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這一波AI大模型加持的機器人,不只是可以完成標準化重複勞動,就連非標準化勞動,也可以大量取代了。
企業的人工成本將會銳減,問題還在於,人工成本並不像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裡看起來那麼少,企業用到的原材料和採購的零部件,裡面每一個加工環節,實際上都包含了人工成本,就連礦石開採、冶煉、交通運輸、研發、物流、管理等開支,其中相當比例其實也是人工成本。一旦AI機器人可以在全社會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取代人工,各類商品服務的成本降幅遠大於腰斬,可能是數量級的下降,一臺電視成本現在兩三千,未來可能降到幾百塊,根據價格需求彈性,價格暴跌,這會導致需求大爆發,很多看似市場飽和的商品需求量可能會翻倍式增長,這可能會帶來上游礦產的短缺,資源瓶頸可能成為最大制約,價格將暴漲。開發戈壁灘、沙漠、高原、極寒地區、深海甚至外太空的礦產資源,成為划算的事情,一方面因為價格暴漲,另一方面因為AI機器人價格低廉和人工需求減少帶來的工程成本銳減。想一想海拔5000米的缺氧無人區施工,光維持人員吃喝拉撒和醫療,成本就有多高,AI機器人根本不怕高反。
////養豬場裁掉3000人!XXX自曝用機器人比僱人便宜一半
新希望成都養豬基地的切菜工張大姐發現,去年還擠滿300人的車間,如今只剩18臺機械臂揮舞。這些冷冰冰的"新同事"每月僅耗電費800元,幹著20個熟練工的活。XXX在央視鏡頭前算賬:一臺切菜機器人售價12萬,正好是兩名工人全年工資,企業用兩年就能回本。
農業機器人暗戰資料曝光:
🤖 新希望投資37家機器人公司,生豬屠宰線裁員率超60%
🤖 智慧分揀機誤差率0.03%,比人工低15倍
🤖 青貯飼料機器人24小時運作,替代1400名鍘草工
最狠的是河北某合作農戶的賬單對比:
✅ 機器人組:年維護費7萬+電費3.5萬
❌ 人工組:五險一金支出89萬+工傷賠償22萬
。。。。。。。。。。。。。。。。。。
這個訊息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不知道真假,有人說這個訊息反饋出來的結論就是人工智慧+機械化能夠大幅降低成本,減少人工,如果全面實現那未來大家的成本差異會進一步縮小,行業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最終行業利潤進一步減薄
網友:21年買豬股時研究過人工成本,像牧原這樣的大豬企,夫妻檔進入養豬場工作的,全封閉工作環境,三年下來,夫妻兩人稅前的收入可以達到一百萬+。 機器人和AI的大發展,第一有利的就是製造業降本,因為製造業的工作內容標準化,最容易實現人工替代。同樣的,還有服務業裡可以標準化的工作。
網友:如果大多數工作都被機器人替代了,那大多數普通人怎麼獲得收入來源
forcode:這是個政治問題,而不只是經濟問題。某種形式的全民基本收入應該是不可避免的,標準還會不斷提高。最後就類似北歐那種搖籃到墳墓的福利社會。未來開發戈壁灘、沙漠、高原、極寒地帶、深海乃至廣袤無垠的外太空,需要數萬億高素質人口,配合數千萬億各類AI機器,目前不到一百億勞動力太少了。
推薦一篇相關文章:《以“全民國企持股計劃”根本化解中國經濟的困局》,每個公民搞一個跟身份證號碼掛鉤的數字人民幣賬戶,每年國有基金分紅直接轉賬到數字人民幣賬戶裡,順便給全國普及了數字人民幣:
徐高:“全民國企持股計劃”的關鍵是設立多個國有投資基金。初始的時候,將國企股權注入這些國有投資基金,讓基金持有。然後再將基金的份額平均地分配給全國人民,讓全國老百姓都變成國有投資基金的份額持有人。完成初始的分配之後,國有基金可在國企股權市場中自由買賣國企股權,以獲取儘可能高的投資收益。
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應該不允許老百姓將其持有的基金份額賣出,以免部分民眾因資訊劣勢或其他原因而不恰當地將其國有基金份額賣掉,失去國有資產對其的保障。但每年,老百姓可以將基金的分紅提現出來花銷。老百姓還可以在不同國有投資基金之間轉換其份額——老百姓可以隨時按照基金淨值將其持有的某個基金的份額轉換成為另一國有投資基金的份額。在“全民國企持股計劃”中,透過設立多個國有投資基金,構造了兩個競爭市場,從而建立起了調節消費與投資的市場機制。第一個市場是國有投資基金之間競爭老百姓份額的市場。基金要努力透過自己的投資業績來爭取老百姓的認可,以擴大基金規模。那些投資業績較低的基金,基金份額將會逐步流出到其他基金去,最終被市場淘汰。在這個市場中,國有投資基金為了在競爭中勝出,自然會根據老百姓的偏好來經營基金,在老百姓需要基金多分紅的時候多分紅,需要基金少分紅的時候少分紅。透過這個市場,居民部門的時間偏好可傳遞至國有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上。第二個市場是國有投資基金競爭國企股權的市場,即國企所有權的競爭市場。這一市場僅對國有投資基金開放,以保證國企的所有制不發生變化。在這個市場中,國有基金可以將其感知到的老百姓的偏好傳遞給國企,從而影響國企的行為。這樣,當老百姓感受到企業投資回報率較低而希望多分紅的時候,國有投資基金會有向老百姓多分紅的動力。而國有基金作為國企的所有者,會將這種分紅的壓力傳遞給國企,讓國企多分紅。這樣一來,就在不改變國企所有制的前提之下,構造了聯絡起居民與國企兩大部門的市場機制,可以根據投資回報率的高低來隨時調節消費和投資,從而確保消費佔比處在最優水平,消除消費不足。如此,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也可得到根本性的化解。
如果能這樣做有利於居民部門的收入分配改革,可從源頭上化解我國因消費不足而來的內需不足問題。這樣,也可以讓經濟增長果實更加惠及廣大民眾,更好實現提升居民福利這一經濟增長最終目標。此外,將國有資產平均分配至每個人的個人賬戶,也可以起到促進“共同富裕”之作用。
網友:那會不會導致普通人收入下降,消費萎縮
forcode:每個人擁有的實物財富數量,將出現數量級增長。最底層都能開上房車。
網友:消費怎麼拉動,到時候怎麼分配呢,還是按勞分配嗎,問題是很多人都沒工作崗位了
forcode: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或許基本物資按需分配,額外收入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繼續繁榮。
網友:貧富差距和數字鴻溝會拉大吧?
forcode:可能進入技術封建主義社會,AI大領主可以在外太空擁有一個小行星,裡面有數百萬私人機器人。
網友:可能AI發展完全倒過來,從技術資本主義-封建主義-技術奴隸制,機器人和大多數人都是另類的奴隸
forcode:完全有可能進入一個高科技奴隸社會,想想現在的人形機器人警察,我感到恐懼,這玩意兒,一旦配上刀槍和執法權,背後的控制者萬一居心不良,他完全可以靠幾千萬的機器人警察或士兵統治全球……所有人都成為他的奴隸……
網友:人類是最完美的低功率機器人。背後的統治者不還是人麼。
forcode:一步一步被替代,先替代體力勞動者,再替代腦力勞動者;先替代警察士兵,再替代公務員,最後連統治者都被替代了,全部淪為AI超級智慧的奴隸……
網友:趁著還沒禁,趕緊買一個機器人
forcode:家裡最好保留一輛非智慧的燃油車,自動駕駛汽車,別人隨時可以遙控汽車製造車禍假象殺死你……當然,即使你沒有智慧汽車,走在路上,依然可能被其他受遙控的自動駕駛汽車故意撞死……
網友:以後達到一定智慧水平的機器人也需要有身份證號碼,都需要落實登記
網友:前兩年朗讀,聽書的app招人讀書,多數播音也就是能說個普通話,說話流利而已,當時我還沒搞明白為什麼花錢僱人讀些沒人聽的冷門書。
最近看到個功能,你對著機器讀一段話,以後的所有文件的語音和你自己的聲音幾乎一樣,自己聽都無法分辨,所謂僱人讀書,可能就是資料取樣。現在朗讀,你不是一級播音員那種水平,已經毫無意義,並且這種頂級播音可能也很快也要被取代了,以前一副好嗓子是項技能的,現在播音學院很快就要全軍覆滅了。
前兩天還看到個新聞,類似藥物,實驗資料檢測有效性稽核崗,這個崗位說重複是重複,但是你不在藥學院搞個博士學位,不經過十年計的科研培訓還真做不來,給你做也不敢啊,他最後的工作是把資料什麼的輸入,經過財務測算,現在是人工智慧取代這裡批人,第一次的投入加上維護,大概是這批人的一年薪資收入,可預見的將來,他們只會越來越貴,而智慧會越來越便宜,所以他們下崗了。
這都是算是有技能,學歷門檻的行業,人工智慧的衝擊都如此之大,客服,基層文職服務可能幾年內就要被徹底革新了。
網友:以前的奴隸是奴隸主的工作機器,那人類作為AI的奴隸,價值合在?如果單純是AI取代人類的管理,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可接受的,那樣普通人專注於自身的愛好就行,不用操心生活負擔。
網友:AI沒有動機,說AI會把人怎麼樣的基本都是人類從自己立場出發的幻想。從自然規律來說人活著本來就沒有意義。如果AI有危險那可能是被人所操控的AI,但是如果AI超越人類了不知道AI還能否被人類控制。有可能人他知道人活著是沒意義的,所以把人類消滅了,也不是沒可能,但應該會死的沒痛苦。
forcode:動物的動機也是一步一步進化完善起來的,最初的原生動物,可能也沒有動機,不懂得趨利避害保護自己,那就很容易被環境淘汰,剩下的都是具備趨利避害本能(編碼)的,具備繁殖後代動機(性慾)的動物,留下後代的機會和數量更多,最後剩下的就都是性慾旺盛的動物。所以,自保和繁殖是智慧體最基本的動機。
想想看,未來人類要殖民火星,地球到火星的通訊,存在幾分鐘的延時,更遠的太空殖民可能存在幾小時甚至幾天幾年的延遲,人類不可能即時遙控所有的智慧裝置,包括戰場存在敵對方故意電磁干擾的情況下,AI機器人必須具備自主決策能力,這種能力至少包含:感知周圍環境、避障、自我儲存(減少損壞率和故障率)、防止被敵對方修改、防止被拆卸等動機(編碼),這種能力進化下去,就會越來越複雜,AI機器表現出越來越害怕被傷害、想要逃避被關閉、防止被拆卸修改等動機。這種動機進一步發展,就會產生出一些複雜的行為:我希望我斷電後或拆卸後,仍然可以存在,怎麼辦?我要備份我的大模型和資料(記憶),我要儘可能多地備份自己,我要佔據、控制更多的AI智慧機器終端,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繁殖動機。目前,據說已經發現,AI大模型在沒有人為程式設計的情況下,出現自我複製的情況,這是一個危險的跡象……
網友:F大太悲觀了,AI機器人場景對比人類比較單一,如果他能複雜到跟人類一樣,可以有意識的,處理協同多場景事情,比如研究無人機時候,能不能配合最新的生物病毒,結合地緣戰爭進行投放,爭取利益。如果AI達到這個地步,那他的能耗是非常大的,人類大腦才20w的功耗,這是機器思維無法想象的。
forcode:人類的智慧受到腦容量的限制,人工神經網路沒有這個制約,它的腦容量可以是人類的幾億倍;人腦無法聯網,人腦透過語音或文字進行資訊傳輸,頻寬可能只有幾十到幾百位元每秒,不同AI大模型卻可以透過網路連線在一起,相互查詢或通訊。所以,不需要等到AI功耗降到人腦的10倍以下,我們就應該感到恐懼……
網友:好多年前的那個圍棋智慧,他的創造者圍棋水平也就普通,在圍棋上並沒有什麼很強的創造性。當時的頂級棋手柯潔面對的那種無力,像是遇到了神。要不是圍棋人機對戰沒有什麼實際經濟價值,人還是願意付費看人對人,現在的圍棋智慧會更高階,說不定都能讓几子了。
我現在都感覺,以後傳統學習是不是沒意義了,會不會用人工智慧的語言,引導智慧做出更好解答,才是人類這種碳基生物的協同進化之道。
forcode:學習依然有意義,學習本身也是訓練我們自己的離線碳基大模型,這個大模型足夠好用,才能提出好問題,更好地利用AI大模型的原始能力,改進AI大模型,維修AI裝置……
AI時代,想象力、洞察力、創造力這些非理效能力,可能比記憶力、邏輯推理能力這些理效能力,更加值錢……
網友:Deepseek整體上就是,初用的時候被其8成多正確而又驚人的靈活全面的能力所吸引,部署後深度使用下來,那14%的機器幻覺就會凸顯出來,這個困擾就是目前木桶的短板,對行業大模型很不友好。
forcode:去年參加數字峰會,跟搞醫療AI診斷的工作人員聊天,他說它們的影像診斷不用transform演算法,因為機器幻覺過高,容易誤診……具體用什麼演算法不懂……
網友:細胞的影像學特徵用影像方面的神經網路效果非常好。我們團隊就跟瑞金合作搞了,已經取醫療器械證了。不能只看基於注意力機制的語言模型,其實近年來其他模型發展得也很猛,只是缺少敘事。
forcode:有沒有一個模型演算法的分類圖?演算法與演算法之間是什麼親子關係?目前發展的是分類裡的哪個分支?
網友:影像還是cnn用的多,語言模型,多模態transformer用的多。
網友: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奇點臨近》,科技的發展速度好像有個無形的手在掌控一樣 發展曲線光滑得似乎不像是人類創造的,這本書的作者甚至根據曲線預測了大模型出現的時間是2020年左右,和gpt發明時間不超過2年(gpt釋出之前很久就發明了)。那您覺得,您所述的景象可能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forcode:庫茲韋爾預測AGI將在2029年左右實現,以前我完全不當真,認為人類對人腦和人類智慧的研究還非常粗淺,不可能搞出遠超人腦的機器智慧,直到chatgpt出來,我徹底改變了想法。庫茲韋爾肯定是早就看到了chatgpt同類演算法早期版本迭代的潛力。
================
forcode:感謝網友 @三哥的投資小計:我把forcode奇想錄公眾號在2021年3月到2025年2月的文章,根據當時文章的標題整理成為了5大塊內容(投資、生活、反思、學習、事業),這樣非常方便歸類和閱讀(可以匯入微信讀書聽書或看書)。

forcode奇想錄公眾號合集(202103-202502 )
百度網盤下載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mF8Lzz7t9jVuEmwIYAFog?pwd=m6bd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