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基層血脂管理適宜技術與質量控制中國專家建議(2025年)》釋出。
該建議依據最新版《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在《基層血脂管理適宜技術中國專家建議(2022版)》基礎上更新並進一步簡化,旨在更便捷服務於基層醫生;此外,本版建議新增了質量控制指標,旨在推進基層血脂管理落地、切實提高基層血脂管理效果。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關鍵致病因素,LDL-C不達標是ASCVD進展和再發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因此,LDL-C是降低ASCVD風險的首要降脂干預靶點,聚焦LDL-C管理、使之長期維持於目標值以下是血脂管理的核心內容。

(1)採集ASCVD病史與心血管危險因素:其中包括既往確診的ASCVD(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疾病)及其型別(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因外周動脈狹窄接受血運重建或截肢);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3~4期);頸動脈斑塊(管腔狹窄<50%);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 歲);吸菸;LDL-C ≥ 4.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 mmol/L;肥胖(體重指數≥ 28 kg/m²);早發(男性<55 歲,女性<65 歲)ASCVD家族史。
(2)便捷、快速確定LDL-C目標值:依據《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風險評估,使用由疾病與危險因素直接對應LDL-C目標值的基層適宜技術(表3)。

使LDL-C持續維持達標,以有效降低ASCVD風險。
生活方式管理為基礎(表4)。極高危、超高危患者可同時啟動以他汀類藥物為基礎的降LDL-C治療。

他汀類藥物是降低LDL-C以降低ASCVD風險的基石,推薦將中等強度(LDL-C降幅25%~50%)的他汀類藥物作為中國人群降低LDL-C的首選方案,臨床常用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的所需日劑量見表5。

應用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後LDL-C仍不達標者,應考慮聯合其他降低LDL-C的藥物;使用至少兩種他汀類藥物且最低劑量仍不耐受,可換用其他降低LDL-C的藥物。優先選擇有降低ASCVD風險獲益證據的藥物 [ 包括依折麥布、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單抗等],規範監測降脂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圖1)。

他汀類藥物總體安全性良好,主要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異常、肌肉不良反應,均多為輕度,嚴重不良反應罕見,發生率與劑量呈正相關。他汀類藥物的心血管獲益遠遠大於可能的不良反應風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需減量或停藥,但勿輕易判定為“他汀不耐受 ”而停藥,輕度不良反應建議繼續用藥、密切觀察(圖2)。

TG不是降低ASCVD風險的藥物干預靶點,但TG升高增加ASCVD風險,需要重視並予以管理。TG> 5.6 mmol/L是降低急性胰腺炎風險的干預靶點。
TG水平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TG升高應首先查詢繼發性因素,糾正繼發性因素和調整生活方式是所有高TG血癥(HTG)患者的基本治療
原則。在此基礎上若仍存在HTG則必要時啟動降脂藥物治療。TG管理流程見圖3。

鑑於血脂管理的核心宗旨是降低ASCVD風險,而目前尚無透過藥物降低脂蛋白 (a) [Lp(a)] 或升高HDL-C改善心血管結局的證據,因此,針對此類血脂異常的管理策略是強化、綜合管理其他ASCVD危險因素,包括進一步降低LDL-C、進一步管理血壓、最佳化降糖方案(納入有心血管獲益證據的降糖藥物)、督促戒菸、管理體重等,以降低患者的總體ASCVD風險。
(1)LDL-C顯著升高(≥4.9 mmol/L) 需排查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或其他少見、罕見血脂異常(如TG≥ 11.2 mmol/L)需專科診治的情況。
(2)經充分藥物治療後LDL-C仍不達標或不耐受、需要新型降脂藥物聯合治療而基層藥物不可及,或需要血脂淨化治療等特殊降脂措施。
(3)降脂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肌痛伴肌酸激酶≥正常值上限的10 倍、肌紅蛋白尿等疑似他汀類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者。
(4)存在顯著血脂異常的兒童、妊娠女性、75歲以上高齡老人等特殊人群,難以評估和制定降脂方案。
(5)存在嚴重肝腎疾病或其他合併疾病,難以評估和制定降脂方案。
過程指標:包括 ASCVD風險評估及血脂目標值確定(血脂檢測率、ASCVD風險評估率、LDL-C目標值確定率)、醫患溝通及健康教育(血脂管理健康教育率)、血脂達標與降脂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血脂達標檢測率、降脂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率)3部分共6項指標。
結局指標:共4項,包括血脂管理知曉率、降脂藥物(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非他汀類降LDL-C藥物) 治療率、LDL-C達標率。


來源: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心血管代謝醫學專業委員會. 基層血脂管理適宜技術與質量控制中國專家建議(2025 年). 中國迴圈雜誌, 2025, 40(3): 213-21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5.03.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