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的高尿酸血癥會引起痛風,若能長期將血清尿酸濃度控制在≤360 μmol/L(有痛風石的患者應控制≤300 μmol/L)可有效預防痛風發作。然而,降尿酸治療初期(通常為前3-6個月)可能因尿酸水平快速下降而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因此建議在降尿酸治療初期,使用秋水仙鹼作為一線藥物進行痛風發作的預防。
此前有報道稱,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與痛風急性發作存在時間相關性。基於這一關聯,迫切需要評估使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發作,是否能夠降低新啟動降尿酸治療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為深入探究這一問題,近期THE LANCET Rheumatology發表了一項回顧性佇列研究,資料來源於英國Datalink Aurum的資料庫。研究納入了該資料庫中新確診為痛風,且在痛風確診後首次進行降尿酸治療的患者。研究最終納入多達99,800例患者,為研究結論提供了堅實的資料支撐。
研究設計
該研究將納入的99,800例患者分至研究組,其中試驗組要求患者在進行降尿酸治療同一天接受21天以上的秋水仙鹼聯合處方(下文簡稱“預防組”),對照組要求患者在同一天未接受秋水仙鹼或NSAID聯合處方(下文簡稱“未預防組”)。預防組納入16,028例患者,未預防組納入83,772例患者。
患者的詳細特徵見表1:


資料以樣本量(百分比)或均數(標準差)表示;*種族未納入傾向得分重疊加權計算中;†該指數按十分位數進行分級,1表示貧困程度最低,10表示貧困程度最高;‡由於臨床實踐研究資料鏈(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 CPRD)有對於患者數量≤5時不披露資料的政策,故未報告;§§低劑量起始的降尿酸治療定義為:別嘌醇每日劑量≤100mg,丙磺舒每日劑量≤500mg,或磺吡酮每日劑量≤100mg。高劑量起始的降尿酸治療定義為:別嘌醇每日劑量>100mg,非布司他每日劑量≥40mg,丙磺舒每日劑量>500mg,或磺吡酮每日劑量>100mg;‖靶器官損害的定義為:無論是否存在蛋白尿,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45ml/min/1.73m2,或eGFR為45~59 ml/min/1.73m2且伴有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為30~300mg/g)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0mg/g);或至少在三個不同部位存在微血管病變(例如,微量白蛋白尿、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
結局指標
主要結局:患者在開始降尿酸治療後的180天內,首次出現心血管事件,包括致死和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或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
次要結局:既往未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在開始降尿酸治療後的180天內,首次出現心血管事件。
研究結果
主要結局
在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 ITT)中(見圖1A),預防組出現致命或非致命心肌梗死或卒中的患者有217例(1.4%),未預防組有1,528例(1.8%),校正後發病率分別為 28.8/1000 人年和 35.3/1000 人年;校正後粗風險比(HR)為0.82(95%Cl,0.69~0.94),校正後風險差(RD)為-6.5起事件/1000人年;加權需治療患者平均數為154例。
在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 PPS)中(見圖1B),預防組出現致命或非致命心肌梗死或卒中的患者有69例(0.4%),未預防組有1,416例(1.7%);校正後發病率分別為35.8/1000 人年和 39.7/1000 人年;校正後HR為0.79(95%Cl,0.58~0.99),校正後RD為-3.9起事件/1000人年。

圖1 一年時的糖皮質激素停藥率
圖1A為ITT中的累積發生率;圖1B為PPS中的累積發生率
次要結局
在ITT中,相比於未預防組,預防組發生首次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顯著降低,並且具有統計學意義(校正後HR為0.80[95%Cl,0.62~0.97];RD為-3.9起事件/1000人年;需治療患者平均數為256例);致命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在PPS中,兩組首次心血管事件、致命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在兩組間也無顯著差異。
對照組結局
治療策略與呼吸道感染、消化性潰瘍疾病(陰性對照結局)無顯著關聯。在PPS中,預防組發生腹瀉的風險更高(校正後HR為1.32 [1.04~1.60];RD為28.7起事件/1000人年),在ITT中,兩組無顯著性差異(1.12 [0.98~1.28];4.2起事件/1000人年)。
研究討論和結論
該研究存在幾個優點。第一,僅考慮降尿酸治療起始時開具的21天及以上的秋水仙鹼處方確定暴露狀態,排除短期處方,避免分類偏倚。第二,採用傾向得分重疊加權法,將混雜風險降至最低。第三,PPS中與陰性對照結局無關聯、與陽性對照結局有顯著關聯,支援研究結果的內部有效性。第四,運用不同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結果一致。第五,使用從全國(英國)性資料庫提取的涵蓋全民的常規收集資料,結果具普適性。第六,使用基層醫療、住院及死亡資料,遺漏結局的可能性極小,雖有記錄差異可能性,但僅會弱化負相關。
對於開始降尿酸治療的患者,使用秋水仙鹼的預防組相比於未預防組,發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卒中的綜合結局風險較低。該研究為開始降尿酸治療時使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發作提供了額外證據。
參考文獻:Cipolletta E, Nakafero G, McCormick N, et 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gout initiating urate-lowering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colchicine for flare prophylaxis: a retrospective new-user cohort study using linked primary care, hospitalisation, and mortality data. Lancet Rheumatol. 2025;7(3):e197-e207. doi:10.1016/S2665-9913(24)002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