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降脂治療的首要靶點。隨著研究的深入,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和載脂蛋白B(ApoB)等指標在評估心血管風險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在第35屆長城心臟病學大會(GW-ICC 2024)暨亞洲心臟大會(AHS 2024)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郭遠林教授帶來了題為“降脂以降低ASCVD風險:靶點解析”的精彩報告,詳細分享了血脂管理中的關鍵靶點與治療策略。
➤L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力軍:①單個顆粒膽固醇含量佔比最高;②血脂代謝正常時,LDL顆粒數量佔比最高。
➤non-HDL-C
除HDL外所有脂蛋白顆粒中的膽固醇總量,但並非所有含膽固醇顆粒均可致動脈粥樣硬化。
➤ApoB
除HDL顆粒外,所有顆粒都含有ApoB,1個脂蛋白顆粒含有1分子ApoB。直徑≤70nm的顆粒可將膽固醇帶入內皮。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型別包括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TRL)殘粒、脂蛋白(a)[Lp(a)]。
➤2018年AHA膽固醇管理指南:
•LDL-C降幅≥50%為靶標。
•non-HDL-C:接受最大耐受劑量他汀後,non-HDL-C≥2.6mmol/L時可考慮聯合PCSK9i。
➤2019年ESC血脂異常管理指南:
•LDL-C:首要靶點。
•non-HDL-C:次要靶點。
•ApoB:替代靶點(優於non-HDL-C)。作為替代靶點的臨床情況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癥(HTG)、糖尿病、肥胖、未治療時LDL-C水平極低。
➤2023年中國血脂管理指南
•LDL-C:首要靶點。
•non-HDL-C:靶點。臨床情況包括糖尿病、代謝綜合徵、高甘油三酯(TG)、極低LDL-C。
•ApoB:次要靶點。臨床情況包括糖尿病、代謝綜合徵、高甘油三酯、極低LDL-C。
表1 檢測方法對比

➤LDL-C
•測定的可及性:基層普及,優於ApoB、non-HDL-C。
•患者的便捷性:計算法因受TG影響需空腹測量;HTG影響直接測定法。
•結果的精準性:HTG影響精準性,即使採用直接測定法。
•診療的經濟性:計算法無需增加額外費用;直接測定法檢測費用略有增加。
•指標的侷限性:①僅反映LDL顆粒所攜帶的膽固醇總量,不能區分LDL顆粒的數量和大小;②HTG、糖尿病、代謝綜合徵、極高Lp(a)狀態下,LDL-C可能不再是迴圈中攜帶膽固醇的主力軍。
➤non-HDL-C
•測定的可及性:醫患認知尚未普及,影響其可及性,劣於LDL-C。
•患者的便捷性:計算non-HDL-C的總膽固醇(TC)、HDL-C,無需空腹,優於LDL-C。
•結果的精準性:酶學法測定TC、HDL-C後即可算得,不受TG影響,精準。
•診療的經濟性:來自計算,無需增加額外費用。
•指標的侷限性:不反映顆粒數量、大小(型別),僅反映潛在的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膽固醇總量。
➤ApoB
•測定的可及性:認知、方法學均未普及,可及性不如LDL-C和non-HDL-C。
•患者的便捷性:無需空腹(測定ApoB100),優於LDL-C(計算法)。
•結果的精準性:商業化免疫比濁法,優於LDL-C。
•診療的經濟性:需增加額外費用。
•指標的侷限性:①不包括ApoB48(儘管通常血漿ApoB48含量極少,即使餐後也<1%,但對於乳糜微粒血癥患者,則低估了ApoB水平);②不能區分顆粒大小(型別)。
2
(1)non-HDL-C vs LDL-C
使用Framingham心臟研究的患者資料(男性2693例,女性3101例),患者基線時均無冠心病(CHD),評估不同LDL-C和non-HDL-C水平時的CHD風險:
•在相同non-HDL-C水平時,LDL-C和CHD發病風險無相關性。
•相反,在相同LDL-C水平時,non-HDL-C與CHD發病風險強相關。
•與LDL-C相比,non-HDL-C預測CHD發病風險的能力更強。
(2)ApoB vs non-HDL-C
發表在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上,納入10餘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ApoB的心血管風險預測價值最高。

圖1 森林圖
(3)non-HDL-C vs ApoB or LDL-C
發表在JAMA上的一項薈萃分析納入31853例接受他汀治療的患者,旨在探索他汀治療後1年血脂水平與未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風險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non-HDL-C與MACE風險的相關性大於ApoB和LDL-C。
(4)ApoB & non-HDL-C vs LDL-C
發表在Am Coll Cardiol上的哥本哈根普通人群研究納入13015例已接受他汀治療的患者,研究終點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研究結果顯示,ApoB & non-HDL-C升高是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預測因子;LDL-C升高,ApoB or non-HDL-C不高,不增加風險。
(1)LDL-C vs non-HDL-C vs ApoB
在FOURIER研究的基線資料中,LDL-C和non-HDL-C達標的患者中ApoB未達標者較少,但LDL-C和ApoB達標的患者中non-HDL-C未達標者較多。可見,non-HDL-C達標後ApoB基本達標,non-HDL-C是重要的治療靶點。
(2)如何降低non-HDL-C?
➤降LDL-C藥物:non-HDL-C降幅≈LDL-C降幅。
•他汀類藥物:來自LDL-C、殘粒-C降低。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來自LDL-C、殘粒-C降低。
•PCSK9i:來自LDL-C、Lp(a)、殘粒-C降低。
➤降TG藥:non-HDL-C降幅遠低於TG降幅(僅10%-20%)。
•煙酸:來自HDL-C升高,LDL-C、Lp(a)降低。
•貝特:來自HDL-C升高(但可能升高LDL-C)。
•高純度魚油:來自VLDL-C降低(但可能升高LDL-C)。
(3)如何降低ApoB?
➤減少ApoB或VLDL的產生:米泊美生/洛美他派(導致脂肪肝和轉氨酶升高)。
➤增加ApoB從血漿中的清除:
•上調肝臟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他汀、依折麥布、PCSK9i、貝派地酸。
•肝臟經非LDLR途徑攝取:ANGPT3i或有前景,但尚需心血管終點試驗(CVOT證據)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