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三年不漲,大機率是你買錯了。我對於這句話越來越理解⋯⋯
forcode:再過三年,可能你又對了。同一個操作,放在不同的持有周期來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從一個月甚至一年來看,買入後一直在跌跌不休,甚至是腰斬,這個買入是錯得離譜。再等三五年回頭看,卻是絕佳買點,只不過一個公司從產能過剩到產能出清、從被眾人唾棄到眾星捧月,往往需要三五年時間,三五年後從最低點算起可能是幾倍的漲幅。所以施洛斯說他平均持有周期往往有四五年,很多今天沒人看好的公司,經常需要五年以上才能反轉。
網友:那說明當初就是買錯了,持有五年不漲反跌,人生才幾個五年?
forcode:下跌正好給你提供了從容買入的機會,幾年時間,正好給了你充足的閱讀資料做功課時間,這樣你足夠熟悉這家公司,讀了足夠的資料,等到反轉來臨,你才敢在下跌途中果斷加倉,賺到從底部飆升的風險最小的那一段收益。雖然持有前三四年都是虧損的,但最後從持有的整個五六年的總收益來看,五六年獲得了翻倍的收益,年化收益率超過10%,這仍然是筆好投資。買入後下跌,越跌越買導致你足夠重倉,你賺到的利潤絕對值才足夠大。如果買入後第二天就暴漲,雖然收益率很好看,但由於你倉位很小,盈利金額並不多。在我十幾年投資經驗中,真正賺大錢的,往往是剛開始買入後跌跌不休、甚至腰斬的公司,最後我倉位才會足夠重。超預期下跌是機會,而不是風險。
網友:6年驗證正確?代價太大了
forcode:這是投資的常態,你買入任何一個標的,都要做好五六年才能盈利退出的心理準備。所以為什麼投資要用閒錢,就是這個原因。不能忍受賬面虧損,在大幅度下跌甚至腰斬時,不能越跌越買更多,你不可能做好投資。
網友:事實是大部分人無法忍受眼睜睜看著自己賬戶裡虧損,淺虧+時間長可能就割肉了,深套時可能就躺平,再也不看了。能在買入後就做好繼續買入或者賣出計劃的,估計不到一成。這其中有信心堅持的,估計還得減去9成。。。
forcode:投資難就難在這裡,你必須忍受前幾年都是虧損狀態,而是還要繼續越跌越買更多,最後等來反轉,賺到不錯的收益。這個過程當然不容易,要是投資賺錢這麼簡單,還有誰願意朝九晚五……
事實上,如果你用種果樹來類比這個投資過程,就很好理解和接受前幾年的虧損了:
你投資一片果園,種枇杷樹,第一年只是在翻土、播種、發芽,然後施肥再花三四年等待小樹苗長大,前面這四五年裡,枇杷樹沒有結果,不能獲得任何收入,甚至還要支付肥料、地租、人工等成本,前幾年都是現金淨流出的持續虧損狀態,等到第五年開始結果,你才開始有一點收入,但仍然不足以彌補開支,賬面虧損減少,仍未盈利。但只要你有耐心,接下來每一年的結果量會一年比一年多,再過幾年進入豐產期,你投入的勞動量、化肥、人工、租金等開支不怎麼需要增加,產量和利潤卻大幅度增加,而且一年多過一年,好日子開始了,十年二十年後回頭來看,前面四五年果樹沒有長大、沒有開始結果、沒有收入、只有虧損的耐心都沒有白費,你獲得的年均回報率並不低。
投資就像種樹,前面幾年在大幅度下跌之後開始的閱讀研究、越跌越買和賬面虧損過程,就是在栽樹施肥等待樹苗成長的培育期,第四五年之後,開始進入豐產期,這是完全正常和常見的投資過程,不能接受前幾年的虧損,妄圖每一次剛好買在起飛前夜,買入後明天、下個月或明年就必須漲,這不是投資賺錢的正常過程,這也不是正確的投資心態。這種心態不可能持續做好投資。
網友:這說明前面有看錯吧。如果大方向沒看錯,三年不賺錢的可能性太小了。
forcode:說明你投資還沒入門
網友:必須將逆人性堅持到底!要看得準,要堅定信心,要做好資金管理,決戰到天亮!佛口確實做得不錯!
forcode:越跌越買的前提是極度低估,並且倒閉機率極低,不會陷入持續鉅額虧損,最好還是低負債率、高roe、股價處在多年低位的行業龍頭,並且未來大機率反轉,在翻了幾倍後歷史高位下跌個20~30%就越跌越買,可能是無底深淵。
//新市場乏力,曾經成就耐克的籃球球市場,本身也遭遇發展瓶頸。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的調研報告,籃球鞋在美國運動鞋市場的份額從2013年起持續走低;2014年籃球鞋在全球運動鞋市場的份額約為13%,如今只有不到4%;除此之外,與2019年同期相比,功能性籃球鞋的銷售額下降了約13%
如今看來,耐克也是踩中了風口。但風總會停止,豬也終將落地,運氣有來的時候,自然就有走的時候。
“是的,我要公開承認運氣的作用。運動員需要運氣,詩人需要運氣,做生意也需要運氣。努力固然至關重要,智力和決心也很寶貴,但是有時候運氣卻會決定最終結果。”在《鞋狗》那本回憶錄的最後,菲爾·奈特將自己的成功歸咎於運氣
forcode:耐克的成功,伴隨著美國贏得冷戰後美國企業的全球擴張,籃球NBA、好萊塢、星巴克、麥當勞、可口可樂、VISA信用卡、寶潔、穿耐克球鞋等都是典型的美式生活方式,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實際上是美國化,全球各個地區在不斷“美國化”,一個美國人,到全球各地出差、旅行,都可以繼續保持在美國國內差不多的生活方式:喝可口可樂、吃漢堡、買海飛絲、看好萊塢大片、電視機前給NBA球賽喝彩、說英語、穿西裝……以至於巴菲特來中國,居然都要繼續喝櫻桃可樂和吃漢堡,對中國的美食無動於衷……
最近幾年,伴隨著逆全球化,全球很多地方實際上在“去美國化”,當年受益於美國化的美國企業,業績也將持續受累……
網友:新疆棉神助攻[大笑]想當年,每次新疆收棉花四川要去好多民工!現在機械化了!
forcode:不知道NBA在全球和國內的觀眾數量、影響力是不是下降了?
網友:詹姆斯退役我就不看了[大笑]有些比賽越來越假了!
forcode:地緣政治跟商業、投資的關係,還真是非常密切,當年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等企業的一個邏輯,就是其全球化的增長潛力,在當年是非常確定的……
未來幾十年,伴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企業的全球擴張,全球很多地區也會越來越“中國化”。TEMU、SHEIN、tiktok、泡泡馬特和名創優品等中國出海新勢力就不說了,最近一年,中國短劇出海的營收總規模,據說已經超越了奈飛,正在蠶食好萊塢、線上電影平臺目標客戶的時間份額。昨天還聽說,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達龍-阿西莫格魯愛吃湘菜……
///在劍橋有個湖南餐館,名字叫素描湘。2023年5月2日,時代財經週刊(Financial Times) 記者Rana Foroohar採訪達龍,他要求把採訪地點從辦公室移步素描湘,並共進午餐。記者在報道中說(見附錄一),達龍在這家餐館的”效用“是如此之高,餐館為了接待這次訪談提前開門。服務員們熱情地打招呼:“你好,教授!” 並帶我們到後面一個特別的包間,我們可以看到開放式廚房的景象。訪談的主題是強大的技術進步對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但是這個主題不斷地被端上來的菜打斷。報道說,食物端上來了,熱氣騰騰,美味誘人。我們的花飾飲料看起來像是在海灘度假勝地點的飲品,大碗裡盛著的黑白雙色米飯,讓我想起紐約著名的黑白餅乾。阿西莫格魯笑著說:”這些可是危險的“,看起來他和我一樣享受美食。我們準備在素描湘慶祝教授得獎……
網友:人民幣匯率絕對低估了。
且不說服務業價格,比如酒店、餐飲、高鐵票這些中國價格都低的嚇人,就說可貿易的商品。
1、汽車
特斯拉是美國品牌,中國比美國便宜五萬到八萬。
寶馬320i是德國品牌,中國比德國便宜8萬。
本土品牌在本土賣的比中國更貴,更不用說中國國產汽車,中外差價經常是翻倍起。
2、手機
蘋果iPhone 16 128GB
中國 5499元
美國 799美元,5692元
德國 949歐元,7320元
美國品牌手機,中國價格最低,而中國品牌手機,國外相比國內貴的更多。
中國現在真是購物天堂,商品價格全世界最低,還有各種以舊換新補貼,比如家電補貼20%,汽車補貼1萬到2萬,好好享受吧。
forcode:所以,目前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時期,出國旅遊就不太划算,相比疫情之前,美國住宿、餐飲、購物價格漲了40-50%(以美元計價),美元相比人民幣還升值了,按人民幣計算,去美國旅遊就特別貴。
而老外來中國旅遊就會覺得非常便宜,人民幣兌美元本身相比1:6貶值了10-20%,國內一些物價還降低了。
趁著通脹沒起來,這幾年在國內好好旅遊,等人民幣升值足夠多了,再出國旅遊,就不那麼肉疼了……
對於純消費者而言,國內的低價可以看作是一種過剩產能紅利……
網友:決定匯率的是晶片軟體,如果全部超越,想不升值也不行啊
forcode:美元匯率,目前就是一個虛高的大泡沫,靠軍事霸權、金融霸權、科技霸權硬支楞起來,沒那麼踏實,美債規模這麼大,未來美聯儲大幅度降息、美元持續貶值稀釋購買力來賴賬是必然的……
網友:天天說日元貶值,旅遊划算。結果我查了下日本民宿比我19年貴了接近1倍,除了喜歡買奢侈品的,不然不划算[大笑]還是國內好
forcode:這就是一個貨幣遊戲,給你工資漲50%,物價也漲50%,你的生活水平沒任何提高,按道理,這會導致貨幣貶值,如果暫時沒有貶值,那應該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也在走這條路,但龐大的過剩產能給了我們大規模發國債的空間,可能未來10年發100萬億人民幣國債,也不會帶來惡性通脹和人民幣貶值壓力,這些錢就可以用於減稅降費、彌補土地財政不足、投入科技研發產業升級、促進居民消費……
增加100萬億高能貨幣後,貨幣乘數迴圈、信用創造出5-7倍,就是500-700萬億的信用貨幣,在人民幣匯率不貶值甚至還能升值、且沒有惡性通脹的情況下,那全國人民在全球財富中的佔比、購買力、消費能力就大幅度提升了,到時候,房租會比現在高比較多,租售比會更加合理,房地產泡沫消化……
網友:它那5個點的利息給硬吸起來的。
forcode:美元現在就像一個高息攬儲的非法集資的龐氏騙局,借新還舊,不可持續……
網友:佛大,股市新手,但是關注你公眾號3年了,一直不敢買絕味食品,那個處罰啥時候落地,有影響嗎
forcode:這都是不確定性、是風險,我也沒有答案,你投資絕味必須承受這些風險,但我判斷財務造假、被st甚至退市的機率極低,上次業績會錄音裡高管間接回答過這個問題,立案調查的事情針對的應該不是近幾年的問題,相信也不會影響絕味的高管團隊穩定性。
你聽一聽絕味歷次業績會錄音,感受一下戴文軍對業務的深度參與和熟悉,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真正認真做事情的企業家,認知能力、工作能力都很強,絕味的成功不是運氣。
絕味也有不錯的輕資產運營的商業模式,目前是休閒滷細分行業龍頭,佔據了有利地形,所以未來經濟復甦,主營業務有可能恢復到疫情前長期不錯的ROE水平,而對外投資業務,在目前牛市氣氛下,也是極其有利的,很可能有意外驚喜……
至於要不要投資絕味,這需要你自己做功課,做判斷,無腦抄作業是很難面對50%以上下跌還繼續抄下去的,超預期下跌本來是絕佳的買入機會,你已經錯過這個好機會了,目前從底部已經上漲60%多……
網友:說到底還是貨決定幣,美國這種金融遊戲長久不了的
forcode:如果美國超發的美元(數十萬億美元國債)投入科技研發,最後搞出來的AI科技革命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創造出新產業新需求、賺到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美元的額外財富,或者收割到盟友或其他國家的鉅額財富可以彌補虧空,或者有哪個傻子(比如印度)繼續省吃儉用給美國做長工、賺了幾萬億美元的工資自己不花、存起來借給美國,那超發的貨幣(債務)就不成問題了……
就好像一個刷爆10張信用卡借錢拆東牆補西牆、累計負債100萬、淨資產只有10萬的家庭,突然買一個北證妖股翻了10倍賺了兩三百萬,那這100萬銀行貸款一下子就不成問題了……
網友:美國人坑美國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是美聯儲,美聯儲股東都是私人美國政府佔比百分之10。美聯儲之外美國人持有美債也佔比很高。海外資金持有美債大概百分之25。
如果美債是個龐氏騙局,為什麼那麼多美國人願意買。
forcode:美國人坑美國人,中國人坑中國人,這不是很正常嘛,有啥稀奇的?不管國內國外,多數人都是韭菜,知道是龐氏騙局,覺得自己不會接最後一棒,就願意買了,還能拿到高利息呢……
網友:主要是大多數美國人其實沒存款沒錢的,按美國人儲蓄習慣,買35萬億美債的資金大多數在美國都不算窮。
如果覺得35萬億級別買美債資金都是傻,那也。。。
forcode:土耳其、阿根廷10%的利息,為什麼不去買它們的國債或存款呢?因為它們的貨幣匯率暴跌啊。還敢買美債,那不就是相信美元背後的軍事霸權、金融霸權和科技霸權雖然漏洞百出、但還可以縫縫補補維持下去嘛,貨幣是國家信用,以國力做支撐,目前看暫時沒問題,美國在一定限度內,還可以繼續透支美元霸權這張信用卡,但不改變其過度負債、寅吃卯糧、龐氏騙局的本質。當越來越多國家減少購買美債、使用本幣互換做貿易,美元霸權這張信用卡的額度在不斷縮水,透支的空間越來越小……
網友:你只用一個變數做輸入,就得出這麼大一個結論,這也太不嚴謹了!
forcode:我要那麼嚴謹幹嘛,我又不是寫論文。
網友:一葉知秋,見微知著,窺一斑而見全豹,這就是做投資人的能力。分析趨勢不是研究歷史。大膽推測,小心求證,想象力也是做投資不可或缺的能力。
forcode:洞察力這東西,就是靠直覺判斷,基於你所有的背景知識和個人經驗產生的,別人沒有這些背景知識和行業經驗,解釋起來要寫一大堆,懶得寫,而且寫完別人會覺得到處都是漏洞,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最後事實往往會表明,我的直覺判斷非常靠譜:
1999年高考後的暑假,我老爹在郴州五嶺廣場交定金買一個門面期房,要搞售後返租,我就勸我爸不要買,這裡面可能有陷阱,後來就沒買,買了另一個位置更好的二手門面;
2005年,我就判斷優酷會超越土豆網;
2009年第一次看到剛成立幾個月的twitter,我就知道這個服務未來會很火;
2012年,京東還沒上市,蘇寧還很強大,我就判斷京東將遠超蘇寧;
2015年,我判斷阿里巴巴遲早要搞自營電商,被群嘲;
2020年,理想汽車還沒上市,理想one剛推出,我就特別看好理想汽車和增程技術路線的前景,別人說增程技術是脫了褲子放屁;
2022還是2021來著,理想汽車比蔚來、小鵬任何一家市值都要低得多時,我就說理想汽車未來市值將超過這兩家的總和,別人說是天方夜譚……
這些直覺判斷,雖然看起來很武斷,最後都被證明非常靠譜。這種能力用來做投資,尤其早期風投,非常值錢,很多時候,你必須在頭腦裡對未來該公司、該行業、社會、科技的應用及後果,有一副圖景,這需要想象力和大量背景知識、商業經驗,我運用這種洞察力做投資,賺了很多錢……
網友:套用貝葉斯分析的框架,您這是先驗機率比較準!因為先驗機率是很多知識和經歷的積累,以至於難以細說是哪些因素讓您這麼判斷,於是歸為直覺。說到底直覺,是長期積澱的結果。
forcode:野口悠紀雄有一本書《人工智慧時代的超思考法》,我去年聽過,裡面有個觀點我很認同。AI時代人類相比於AI的價值何在?其中一點就是人類的直覺判斷力,AI演算法可能需要遍歷所有可能性,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消耗大量算力、能源、成本、時間,人類可以根據一些經驗、知識或僅僅是審美,從一開始就把99%的可能性給排除掉了,根本就不需要浪費時間精力去分析這些,這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算力、能源、成本……
所以,AI時代,很多能力可能都是沒價值的,就好比你的心算能力再強、能比計算器還強?在計算器出來後,心算能力就意義不大了。AI時代,邏輯推理能力可能也沒那麼重要了,AI可以做得更好,但審美能力、直覺判斷力、想象力這些人類相比AI暫時還領先的能力,可能會非常有價值,有了這些能力,藉助AI,單個人就可以做出不可思議的成就……
網友:說的好像廣東,江蘇,浙江不跟東南亞,南亞等地做生意一樣。陸運的成本比海運的成本高的可不是一點點。即使距離差100倍也還是海運更便宜。而且陸運有很多限制,一些大型裝置根本就不適合使用。中西部的產業鏈要能夠趕上東部,還差得很遠。
forcode:一堆人真是閱讀理解能力很差,我從來不認為西部房價、人均GDP絕對值會超過東部,我說的是未來幾十年西部很多地區房價“增速”會超過東部房價“增速”,非要我加一堆定語和引號,寫這麼囉嗦才能理解這麼簡單的想法……
過去幾年,深圳房價增速已經跑輸成都和長沙了(怕看不明白,換句大白話說:成都和長沙房價跌幅比深圳更小),這已經是事實了,不是什麼想象。
================
forcode:查理芒果有句很酷的話:我的劍傳給能揮舞它的人(My sword I leave to him who can wear it)。讀書就是與人交談,讀經典書籍,就是與歷史上最聰明的人交談。投資大師的智慧箴言錄,值得反覆品味,有時候那真是一字千金,一語驚醒夢中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投資大師論”系列共有幾十篇摘錄,全部加話題標籤“投資大師語錄”,按類別整理,並且機器翻譯成中文,發在本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也方便我自己學習、反覆品味。
這個系列非常乾貨!充分吸收其中的投資理念,對於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建立合理的預期、從而保持理性的投資心態,很有幫助。
建議收藏本系列文章,當投資方面遇到困惑,翻出大師語錄閱讀思考一下,或許會給你更多啟發,很多話你現在讀,不一定能夠領悟到位,常讀常新。
正文內容先發英文原文,後面有中文翻譯供參考(肯定存在某些翻譯不準確的地方)。建議有一定英文功底的網友先讀英文,理解會更準確。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