐。
紫綿的加入,一下子讓我們這個聽起來“正義凜然”的知識分享賬號,變得有意思起來。我們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的兩人出鏡風格,就是他想出來的。他覺得一個人坐在那講課比較枯燥,很難吸引人看下去,說要不然我就坐旁邊假裝學生“表演”聽課,當時我們就這樣錄了金澤涵的一系列講課影片,還挺有節目效果的,這種嚴肅內容帶點搞笑氣質的風格,一直沿用到現在。
自然而然地,紫綿也成為我們的門面擔當,主要負責片頭介紹和情境演出。楚建主要負責內容運營、影片剪輯以及外聯合作,我因為是個大e人,在清華人脈也比較廣,就負責起了嘉賓聯絡以及影片拍攝工作。有時候嘉賓沒有檔期,我們也會自己出鏡來講課。三個人就這樣把分工逐漸明確了下來,基本上是按照每個人的技能點,各自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效率最大化。
狀元們沒有檔期的時候,我也會客串一下講師。
“清年閣”能在半年時間擁有120多萬粉絲,發展速度“嚴重”超出我的預期。我們也逐漸遇到了更多難題,比如嘉賓沒有檔期、沒有合適的內容選題、影片播出效果不理想等等,當然也會聽到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有質疑,也有批評。好在我們三個都是比較負責的人,不會推卸責任,也聽得進意見。我們會不斷覆盤,比如剪輯節奏和畫面構圖怎麼調整、開頭是不是該創新了、室內室外環境怎麼選,以及釋出的時間節點等等。

我們嘗試過許多不同的拍攝地點和場景。
運營“清年閣”這個專案以來,有很多粉絲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些因為我們而受到鼓舞的人和故事。
有一次,我們收到一位粉絲私信,對方是一名來自小縣城的高中生家長,孩子三歲時被確診兒童糖尿病。她經常看“清年閣”的影片,說非常感謝我們的分享,希望孩子能有機會和我們見個面,“讓他知道只要不斷努力,總有能實現的夢想,能到達的未來。”
我當時很觸動,和這位母親取得了聯絡,聽她講述孩子的遭遇和成長經歷,自己也邊回覆邊掉眼淚。我們邀請這對母子來到清華校園,一起體驗大學生活,也給了孩子很多學習方面的建議。
做自媒體讓我更多地關注到了教育公平這個議題,我們利用網路平臺幫助到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將關愛少數群體的活動搬上螢幕,去盡力彌補教育資源的差異,去努力讓社會更加包容。當無數人私信報以感謝,我感受到了自媒體的力量,在我們這裡,那是一種放大善意的方式。
粉絲的反饋,給了我們很多動力。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會把公益課程內容做的更加系統,成為高中教育的有效補充;同時我們還會開設大學課程系列“你的第一堂大學課”,幫助高中學生融入大學學習,體會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賬號要做“人”的教育,希望我們的觀眾在掌握高效的方法之後,省出的時間要看到世界的精彩,放眼藝術、宇宙、哲學等等。我也希望,有更多青年加入,我們一起築夢。
我,清華“精神小夥”,知識分享讓我成熟了很多
我是劉紫綿,2002年出生在陝西漢中,高中就讀於西安高新一中,17歲自招省狀元預定上清華,2020年高考裸分考進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在清華,我可能是個異類,比如大三休學去創業、一人揹包環遊世界、拍短影片成了網紅、跳“社會搖”染紅髮像個精神小夥……

“清年閣”創始人劉紫綿。
我一直以來就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經常幹一些特立獨行的事情,冒險和創新的過程,可以讓我找到自我價值。我從初中開始學習成績就不錯,同學問我怎麼學的,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主要是因為我學習的內動力很強,比如做題,不是因為想拿高分,而是我覺得解題成功有成就感。
高中時期的我。
但我高中最驕傲的事情,並不是成績好或者上清華,而是我和同學的一個提案上了兩會。當時我和同學做一個社會實踐,在公園看到很多老年人鍛鍊,就問他們有沒有什麼日常生活方面的困難,他們說不會用智慧手機,那時候APP老年模式也沒普及,我們做了一套方案參加比賽,引起了當地一位人大代表的注意,把我們的提案帶到了全國兩會,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上大學後,我參加了更多社會實踐專案,先後去了北京密雲、內蒙古土左旗、山西、甘肅慶陽等地支教。我發現,在這些地方,學生對於獲取知識有很大的熱情和渴望,但能接觸到的課外內容非常有限,也限制了個人興趣探索與發展。所以,當張博宇和張楚建來找我一起做“清年閣”這個知識分享公益專案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就決定加入,這是我能更快幫助到更多人的方式。
我在甘肅慶陽支教。
當時,我正休學進行為期一年的gap year。休學是我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我念完大三已經快修完學分,也參加過了很多社會實踐專案,但仍沒有想好未來要從事什麼工作,或者說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決定給自己一年時間,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休學後,我參加了劍橋大學的創業營,去做社工實習,揹包環遊世界,還透過創業營結識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有像流浪漢一樣的日本高材生、親歷俄烏戰爭的烏克蘭難民、在中國多所高校交換的美國大學生。我們一起做了一個淨水器創業專案,雖然失敗了,但所有的經歷和經驗都是寶貴的。
大學休學一年,我探索了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這些經歷都被我記錄和分享在個人的抖音賬號@混血修勾 ,不知不覺就吸引了100多萬粉絲。我其實很早就開始嘗試做自媒體了,拍過大學生活,運營過高校聯盟賬號,也做過直播,後來疫情期間,經常在學校操場或者家裡拍些卡點影片,沒想到意外火了。可能是因為大家沒見過像我這麼特立獨行的清華學生,反差感比較吸引人。
也因為有自媒體經驗,我對於做“清華閣”更有信心。我們這個賬號一定是一個團體賬號而非個人賬號,這樣IP辨識度更高。知識分享內容要嚴謹,但風格可以更大膽和有趣,這樣才會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和關注,被人看到才有價值。比如,我們的拍攝場景就非常隨心所欲,有的在階梯教室,有的在男生宿舍,甚至有一期,是蹲在衛生間講“拉密定理”。
我們蹲在衛生間的地上拍攝講課影片。
我在團隊裡主要負責出鏡串場和聯絡資源,也會想一些創意玩法,比如高考前夕的“清華錦鯉”混剪影片,給高考生加油打氣,獲得了超87萬點贊。
我們邀請了多位狀元學霸為高考生加油。
說實話,做“清年閣”這個知識分享專案,讓我變得成熟了很多。以前我確實就是一個比較懵懂的大學生,比較隨心所欲、漫不經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現在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給大家分享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清年閣影響了很多人,也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運營“清年閣”這半年來,我也發現,現在越來越多學霸們在抖音平臺分享知識、生活和思想。最近,我們和其他來自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學霸博主一起,在抖音做了一場直播,分享交流我們的大學學習和生活經驗。我發現,其實所謂的學霸、狀元們也沒有什麼光環,大家都是可愛的、有趣的、真誠的年輕人,可以和所有人平等地交流分享,這是自媒體帶給現在年輕人的價值。
我和小夥伴代表@清年閣 一起參加抖音學霸直播。
回憶起來,我的大學和所有人一樣,有過懵懂,有過困擾,也有重新出發的勇氣和堅定前行的信念。希望你也如此。
*本文由清年閣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清年閣 | 口述
小  悔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THE  END-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57個口述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