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符合邏輯的大勢分析

forcode:最近產生了一個聯想,房地產三道紅線後,大量房地產富豪財富大幅度縮水甚至破產,這有點像是計算機記憶體回收機制,當系統記憶體不足時,系統會終止某些佔用大量記憶體的程序,釋放記憶體資源。過去二十多年,房地產業過度膨脹,擠佔了實體經濟過多資源、信貸資金、人才、財富等,很多開工廠的老闆,幾十上百號人辛辛苦苦一整年,淨利潤還比不上北京上海一套房。2018年之後的中美脫鉤和科技封鎖打壓,讓我們意識到了製造業比重繼續大幅度萎縮、脫實向虛的危害,於是,系統開始回收“房地產上下游”這個“超級程序”佔據的過高“記憶體”,釋放出來發展新質生產力(主要是高階製造業和高科技服務業)。
在改開之初,為了激勵全社會努力奮鬥,實行市場主體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體制,允許多勞多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起來之後,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當然不是搞平均主義或計劃經濟,透過經濟危機,將資產價格打壓到非常便宜的地步,然後國家隊(匯金、證金、社保基金等)用兩折三折的價格接盤,就順利將幾十年積累的財富(股權、不動產權)收入囊中,然後在下一輪牛市再將翻了幾倍的股權慢慢賣掉,完成一次財富的大轉移,補充未富先老社會虧空的社保資金……
‌‌//記憶體回收機制概述‌
記憶體回收機制是計算機系統中用於管理記憶體資源的重要機制。它確保系統能夠有效地釋放不再使用的記憶體資源,從而避免記憶體洩漏和資源浪費。記憶體回收機制對於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效能至關重要。
‌記憶體回收機制的具體實現方式‌
‌程序內的記憶體回收‌:主要透過虛擬機器自身的垃圾回收機制實現,當系統記憶體狀態發生變化時,通知應用程式進行記憶體回收。
‌程序間的記憶體回收‌:主要透過‌Linux OOM Killer和LowMemoryKiller機制實現。當系統記憶體不足時,這些機制會殺死佔用大量記憶體的程序,釋放記憶體資源。
‌動態記憶體管理‌:系統透過分配和回收空閒塊和佔用塊來管理記憶體。當用戶執行結束,所佔用的記憶體區域變為空閒塊,系統會回收這些空間
網友:還有就是逼還有點想法的錢又流向了製造業業和服務業,想靠房子躺平的很多人也又不得不出來搬磚。刺破泡沫的過程總是痛苦的,少一個雷,以後天花板更高點。美股中房日債,還有兩個,看後面炸的煙花效果了。
網友:這是我看到的最符合邏輯的大勢分析。
================
網友:再來一波:
澎湃新聞報道,9月9日,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推出新政策,即日起產生的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商家只需將訂單傳送至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目前,該項減免新舉措已經覆蓋平臺全量商家,預計進一步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推動更多商品直連新疆等偏遠地區
forcode:有意思!從新疆伊寧經過庫爾勒、若羌、茫崖、格爾木、瑪沁縣等沙漠和戈壁灘無人區自駕回福州,就能深切感受到中國之大,也能理解新疆西藏內蒙為何不包郵。從昭蘇開了五六天還沒到達青海湖南邊,包郵豈不虧死了……
這個類似"海外倉"的物流創新,將出海物流經驗反哺國內偏遠地區。拼多多還是給國內電商行業帶來了蠻多新玩法,提高了社會效率。拼多多就是一家產業網際網路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將中國供給能力與全球需求對接,重塑全球供應鏈和零售格局。
網友:高鐵線鋪好以後,以前的慢車那些可以逐步貨改了!去年開始幾大鐵路局開始設定物流中心了,獨立運營逐步市場化了。汽運,鐵路,海運多聯互通!力度和決心還是比較大的
forcode:最近幾年內河航運投資力度很大,修建人工運河、把全國內河航運網路疏通之後,礦石、糧食、建材、煤炭、水泥、木材、傢俱等單位重量價值低、時效性要求不高的大宗物資,就可以走水運,騰出來的鐵路運力可以運輸時效性要求更高、單位重量價值更高的快遞、中小件商品,全國綜合物流成本可以明顯下降一些,也有利於中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利用。
像現在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不如多開工一些這類利在千秋的專案,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閒太久還影響社會穩定,發行國債,讓這部分人口找到工作機會,把內河疏通、人工運河給搞起來,湘桂運河、浙贛粵運河等可行性高的專案都可以加速推進了……
網友:虎嗅上有一篇文章,標題是《為什麼“運河熱”需要降溫》,文章觀點是不贊成大規模修建運河,認為未來應該是以鐵路、公路、航空和進一步疏浚整治後的江河及沿海航運一起,形成更有效的多式聯運綜合運網,滿足物流運輸需求。其中提到高鐵網路建設,可以讓原來的普鐵騰出大量剩餘運力用於貨運。另外,前幾天召開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交通運輸部在推動動力電池鐵路運輸試執行。所以在未來一個時期,鐵路運輸的貨物量可能會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間。
forcode:修建運河、疏通內河航運網路,估計有戰備考慮,也有利於國內大迴圈。反正如果贛粵運河修通的話,贛州山區的木材、傢俱、礦石都可以非常低成本地進出,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就更多……中西部很多地區經濟發展不行,物流成本高是一個重要制約……
網友:我去了解了一下,發現問題還挺複雜,現在河道上遍佈各種大橋和水電站,這些都沒有考慮通航,改造難度非常大,拆除成本非常高,不是花點錢疏通這麼簡單。另外就是部分河流是季節性的,還要跨區域的協同
forcode:讀過一些相關材料,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花錢搞定的,修建梯級船閘,或者旁邊挖一條几百米長的水道專供貨船繞過,都可以的……
網友:F老師感覺運河建好後會對贛粵高速造成影響嗎?
forcode:這種問題太籠統了,蠻想一下,如果運河降低了大宗物流成本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更多珠三角、長三角企業轉移過來開廠,當地木材資源、傢俱產業、稀土產業可以發展更快更好,就業機會更多,自然車來車往更頻繁,利好贛粵高速了。我從福州自駕湖南十幾次,江西境內很多地方車流量非常少。往年還能看到不少運送快遞集裝箱的大貨車,奇怪的是今年8月初,居然沒看到幾輛。也可能我這次走的這條高速物流車本來就少……最近幾年高速公路路網加密,也分流了贛粵高速幾條路的車流量……所以,高速公路也不是坐地收錢的壟斷生意,競爭照樣存在的,一條更便捷的新高速開通後,原來繞路的舊高速客流就給分走了……
網友:運河有個問題,來水可能會變,沒有穩定天然條件,成本很高。看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這麼多年來,河道變了非常多次,歷代都花了大力氣搞。對區域性肯定有利,綜合全國來看,不好說
forcode:需要有足夠水量才適合修建,我今年年初實地看了贛粵運河兩條潛在路線上的河道,發現信豐縣那條河水量不夠。到時候估計要走油羅口水庫,並且旱季可能要從附近孔江水庫補水。
https://xueqiu.com/3167081651/276647430
我也看了湖南江永縣到廣西恭城湘桂運河的河流,水量比贛粵運河要大得多,湘桂運河的可行性感覺遠超贛粵運河,古代靈渠就是在這附近……
https://xueqiu.com/3167081651/277127252
網友:請問您怎麼對信豐情況這麼瞭解?我贛州本地人都覺得修運河這事不可思議。
forcode:我年初從福州自駕去雲南旅遊,路上經過江西、湖南,特地繞過去看了一下兩條運河的潛在選址河流和水庫的情況,因為我覺得透過修建運河將內河航運水系連線成網,將是一個改變中國國運的超級規劃,將極大地降低中西部很多地區的物流成本、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我很感興趣這個話題……
網友:有幾位專家在反對新開這種運河,經濟地理專業的,文章比較詳細,結論是投資收益不高
forcode:運河這個工程的回報期極長,而且有巨大的外部效應,它的回報不止體現在短期內的航運量,更重要的是帶動當地村民就業、產業轉移、戰備、降低物流成本、開發當地礦產木材人力等資源……
網友:是的,綜合比較所有運輸方式只有水運成本最低,最有優勢,如果真能達到規劃預期,將可以極大改變贛南山區落後局面;作為本地人,我知道章江、桃江水系流量很小,怎樣透過大噸位船舶?再說贛南和粵北之間隔著高山,外行人真無法理解怎麼通航?感謝您的專業科普與回覆
forcode:是啊,我年初在信豐縣住了一晚,縣城建設得還不錯,晚上在縣城逛了一圈,發現桃江水位很淺,至少冬季肯定是水量不足,夏季豐水期或許水比較多,如果修建人工運河,肯定要將夏季洪水給蓄起來,桃江上游極富村這一段被淹掉變成極富水庫,抬高水位,然後修建引水渠匯入到孔江水庫,這方面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看一下南水北調的做法,引水渠遇到山就打隧道、遇到低處就搭橋,只要起點比終點地勢高得多,最後就能建成自流渠。
至於船怎麼過高山,你看看巴拿馬海峽原理的短影片,很容易理解,就是兩頭攔住,一條河隔成有落差的3段,開啟第一個閘,讓閘中間的水流入低處、水位齊平後,船從低處開入閘內,然後關閉第一個閘,再開啟第二個閘,讓高處的水流入閘內、水位齊平後,船從閘內開往高出……利用水的浮力,船就可以翻山越嶺……我年初參觀了靈渠博物館,兩千年前的古人搞的水利工程,也是類似原理……
但桃江、章江水量有限,這種方案太耗水,據說到時候孔江水庫搞的是升船機,船坐電梯上下山……
================
網友:一些專業投資者,在研究的時候總會強調“深度研究”,越深度越好;後續遇到任何意料之外的情況,總會歸罪於研究員不夠深入。
似乎深度研究是解決投資問題的最佳法寶。
但卡拉曼很早就提及,在投資中,資訊遵循類似80/20法則:“可獲得的前80%的資訊在最初20%的時間內就能收集到。深入的基本面分析的價值存在邊際收益遞減的現象。”
他還舉了個例子,某分析師對一公司瞭解非常深入,“以至於他能背誦出西南地區每個小鎮的漂白劑品牌份額,並告訴你Clorox第2號生產線、第3號工廠的產量。然而,當公司開始出現重大問題時,他卻錯過了這些跡象……該公司的股價從53跌至11。”
分析師/專業投資者,很容易陷入無窮無盡的細節,卻忘了洞察這個公司的本質。越是專業的投資者,越容易犯這個錯誤。
中文早有類似的表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我一直在琢磨的問題是:為什麼強如芒格,在投了阿里許久後才突發感慨:they are still god damned retailer!
這個資訊是公開的、顯而易見的,但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本質屬性:零售業
forcode:有些投資者,透過研究一家公司、分享研究心得和公司行業分析文章獲得了大量粉絲、點贊和滿足感之後,成為了這家公司的代言人,其ID、頭腦、固定粉絲與這家公司深度繫結,簡直要變成了信仰和宗教,神聖不容任何玷汙,容不下任何反對意見。
真正好的投資機會,是一眼看胖瘦那種,根本不需要寫5000字長文來解析,核心邏輯幾句話就能說明白,如果5000字才能說明白,說明還是心裡沒底,需要寫文章和點贊數來壯膽。便宜才是硬道理,買貴了,分析100萬字、對公司如數家珍也不頂用……
參考:
forcode 20240109:作為二級市場投資者,肯定不可能比業內專家和管理者更懂企業行業的方方面面,但投資賺錢並不需要學習一個新專業,成為業內人士,關鍵要抓住核心矛盾。一筆成功的投資,核心邏輯往往幾句話就能說明白。
比如bat三家中,騰訊的護城河最深厚,因為微信作為通訊工具和社交平臺的網路效應,成為多數國人常駐手機後臺的APP,最不可替代,流量無窮無盡。這個核心邏輯,不需要我們成為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網際網路專家就能理解,只要回想分析一下自己和周圍人手機使用時長最多、佔據手機螢幕第一屏離右手大拇指最近位置、微信開啟頻率和使用習慣就能理解,這是將自己當做該產品或服務的典型使用者,個人的感性認識和使用體驗,有助於我們獲得超出當前幾個季度財報的洞察。
再比如2020年疫情全球擴散、居家隔離造成負油價,導致一個月內全球大量油氣公司股價下跌70%以上,這絕對是過度恐慌了,這隻需要常識和理性,不需要成為油氣專家就能做出正確判斷。
投資者不一定需要時時刻刻都能洞察一切,只需要在股價或業績極端變化、形勢一目瞭然、自己有極大把握時出手,也就是芒格所說的桶裡射魚那種傻瓜都能射中的機會時才出手。
所以,比投資者懂更多的業內人士都看不清未來,投資者怎麼可能賺錢?靠的就是個人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常識理性,抓住核心邏輯核心矛盾,最好是在矛盾極端演繹、極端到絕對不可能錯、桶裡射魚的機會出現時,才出手,這種時候,考驗的更多不是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更多的是好奇心、理性和倉位管理。
曾經人見人厭的中石油,我賺了七八十萬,我沒有成為油氣專家,油氣專家投資中石油卻可能是虧錢的
網友:2024年9月7日,年過半百破產,工作沒了,一切歸零!
前幾天得到工作沒有的訊息,毛估估了負債,那個時候覺得還有些碎銀子,老婆說我們清理債務,去買個小房子,重頭開始!然而今天早上和老婆一起核對,已經資不抵債,破產了!極度震驚,兩個人腦袋一片空白!
現在看起來,那個算錯的還剩下的碎銀子,應該是高估了自己的房子價格,已經下跌了不少。
老婆嚎啕大哭,不想活了!我難過至極,掩面痛哭,我說老婆,我們怎麼都要扛下去!
年過半百,兒子還小,現在一切清零,工作沒有,生計都成了問題!
回頭看,過去這些年,踩了各種雷,一直試圖竭力維持,最後持有的房價下跌,資不抵債;溫水煮青蛙,最後青蛙肚子泛白,導致無可收拾的局面!
現在的我變成了那個十字路口拿著雞毛撣子給過路的車輛擦車的人了,討要硬幣賞賜!
有電腦,筆記本之類,或者手機系統工作,或者emc,或者專案管理的老闆,可以有機會救人一命,感激不盡!工作積極,經驗豐富,精力旺盛,英文聽說讀寫也沒有問題!
forcode:雪球是一個大舞臺,每年總有些悲劇上演。五十歲其實也不算老,任正非創辦華為好像就是四五十歲時。
人生有三次斷奶期,第一次是1-2歲時斷母乳;第二次是十幾歲青春期後心理斷乳;第三次斷奶期是脫離單位、組織、企業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主體,在市場裡搏殺。
50歲甚至直到退休,很多人還沒完成第三次斷奶,還要依附一個組織(單位),不能自負盈虧在市場上自謀生路。
網友:換個思路看,很多人都沒有把這個遊戲玩明白,依附於組織和他人,始終是一個npc的角色,只有獨立出來親自到社會叢林拼殺博弈,才真正作為主角開始玩人生這個遊戲
================
forcode:到了接近40歲的年紀,有了一定本金積累和人生閱歷的情況下,要想跟同齡人把身家再拉開一個數量級,靠勤奮或聰明都很難,得靠抓住時機,用錢賺錢,正所謂“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人一輩子能夠經歷的歷史性大機會,一般就那麼5-7次,每抓住一次大機遇,家庭財富就能實現一次躍遷,錯過或者走錯了,就被別人甩在後面。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