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結束的標誌

forcode:去年到今年,幾次標的切換,運氣都還不錯,當然,我主要還是基於估值和漲跌幅進行的操作。
上週將越漲越賣減倉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的資金,在27.6買入了一部分伊利股份,今天有啟動的跡象。
再往前,2024年10-11月減倉中國智慧交通等標的的錢,買入的中國聖牧和優然牧業,到今天也帶來了10萬的盈利,而中國智慧交通從10月高點回落了不少。
2024年5月之前越漲越賣減倉了中海油、上海實業控股、招商局港口等菸蒂股,騰出了大約200萬資金,在5-8月越跌越買加倉了證券ETF、恒生科技指數、恒生國企指數、騰訊等,到今天,我減倉的標的要麼原地踏步,要麼還下跌了,而我換倉的指數基金大幅度上漲……
forcode:接下來,考慮將越漲越賣騰出來的資金,加倉一些沒怎麼啟動的消費股,消費股疲軟了兩三年了,估值便宜。
我這幾年投資方面有明顯的進步,不算2024年9月之後的牛市大漲,2020-2023年我的收益率也比2020之前的10年有明顯提升,主要是持續學習讓我增加了幾種心智模型,我的頭腦裡多了幾樣理論武器,如果只有錘子,你就看啥都是釘子,如果你的工具箱裡除了錘子還有電鑽、鋼鋸、扳手、電腦、汽車甚至AI,那你遇到問題或機會時,就更有可能找對稱心如意的工具,提高正確抉擇的機率。
我這幾年投資方面學習進步的一個思維模型:
ROE或ROIC,我是從閱讀《巴菲特傳》中看到說巴菲特最看重的就是這個指標,不管是多大規模的投資,不管是什麼行業,不管是企業內部資本開支決策還是對外投資決策,ROE或ROIC都是問題的核心。很多書籍常讀常新就是這樣的,當你20幾歲投資經驗、商業經驗都還欠缺的時候,閱讀《巴菲特傳》,就不一定會注意到這些話。但40歲再讀,我就抓住了這一點,並且深刻改變了我的投資決策過程。從這個關鍵詞出發,我搜索閱讀了一系列文章、論文、書籍,拓展了有關ROE與PB的能力圈。從此,我選擇投資不只看破淨股,原來2-4PB的好公司,我下不去手,但結合ROE來看,有些4PB並不見得貴;而有些ROE極低甚至為負數的破淨股,甚至0.3PB的公司,也不見得值得投資。
另一個思維模型:
週期思維,透過閱讀《太陽景氣經濟學》《濤動週期論》《商業週期》等書籍和大量文章、論文、研報,我對各類經濟週期有了更深的瞭解,尤其變動更加頻繁的庫存週期和產能週期,對於選擇某個行業的進入時機,非常有幫助。在錯誤的階段進入一家公司,可能就要多浪費三四年時間。研究一家公司時,行業產能週期、庫存週期是必做功課,光看財報是不夠的。
這幾年對我有幫助的第三個思維模型:
產業鏈思維,我這裡說的不是所謂產業叢集或供應鏈,而是從產業上游、中游、下游的視角來看待全球經濟,一般太陽黑子極小期後美國容易出現十年一遇的熊市,太陽黑子極大期後中國容易出現十年一遇的牛市,美股熊市後,一般美聯儲會大規模釋放流動性,這就會造成通脹,通脹的結果是上游行業最先受益,所以,這個階段最好的投資行業是農產品、化肥、油氣、礦產等大宗商品,最差的是中游製造業和製造業國家(比如中國、德國、日本),因為中游行業的成本暴增,而下游消費需求卻蕭條,腹背受敵;
大約2-3年後,當大宗商品通脹回落,中上游行業開始受益,比如現階段的奶牛養殖,豆粕、牧草成本都開始下降,股價又處在多年低位,就適合投資這類中上游行業,彈性很大;
再往後,等上游、中游行業都依次受益完畢,全球經濟逐步擺脫衰退蕭條,產能和庫存消化得差不多了,需求開始復甦了,下游消費品行業就會是最佳投資標的。
所以,從美聯儲大放水之後依次漫過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思維模型來分析,未來幾年裡,消費品行業可能會漸入佳境……
網友:福大說的商業週期的全書書名是?
forcode:熊位元的《經濟週期:資本主義程序的理論、歷史和統計分析》
網友:但有一個不好的地方是,頻繁交易和改換標的,是不是容易錯過長牛股。
forcode:大部分商業模式普通的成熟行業,週期性很明顯,不適合長期持有不動。騰訊這種可以持有更久,但牛市瘋狂,短期翻幾倍、泡沫顯而易見時,也要越漲越賣,只不過賣出間隔拉大、起始賣出價更高、每次賣出量更小。
================
forcode:恒生中國企業指數2022年10月最低點估值大約0.67PB,2024年1月大約0.69倍,目前(250226)在0.98倍,從最低點反彈了接近50%。2015年最高達到1.35倍,2021年最高1.61倍。如果估值達到2015或2021年的最高位,最多還能上漲38~64%……
forcode:恒生科技指數2022年10月最低點估值大約1.83PB,2024年1月大約1.91倍,目前在3.19倍,從最低點反彈了74%。2020年底最高8.36倍。如果達到2020年的最高位,還能上漲162%……
forcode:恒生指數2022年10月最低點估值大約0.75PB,2024年1月大約0.79倍,目前在1.07倍(23788點),從最低點反彈了43%。2021年2月最高1.48倍,這個高點比2018和2015年最高點都要高。如果達到2021年的最高位,還能上漲38%(漲到32827點)……
網友:回答上次問題,2025年初這一輪行情應該還是國內資金為主。
//大摩的分析和資料顯示,推動這波反彈的主要增量資金來自“南向交易”,即透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流入香港市場的內地資金。
今年迄今為止,已有高達2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香港。
此外,一些區域性和專注於中國市場的基金也積極參與了這輪反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總部位於美國或歐洲的積極管理型基金或被動型基金,尚未真正參與到這輪反彈中來。
這意味著,大量潛在的外資仍在場外觀望
forcode:外資的聰明錢,在2024年9月之前就已經陸續進入了,當時每隔幾天,就出現離岸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超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情況,說明外資在積極買入離岸人民幣,用於在離岸市場購買人民幣資產,等人民幣匯率升值多了,不利於低價兌換離岸人民幣和低價買入時,就在南海或其他地方搞點事情又打壓一下,打低了繼續買,反反覆覆幾十次,這種情況實際上在2024年初就出現了,我一直在觀察這個指標。
而且,人民幣資產的兩波行情之前,都有一次金融峰會,很有想象空間,背後可能達成了某些默契。
至於現在外資集體唱多,這是說明要拉高後逐步出貨了,如果情緒更狂熱、外資更瘋狂唱多、股價更高,那意味著外資準備離場了:
//價值成長投資2024-08-05
高盛曝光“聰明錢”轉向:對沖基金拋售北美股票,買入中國股票
高盛機構經紀最新資料顯示,最近“聰明錢”在逃離美股,湧入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的股市。根據截至8月2日本週五的高盛主經紀商業務紀錄資料,對沖基金連續第三週總體拋售全球股票。對沖基金對中國股票三週來首次淨買入,並創兩個月最大淨買入規模;對沖基金以去年8月以來最快速度拋售醫療健康板塊,非必需消費品是淨買入最多板塊。
網友:個人判斷:人民幣大機率進入中長期升值週期
網友:F大預計這次牛市大概到什麼時候結束?以什麼為標誌?
forcode:沒人可以精確預測時間點,我覺得可以參考幾個指標:股債價效比如果達到多年均值,可以越漲越賣,上漲超過多年均值1個標準差,可以加大賣出力度。另一個是看美元兌人民幣與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每日的漲跌幅差值,可以觀察外資流向。去年8月,我就是看這個指標,離岸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明顯超過在岸人民幣,發現外資在持續買入離岸人民幣。
外資走的時候,肯定希望你大幅度升值,換美元可以多換走一些。你去搜索2006-2007年的新聞,美國外交人員反覆要求人民幣升值,說中國操縱匯率之類的,這就是在為賣出港股A股做匯率方面的準備……目前(250228)大約算牛市中期階段。
牛市結束的標誌:
美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並且確實大幅度升值;
外資瘋狂唱多A股;
股債價效比低於多年均值1個標準差;
製造業週期指數連續3個月下跌;
菸蒂股達到合理估值,成長股明顯超過合理估值;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幅度,多次超過在岸人民幣;
周圍親戚熟人見面都開始聊股票,最後一波韭菜跑步進場接盤;
“股票開戶”、“投資”等關鍵詞的百度搜索指數大幅度飆升,接盤俠透支……
網友:其實說起來坐莊,國內大資金也不遑多讓,23 年 12 月份,煤炭股在煤價沒有波動,業績沒有大漲的情況下走了一波高潮,這明顯就是撤退頂,大資金想跑路反而會先拉昇。再說一個,21 年 2 月,各種茅在業績很好的情況下突然下跌,這也是坐莊的一種,就和現在港股突然大漲一樣,是哪些資金這麼整齊劃一?大資金坐莊也是他們的生存之道,各種資訊在他們內部流傳。
網友:請教佛口老師,股債價效比看什麼指標呢?
forcode:看這個:
https://eq.10jqka.com.cn/quota/indicator/stock-bond-spread/webpage/fedmodel.html
================
forcode 241006:我猜,2024年2-5月那一波,才算牛1,5-8月算牛一之後的回撥,8月初開始牛二了……根據對歷次牛市初期的研究,2-5月那一波更符合牛市初期:宏觀利空多於利多、盈利和宏觀指標偏弱、領漲板塊彈性較大、沒有增量資金、上漲速度和持續性不會很強……
//牛市初期三大特徵:
(1)牛市初期特徵一:經濟依然偏弱,但市場韌性強。歷次熊市結束後,股市企穩的第一年,大多都會面臨宏觀經濟預期依然偏弱的情況。比如,2008年Q4-2009年Q2,雖然中國已經開始4萬億刺激,但海外經濟依然處在次貸危機最危險的階段;2013年,經濟指標小幅回升,但宏觀層面同時面臨地產和貨幣政策全面收緊,短期利率快速上漲的不利環境;2019年,除了信貸在Q1小幅回升之外,其他的大部分宏觀指標依然處在下行的趨勢中。2008年以來熊市結束後第一年中,只有2016年的經濟是逐漸企穩回升的。2008年以來的4次牛市初期(熊市結束後的第一年),宏觀層面大多是利空多於利多,盈利和宏觀經濟指標大多是偏弱的。
➢(2)牛市初期特徵二:新的行業熱點不斷活躍。去年10月底以來,指數漲幅並不是很大,但傳媒、通訊、計算機等板塊漲幅較大,這一類新的行業熱點很少出現在熊市中。2008年以來的歷次熊市中,超額收益較大的板塊大多是金融、消費等防禦性板塊,很少有TMT等成長行業領漲。而如果對比歷次牛市第一年中的板塊表現,能夠看到2013年、2019年TMT均非常活躍。2009和2016年由於經濟恢復速度更快,經濟相關類板塊更強。牛市第一年中大部分領漲的板塊均是彈性較大的板塊,而且領漲板塊的超額收益在幅度上比熊市中大很多。
➢(3)牛市初期特徵三:大多沒有增量資金。牛市初期,大部分投資者的淨值均從底部回升,但由於很少有投資者能夠快速收復熊市中的淨值回撤,所以新增資金較少,股市依然處在存量博弈的過程中。雖然每一輪牛市均有增量資金的驅動,但一般是需要到牛市中期才能觀察到增量資金。由於大多沒有增量資金,所以上漲的速度和持續性不會很強,一般經歷過季度上漲後常會有回撤。
================
網友:A股前兩個牛市似乎跟外資進入關係不大,09年是4萬億,15年是槓桿牛。更像政策牛市,然後吸引了各路資金入場。反而跟港股高度吻合,特別是16年開始那波
forcode 240531:外資是跟隨政策和基本面(比如出口同比增長)而行動的,外資會研究美國的庫存週期、庫銷比等指標再採取行動。
過去40年的全球基本格局就是如此:歐美尤其美國是主要消費國,消費國控制全球軍事、金融、科技、品牌,佔據微笑曲線兩端高附加值產業;
巴西、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尼等是資源國,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等,經濟週期性波動;
中日韓德等是生產國,從資源國進口原材料,進行不同等級的加工組裝後,成品出口給歐美等消費國,生產國的製造業週期跟隨歐美消費國庫存週期興衰,當歐美消費不振、庫存累積、進口下降,生產國的外貿出口、企業利潤、就業都會惡化,惡化到難受的程度,生產國就開始採取各種措施來刺激內需、補貼退稅、印鈔、基建……
所以,你說的2009年的四萬億、2015年的槓桿牛,都是對歐美貨幣收緊、需求衰退、進口萎縮造成的中國出口下降、企業利潤就業惡化等的應激反應,都還是在這個框架裡的。
未來美國的需求發動機作用,可能會有所弱化。但就目前而言,美國消費者依然是全球最有支付能力且規模最大的一個市場,看看歡聚時代2024Q1的財報,之前折騰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市場,使用者增長一大堆,但盈利能力一般般,尤其印度這種窮國,基本只消耗你伺服器計算資源和頻寬,沒什麼支付能力,向他們提供服務基本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轉向美國市場,大部分用bigolive語音影片群聊的,都是美國底層的黑人,但就這些美國底層的支付能力,也比東南亞有錢些,美國市場的生意就是好做得多,所以歡聚時代還是要加大發達市場的營銷投入……
觀察牛市,還有另一個指標:M2同比增速與社融同比增速的差值,如果該值為正數,意味著貨幣政策釋放的很多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拿到手之後就存銀行裡了,這意味著貨幣政策非常寬鬆,就容易造成牛市。看看2005年和2015年都是如此。
//代表剩餘流動性的“M2%-社融%”明顯擴張,顯示貨幣趨於寬鬆。

================
forcode 250212:我去年開始重倉的兩個指數基金: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去年和今年都大幅度跑贏了上證綜指和恒生指數。
2023年8月,我判斷2024~2025年很可能有一輪十年一遇的大牛市,我做出的倉位調整是:2024年5月之前越漲越賣清空了大部分獲利豐厚的菸蒂股、高息股,2024年5-8月越跌越買部分歷史平均高roe的細分行業龍頭、證券ETF、恒生中國企業指數ETF和恒生科技指數ETF,因為牛市來臨,菸蒂股一般跑不贏白馬股、指數ETF,而證券ETF一般牛市初期最先暴漲適合賺第一波。
這就是我根據天文週期提前預判牛市帶來的投資行為調整,這個牛市預判和提前調整,至少幫我多賺了20%。那些至今死拿中海油等菸蒂股一股不賣的投資者,可能總市值反而回撤了,去年上半年,我在22元左右提醒中海油股價風險、不應該一味唱多時,卻被後面上車的人圍攻冷嘲熱諷,時間再次證明我是對的。2020年3到4月負油價我越跌越買中石油港股時,這些2024年抱著中海油一股都不賣的韭菜,鬼影都看不到一個,股價翻了兩三倍卻都一窩蜂扎堆看好了。
forcode: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最近都創出了新高,超過了10月那一波的最高點
網友:因為牛市來臨,菸蒂股一般跑不贏白馬股??說反了吧。牛市先拉估值坑,白馬股估值一般不低,牛市反而跑不贏估值深坑的。
forcode:我說的很多話,都是有一整篇幾十頁的研究報告作為支撐的:
參考:港股歷次牛熊市風格因子回測研究:低波動因子在熊市中表現出眾 ·熊市末期關注成長與質量因子
https://xueqiu.com/3167081651/305583836
包括我說天文週期與十年左右牛市週期潛在的相關性甚至因果性,這是我讀了幾百篇各專業論文和很多書籍後的判斷,雖然科學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還很不充分,沒有定論,我的邏輯分析中存在可能不正確的推導,但存在相關性的機率很高。這世界並不是只有研究充分有定論的東西才是有價值的。如果你讀的資料足夠多足夠雜,有些相關性自然而然就會在你頭腦裡浮現出來,你可以稱之為迷信,也可以稱之為直覺判斷力。投資者最值錢的能力,不是充分資料前提下的嚴密邏輯推導,而是基於常識和多學科多元心智模型上、資訊不充分情況下的直覺判斷力。
============
forcode:剛有網友點贊,我又讀了一遍我2021年發的貼子《看看我去年3元以下唱多中石油的帖子截圖》……我的判斷完全得到了驗證……
https://xueqiu.com/3167081651/182493201
網友:比較特殊的投資方式,貌似您的投資不需要計算企業盈利,也不需要很深厚的財務知識,透過判斷大趨勢++常識+底部重倉來獲取絕對收益。
網友:你還不瞭解他,他閱讀財報的時間和能力,雪球沒幾人能超過他。
網友:我知道佛大閱讀量很大,我關注他也有一段時間了。看他重點投資的絕味和榮泰,主頁裡面關於利潤預測和財務資料分析等內容比較少。
forcode:我第一第二重倉並不是榮泰和絕味,只是我暫時賬面虧損,所以談得比較多。我盈利的標的,談的比較少,比如騰訊我盈利四十幾萬,很少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盈利70萬,也聊的不多。另外還有幾個盈利一二十萬的標的,很少聊。所以,大家就記得榮泰和絕味了。
什麼利潤預測之類的,我沒這個能力預測,我也不是分析師,沒義務寫這些。財報我每天都在讀,只不過不會寫長文罷了,我偶爾吐槽幾句話,有些就是財報閱讀後的感想。
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畢竟我不賣報告,也不代客理財搞私募。
糾正一下,榮泰我已經盈利幾萬塊錢了,接下來幾年盈利幾十萬應該沒問題的。
網友:我非常認同佛大的投資框架和思維方式,並且真誠向您學習[獻花花][獻花花]
網友:看來你讀佛大的長文比較少,他早就不是要靠精準財務分析或者市場趨勢熱點盈利的階段了。佛大最有價值的我認為是他的想象力和對未來週期的精準把握。雪球真正的投資大V三清級別的我不清楚是誰,但是把佛大比喻成西方佛老,我認為是合適的[流鼻血],不受雜音干擾,自成一派。
網友:我是2020年初關注佛口老師的,幾乎每一個帖子都看,這幾年市場走勢驗證了佛口老師的判斷,絕對是隱士高手。
網友:視角獨特,水平確實高。
網友:早上好f大,想請教下哪裡可以看德銀、橋水這些機構的研報,wind行不行
forcode:外資研報也不好找,盈透客戶端的個股新聞裡有一些外資機構的研報摘要,全文的很少看到,VIC或seekingalpha有時候也去看一看文章,尤其VIC的文章質量比較高,即使是過期文章的分析思路也有啟發。研報我大部分看國內機構的,國內機構對熱門美股也有出研報,現在國內機構的研究水平也越來越高了,東方財富網為主,未來智庫也有,騰訊股票頻道也有一些研報摘要。英文的主要看智庫報告比較多……
網友:花18000買個choice吧 大幅提高投研效率
網友:作為 fo 大公眾號六年的老讀者了,親眼見證佛大分享自己在 mos 和中石油思考並盈利的全過程,是真的佩服,當時剛畢業沒多少錢,主要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受益匪淺,現在自己也打算開證券賬戶慢慢學習炒股了,感謝佛大的分享,就是可惜最近這兩年佛大公眾號分享少了,少了每天的睡前讀物,不過還是祝佛大健康快樂!
forcode:去年有網友說,高中開始讀我的文章,到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透過投資也賺到了一些錢。在這麼早的階段走上價值投資之路,比我當初幸運很多,我2002年本科期間,也想學習投資,但沒人指導,不知道從何入手,剛開始也是買技術分析、趨勢分析之類的旁門左道,走了幾年彎路,直到2010年才接觸價值投資,從此就持續盈利了。投資一定要走價值投資的正道,其他方式絕大部分都不靠譜……
網友:在大學開始接觸股票,按理都是從正派價值投資開始嘛
forcode:2002年的時候,價值投資的書並不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書架90%的股票類書籍,都是旁門左道。而且,那個時候網際網路上資訊的豐富程度,遠不是今天可以比的。
網友:研究一家公司時,行業產能週期、庫存週期是必做功課,光看財報是不夠的。——F大,真心請教這塊有什麼跟蹤獲取資訊渠道或研究判斷所處階段的方法論?感謝。
forcode:搜尋引擎過濾出某個公司或行業週期的研報,比如:
site:dfcfw.com after:2024-5-1 "庫存週期"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