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沿海房價漲不過中西部

forcode:未來幾十年,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速和房價,未必趕得上中西部地區。
以前是對歐美開放,外企優先轉移工廠到東南沿海,大量工作機會留在長珠三角洲,所以沿海都發達了,未來幾十年更多面向東南亞、南亞、中亞、俄羅斯開放,更多陸路對接或東北或北部灣而非東南沿海海路對接。
東南沿海地區因為對歐美貿易脫鉤,工作機會減少,中西部地區發展產業備份基地和軍重工業,內河航運網路的完善大幅度降低中西部地區的物流成本,發展國內大迴圈給中西部更多政策傾斜,以及對亞洲近鄰貿易開放帶來的工作機會增加,人口迴流中西部地區,這樣一增一減,加上沿海房價本身泡沫嚴重,而東北或中西部某些地區房價已經跌無可跌,可能會未來幾十年導致沿海地區房價漲不過中西部甚至東北地區。
注意,我說的是未來幾十年的總體趨勢,不是未來幾年。
網友:香港呢?
forcode:HK主要靠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遇,以及外資自由進出投資人民幣資產的放心中介,只要大陸沒有徹底資本自由流動,HK仍然會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
另外,HK有優質的教育研發資源,依託港珠澳腹地的產業鏈,發展高科技產業也是有優勢的。HK的未來取決於能否融入港珠澳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能否抵消歐美金融脫鉤、科技脫鉤、貿易脫鉤帶來的負面效應……
HK的房價估計很難創出新高,HK高房價已經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甚至引發決策層不惜代價刺破大陸地產泡沫,未來不會允許HK房價繼續過度泡沫化。港珠澳一體化的結果,必然會拉低HK房價,這兩年已經看到大量HK居民去廣東內買度假房、消費購物,加上內地遊客對HK去魅,HK商業地產的價值必然下降……
網友:未來幾十年,人類移民火星是大機率事件,移民火星工程需要運輸大量物資,在火星的居民(也許是碳基+矽基的生命)需要和地球人搞貿易,最有投資價值的是可以做或者已經做火箭發射基地周邊的村莊、小城鎮,這些地方相當於現在的沿海城市,象當年的深圳一樣。
forcode:西北戈壁灘、沙漠的生存條件,比火星、月球要好一萬倍,至少不用穿防護服,溫度、輻射、氧氣不用人工控制,缺的主要是水。
而東北(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條件,又比西北戈壁灘好100倍,至少不缺水,主要是冷,這個比較容易解決;西北地區的水不太容易解決……
在東北和西北開發成熟之前,火星和月球只有科學探索和技術價值,沒有經濟價值……
網友:理性討論:
(1)中西部地區對接的都是消費能力極其低下的國家和地區——西伯利亞、中亞,在這種情況說對亞洲近鄰貿易帶來工作機會增加未免有點幽默
(2)產業備份基地和軍重工業的發展是無法造富的,還有,中西部內河網路的物流成本遠遠高於長江經濟帶和珠三角
(3)發展國內大迴圈,絕對不可能大幅提升經濟,能維持現有生活水平就很樂觀了
forcode:去讀一讀黃奇帆的結構性改革,就知道了,中西部地區未來可以發展高能耗產業(電解鋁等)、能源產業(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特高壓、風電、光伏、油氣等)、礦業、資料中心(東數西算)、旅遊等,人均GDP或許達不到東部地區,但達到東部地區三分之二水平是有可能,相比目前會大幅度增長,增速遠超過因為脫鉤甚至某些年份有可能負增長的東部地區。
歐美在中國之外尋找另一個產業備份,打造另一套產業鏈,也會促進東南亞的大發展,東盟與中國的貿易,已經超過了歐洲和美國,未來還會快速增長。非洲、西亞、中亞和俄羅斯會成為中國的能源、原材料、糧食基地,一部分勞動密集型、高汙染產業轉移到這些地區,未來10年美元指數往下走,資本湧向全球,新興市場增速會超過歐美,會帶來第三世界大發展,歐美在全球GDP中的佔比將持續下降。
網友:最近去了趟中亞,比我想象中發展的好。
forcode:主要人口密度低?中國西部地區除了水和錢之外的人均資源擁有量,真不是東部地區可以想象的……未來AI科技革命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1個數量級之後,有可能大幅度增加南水北調的規模,西北地區土地利用率提升1%,那就是巨大的經濟效益……現在風光新能源難消納,市場化定價和智慧電網會讓某些時段的電價極低甚至為負數,如果未來在AI機器人、核聚變的輔助下,大規模擴建南水北調工程,將夏季洪水期南方洪水排程到西北地區,每年增加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立方米的淡水,持續個幾十年,西北地區的土地利用率說不定可以一年超過一年……
網友:國內大部分城市都是靠城市建設提高的生活環境,本身氣候良好,水利資源豐富,物產豐富的城市全國來看少之又少。所以,未來人口從南部地區流向北部地區是十分常見的,現在已經有這個苗頭了。
網友:另一方面,脫鉤、遏制、衝突引起戰爭的風險高度增加,黃金的漲勢說明人心
網友:當年搞三線廠時,也是這個思路。近年發生的一切,都有那個時代的影子。
forcode:後來沿海發展遠超中西部地區,核心原因就是過去50年的改革開放,實際上是對歐美的改革開放和貿易出口,所以沿海最受益。未來50年,歐美這塊可能是負增長,而歐亞大陸的一體化才是大頭,快速飆升……
網友:問題是,東盟與中國的貿易,惠及的主要是什麼地區?西南地區當然也受益,不過主要的仍然是產業鏈齊全、水運發達因而具備極低製造業成本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
forcode:平陸運河修通後,西南幾省甚至湖南湖北江西的一些貨物,就沒必要走上海或珠江三角洲出海了,直接走北部灣出海,距離還短。受益的是中西部省份。某些貨物進出口,直接鐵路到緬甸南部、柬埔寨或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利好的是雲南、廣西、新疆、西藏。
東北一部分貨物直接從海參崴走北極航線進出,利好的是東北地區,也不那麼依賴東南長珠三角的港口和產業……
中亞的油氣資源走中亞油氣管道,一部分貨物走中歐班鐵,利好的也是沿線地區,而不是東部沿海地區……
網友:明清長期禁海,當時的中西部發展如何?
forcode:明朝海禁,直接導致江西發達程度超過福建,什麼八大家裡面,好幾個江西人,主要就是因為全國就廣州一個對外貿易視窗,北方貨物進出,需要從京杭大運河走贛江,然後馱馬翻越梅嶺古道進入珠江支流,再到廣州,江西成為必經商路,繁榮了幾百年……
網友:八大家唐宋,江西衰敗清末戰爭國內革命戰爭,京廣線開通後大 yu嶺就廢了
forcode:主要還是鴉片戰爭後,沿海被迫開啟通商、獲得外貿權,廣州不再擁有對外貿易壟斷權,江西也就不再是最佳商路……
網友:八大家是唐宋吧,可能是因為北方經歷了300年的黑暗中世紀,文化重心南遷,南唐的經濟文化比北方繁榮多了;明朝時“進士半江西”,普遍認為和嚴嵩把持朝政有關係。
forcode:嚴嵩把持朝政,跟背後江西的富庶有沒有關係,一個地區只有經濟發達了,才能供養大批聰明子弟專心讀書、考取功名,當地大地主、商人培養了自己家族子弟作為政治代理人,維護家族利益,有足夠的江西人考取了功名,嚴嵩才有機會培植黨羽……
湖南在晚清的崛起,據說也跟湘軍平息太平天國運動後,掠奪了江浙太平天國搜刮的大量財富,一船一船運回湖南,供養湖南子弟讀聖賢書、考取功名,後來才有了湘軍在政界和文化界的崛起……
網友:還是對於海運和路運空運巨大的成本差異沒有概念。
forcode:這方面認知你比深刻得多,當沿海地區局勢緊張,不要說經濟增長,貿易可能都直接中斷了,你談海運成本有什麼意義?
網友:如果真變成戰區,一切舊有規則都不一樣了。討論這個意義不大吧
forcode:怎麼就沒意義,否則你覺得為什麼要在西部地區搞產業備份?為什麼要搞內河航運網路?為什麼要搞那麼多地下油氣管網?目前全球進入亂紀元,這是現實存在的風險,值得每一個投資者重視的可能性……
網友:大部分人不願意獨立思考,喜歡人云亦云,因為過去的經驗是海運便宜
網友:怎麼緊張起來,不讓運了?
網友:你就說當今世界誰敢打我東大東部沿海?要麼想一起滅亡?
forcode:美國是海權帝國,只需要把全球幾個貿易咽喉給卡住,刁難一下中國貨船,你就很痛苦了。或者在亞歐大陸東側某個區域搞一次代理人戰爭,資本和貿易就撤離。或者類似制裁俄羅斯那樣,拉攏或強迫美國盟友中斷與中國的大部分貿易……目前還沒有打這些牌,那是因為中美貿易交織仍然非常深,中國還是美國主要的工業品(包括零部件)來源,美國還離不開中國。
網友:確實,來廣州十幾年身邊朋友大部分回到了湖北
網友:有一定道理,這方面我還要再研究下,不過我是懷疑走鐵運到印度洋出海口再海運的成本,會比從東南沿海港口直接海運成本能低多少。
網友:國家考慮當然有意義,但是投資者考慮我覺得沒意義。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會不會、什麼時候會戰爭,就好像我投資也不會考慮哪天會不會爆發全球核戰,會不會所有生產全面軍事管制一樣。我覺得底層邏輯還是儘可能找到低估的持續不斷產生更多現金流的企業。
forcode:如果擔心地緣戰爭或衝突風險、資本管制風險,家庭配置一部分實物金銀,就可以作為危機保險;
配置一部分農地山林的承包權,未來糧食進口被掐脖子,糧價飛漲,有可能升值潛力巨大;
買第二套房子就儘量不要買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生活便利的城郊或許更可取;
配置一部分海外資產,但又不要過多,可以分散貨幣風險……
獲得海外永久居留權,萬一戰爭來臨,有一個逃難的地方……
狡兔三窟、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對外來局勢的判斷,會影響到家庭資產配置的很多方面……
網友:我不知道啥時候開戰,到底開不開戰,但是18年後基本就是買各種國產替代,黃金。然後特賺,你覺得這些跟投資有沒有意義!戰爭從來都是重新定義階級和財富的最好武器!有史以來,每個國家都是如此。
網友:以後如果緬甸那深水港路線能搞穩定,西南地區必將成為好地方
========================
forcode:最近一兩年,我感覺不喝咖啡就會頭痛或狀態不好,懷疑是咖啡上癮的戒斷症狀。咖啡因屬於成癮性物質,當然副作用相對比較小,屬於可以全民吸食的軟性成癮品,類似菸酒茶。這讓我對咖啡行業的投資價值增加了一點興趣。
網友:昨天在永旺看到絕味鴨脖排起了十幾米長隊,讓我很是吃驚,平時這個店都沒什麼人的,走進看才知道原來是打五折活動,說明了兩件事,1,這玩意還是很多人愛吃的,價格合適就是剛需。2,降價了排長隊,說明消費還是有潛力的,經濟回暖消費股值得期待
forcode:前天晚上我散步,也看到絕味門口好幾個小姑娘在買,難得一見……
網友:周黑鴨好像競爭不過絕味
forcode:連鎖加盟管理運營能力,還是有點門檻的。
我發現,很多能夠從一個細分行業脫穎而出成為龍頭的公司,它們通常在早期就很擅長藉助外腦,畢竟戰略規劃、流程再造、IT資訊化、營銷策略等頂級人才,一家小公司在早期是很難吸引到的,只有老闆願意花這筆錢,請頂級諮詢公司幫助自己來做靠譜的規劃,才更容易走對路。如果你去聽一下絕味歷年的電話會議錄音,你可以發現,絕味最初選擇鮮滷而非現滷主要考慮規模效應,在真空包裝滷貨還是市場主流時選擇做散裝鮮滷,都不是隨意考慮,而是諮詢公司做了深度調研和分析後的選擇。
絕味也是很早就投了很多錢搞企業資訊化,有了這套IT系統,才有可能深入管控到加盟商各個環節,甚至做到加盟門店的收款直接進入絕味公司賬戶而非加盟商手中,絕味與加盟商T+1結算,管控到這個程度,一般公司沒有資訊化支撐是很難做到的。
我所瞭解到的宇通客車、華為等公司,也是很擅長藉助外腦來提高決策質量、戰略規劃、營銷策略、IT資訊化等能力,都成為了自己所在行業的龍頭。
從很多指標來看,絕味的運營效率都遠超周黑鴨、煌上煌,所以絕味比這兩家晚成立10年左右,卻可以後來居上,這不是運氣。
網友:所有我們的投資研究也要充分借鑑外腦啊,千萬不能閉門造車。
forcode:所以,資料蒐集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能力之一,大量智庫報告、研究報告、創始人訪談、創始人傳記,都是很有用的投資研究素材。我最近學習研究siriusXM,就在讀或聽裡面高管Greg Maffei的訪談、創始人John Malone的傳記《Cable Cowboy》、研究報告、第三方的使用者習慣調查報告……
當年研究長江電力、MOS,我還看了一些相關紀錄片和影片,有助於我瞭解這些生意的運作方式、商業模式、技術,感性認識對於投資非常重要,尤其涉及到對未來的判斷,只有理解了生意,才能將眼光超越當前幾個季度的財報業績……
================
forcode:用excel的pv函式模擬折現了一下巴菲特在1991年股東信裡說的這段話,未來每年100萬的盈利,按10%折現,累計的現值大約就是1000萬,所以,合理的估值就是10PE,考慮到35%的資本利得稅,稅前合理估值大約就是6.5PE,這是一家零增長公司的合理PE。我這個理解有沒有問題?
//巴菲特:現在假設條件改變,這家公司只擁有普通的獲利能力,所以每年100萬的獲利只能上上下下起伏,這種打擺子的形式就是大部分公司的狀況,而公司的獲利想要有所成長,老闆就必須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才辦得到(通常都是透過保留盈餘的方式),經過我們將假設重新做修正,同樣以10%加以折現,大概可以達到1,000萬美元的價值,結果可以看出,一項看起來不大重要的假設變動卻使這家企業的價值大幅減少至10倍稅後盈餘本益比(或6.5倍稅前盈餘本益比)。
參考:《1991年巴菲特股東信

10%折現率情況下未來100元的現值
10%折現率、年均增速1%到10%情況下的合理PE(假設所得稅為35%,假設該增速為未來100年均值)

網友:只有很少數輕資產的生意是可以做到擴張時不需要消耗太多資本的。
對於一個增量ROE只有10%的普通生意,你假設它明年要擴張10%的話,自由現金流就變成0了(100元利潤要全部留存才能支援擴張10%),而不是你假設的那樣還是等於會計利潤。
正如芒格所述,他一位總是愁眉苦臉的朋友,每年的利潤都變成了停在公司門外空地上的更多存貨和裝置,一分錢都進不了口袋。
如果擴張高於10%,更需要舉債或增發股票融資。
巴菲特那個例子,假設的就是不擴張,所以才能100元利潤100%轉化為100元自由現金流。
自由現金流才是折現估值的基礎。
forcode:直接把圖表中的PE改成P/自由現金流,盈利年增速改成FCF年增速,行不行?
網友:要把自由現金流那一列也改成變數,利潤轉化為自由現金流的比例取決於你假設的增量ROE和擴張增速。
自由現金流= 利潤 *(ROE-增速)/ ROE。
可以看到,一個增量ROE很高的生意(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本),即使在擴張時,大部分利潤還是可以轉化為自由現金流,所以合理市盈率(價格/利潤)會更高。
forcode:你這個公式,怎麼感覺有問題?自由現金流一定比利潤小嗎?長江電力這種過度折舊或某些行業高速增長期採用加速折舊或過度撥備隱藏利潤的做法,自由現金流有可能超過淨利潤吧。按這個公式,要是利潤負增長,豈不是反而自由現金流比淨利潤更高?
網友:另一個極端,一個低ROE、重資產的生意,在收縮規模時(比如賣掉一些ROE太低的廠或門店),可以帶來更多自由現金流,提高企業價值,也是這個道理。
賣掉低ROE資產回收的資金,會高於那部分資產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價值。
forcode:這個沒錯,所以我相信在移動網際網路這一波技術浪潮帶來的創業機會接近尾聲之後,騰訊賣掉進入成熟期的對外投資,高比例回購或分紅,會提高其未來的ROE,因為騰訊最核心業務的ROE/ROIC是極高的,所以,未來騰訊的PB估值水平,很可能會非常非常高,超過10甚至20倍PB都有可能,參考蘋果公司最近十年不斷回購帶來的ROE和PB大幅度提升。算起來,騰訊的主營業務所需要的淨資產甚至可以是負數,靠上下游佔款和負債,就可以持續產生大量利潤。美國很多上市公司淨資產就是負數,照樣運轉很好……
================
forcode:我見識過那些不受應試教育定型化、靠興趣驅動、自學成才的人積累到一定程度會有多麼厲害,他們不僅知識面參差多型,創造力更是出其不意,因為他們的知識不是被灌輸進去的死知識,而是在興趣的引導下不斷從一個知識點索引跳轉到另一個知識點、不斷紮根生長,最後連成網路、相互印證、觸類旁通,從任何一個知識點拎起來,都能牽扯出一連串的知識,而那些被灌輸進大腦的死知識,不僅很快會被忘記,就算反覆強化記下來,知識與知識之間是沒有關聯起來的,就好像一堆零部件散落在地上,無法被快速回想和有效利用起來,能否發揮的作用要小得多……
這種興趣驅動、自學成才的人,不論在商界、科研領域還是投資領域,其創造力、後勁潛力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考綱學霸只不過是死記住了考綱範圍內那點有限的死知識,決定人生成敗和你在某個領域競爭力的,不是誰都懂的那點考綱內容,而是你在好奇心驅使下摸索實踐,經歷挫折和熱愛激動後掌握的那些行業訣竅,那些厚積薄發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體會。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