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讀者們,勞工節快樂!在此,聊聊美國勞工市場,是十分應景的。
筆者在美東時間週三早上的文章(“勞動力市場的再平衡,又邁一大步”)中,指出:“本次非農就業人數偏軟的可能性較大,工資增長將再次走低,工作時長將保持較低水平。換句話說,報告可能會較預期更為疲軟。” 筆者特別指出了2023年的就業資料連續出現向下修正的現象,說明勞工資料局的模型在計算2023年前幾個月的就業資料時有很大程度的高估。
推特上也有人指出了這個趨勢。

六月是一個就業資料下修的典型例子,最初估計為209,000,經過兩次修正,最新的資料顯示為105,000。經過這幾個月的修正,基本接近了理論上穩定的就業創造速度(約100,000)。六月份是209,000,兩個月修正為-104,000;七月份是187,000,修正-49,000,八月份是187,000,修正-110,000。連續幾個月的負面修正顯然表明了勞動力市場增長動能的喪失和2023年統計模型的高估程度。
在同一篇文章中,筆者提到“八月份Conference board的勞動力差異資料——就業機會豐富與就業機會難得的差值——從7月份的32.4%下降到26.2%,而7月份的資料經過大幅修正後從37.2%降至32.4%。八月份的資料較2020年2月份的資料下降了6%。這一系列資料與勞工統計局(BLS)的U3失業率和U6就業率呈強烈正關聯。” 果不其然,U3失業率從3.5%上升到3.8%,U6失業率從6.7%上升到7.1%,平均小時薪酬增長從過去兩個月的0.4%放緩到8月的0.2%。
失業率上升主要歸因於勞動力參與率的增加,也有人認為是最近的幾個罷工造成的資料問題。從Conference Board對就業機會充裕程度的調查資料的下降、認為工作難找的調查資料增加,加上七月份的負面修正,預示失業率上升不是一次性的統計異常。下個月,U3和U6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實際失業人數,與預期相比,可能繼續增加。如果就業增長的放緩以現在的速度持續下去,是會成為政治問題。傑克遜霍爾會議上,鮑威爾曾非常慶幸地表示,目前出現的崗位空缺下降的同時並沒有引起失業率大幅上升的情形,歷史上並不常見。。。大選年將至,如果失業率或失業人數的持續超預期上升,會令美聯儲坐立不安的。這個非常時期中,美聯儲對失業率上升的容忍度非常有限。。。
18個月之前,自美聯儲宣佈加息之時起,被美聯儲的QE慣壞了的市場一直在“美聯儲何時停止加息”和“美聯儲何時降息”的期盼中來回搖擺。造成這個搖擺的主要因素就是勞動力市場的超預期強勁,而現今的勞動力市場的壞訊息,是否真是風險資產市場的好訊息?
儘管聯邦基金期貨顯示十一月加息的可能性為33%,但是市場已經將升息週期的結束計價在內了,11月會議會不會仍是一個“現場直播”的會議已經不再重要(之所以11月加息機率不是零,只是因為美聯儲在上季度經濟總結預測的點陣圖中還有一次加息的計劃),下一個重要問題是何時開始降息?

我們來換一個角度來想。正如週五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Mester)所言,失業率即使上升至3.8%的美國勞工市場,與歷史資料對比,仍然很強勁。雖然目前出現的勞工市場放緩跡象改變其強勁上漲的趨勢,但這種放緩,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認為,更多地是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不是明顯的進入經濟衰退。
最近的一系列就業資料中,比較次要資料,如職位空缺資料,正在緩解;薪酬增長速度也在減緩,而非農就業人數,這個絕對就業指標仍然相對強勁。這些資料加在一起,描繪了一副“不冷不熱,剛剛好”的大圖片,實際上正是美聯儲所期望的“黃金路徑”:通脹在下降,而處於歷史低位的失業率,其上升仍在美聯儲的舒適區之內。
當然,美聯儲希望透過放緩勞工市場的緊缺來抑制通脹,但如果放緩過度會怎麼樣?關鍵問題是,最近的放緩只是對疫情期間經濟資料極值的正常化,還是會繼續發展成深度就業市場的疲軟?顯然,前一種放緩就相當於市場普遍認為的“軟著陸”,而後一種則是“硬著陸”。
目前這個“不冷不熱,剛剛好”的大圖片為美聯儲提供了耐心等待的時間。而在可以自信地宣佈“降通脹”戰役最後勝利之前,美聯儲必須給其9月會議預留最大靈活性空間(這也是為什麼梅斯特週五仍然一如既往地鷹派)。同時,“資料依賴”的美聯儲有理由繼續對即將出現的資料高度敏感,因此任何熱或冷的就業和通貨膨脹資料都可能輕易影響美聯儲的決策。
筆者認為,目前尚屬堅韌的經濟資料將為利率水平提供底部。雖然24年12月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已經計價100基點的降息,但是利率曲線遠端的持續大幅下降必須基於更明顯的經濟疲軟跡象。沒有利率大幅上升、勞工資料大幅超預期疲軟,目前股市可以暫時充分享受來自企業盈利預測上調的利好。因此,9月伊始,勞動力市場的壞訊息,仍是風險資產市場的好訊息。風險市場接下來可能的路徑,敬請期待下一篇。
更多筆者原創,請點選 http://esthery.substack.com/

宣告:本公眾號竭力確保所提供的資訊準確無誤,但不保證此類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本公眾號所提供的所有資訊和相關產品,不論是何種性質,都不應視為在建議、誘導或鼓勵公眾買賣任何股份、股票期權、相似金融產品或其他任何金融工具。不論使用者如何使用本公眾號提供的資訊和相關產品,或是根據這些資訊做出了有關買賣股份、股票期權和其他相似金融產品的何種決定,使用者必須獨自承擔責任。本公眾號提供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屬於作者,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關鍵詞
資料
產品
產品
公眾號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