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股市裡,最怕的就是經驗主義,把過去幾天、過去幾個月甚至就算是過去幾年的經驗,當作教條,因為經濟有不同長短的週期,有些週期長達數十年,過去幾年只是週期中某個階段中的某個片段,週期中一個階段的經驗,完全不適用於週期裡的另一個階段,你把那個當作常態,那可能就會買貴了或者賣早了、後悔也沒用……
在熊市裡,每一次回撥的經歷都告訴你,遇到反彈一定賣出,不要猶豫,一旦不賣出,到手的利潤一定會一次又一次得而復失,你一輪又一輪坐過山車,折騰幾年,可能顆粒無收甚至還倒虧,所以熊市裡不能死拿不動,要越漲越賣,這會在熊市的幾年裡一次又一次被驗證,於是,人們的行為模式被熊市塑造,不再願意長期持有不動。
一旦牛市來臨,熊市思維將讓你後悔不已、幾個月後可能只能追高買回來(儘管可能是在另一個標的上),最後牛市的下跌,讓你追高的倉位變成虧損根源……
牛市可能已經啟動幾個月了,繼續熊市思維,漲了一點點就賣掉,可能會反覆被打臉……
但如果判斷錯了牛市,漲了幾十個點仍然一股不賣,最後再坐一輪過山車,也是個傷腦筋的事情……
折中一點,不要那麼貪婪,牛市來臨,仍然要越漲越賣,但要適當拉高起始賣出價、拉大賣出間隔、降低每次賣出量、不斷攤低平均持倉成本……
同時,長期持有一部分像騰訊這樣的偉大企業,除非牛市癲狂,一股也不賣,用這種偉大公司來賺一部分牛市泡沫的錢……
網友:這麼看好騰訊嗎?這個玩意挺拉胯啊,估值也不便宜
forcode:有護城河的公司,我可以忍受大幅度股價波動,牛市不來就賺公司自身長期高ROE的盈利,牛市來了癲狂價賣出,還可以賺很多市場泡沫的錢……所以,還是長期持有護城河深厚、長期高ROE的偉大企業,是最佳投資策略……
網友:想回歸田園生活了
小時候種田很苦,沒有機械,只有牛,大部分的農活依靠雙手和肩膀去完成。一年種三茬,春夏秋種兩茬水稻,冬季種紅薯,另還有一點旱地,種一點雜糧和蔬菜。人均耕地不到一畝,還要交種田稅(交公糧),年頭忙到年尾,都吃不飽飯,吃肉只能盼幾個大節日。小學說是義務教育,實際上許多學生交不起學費,老師就不發課本。
那個年代的人特別羨慕有城市戶口吃公家糧的人,坐在辦公室,不用日曬雨淋,月初拿著一本簿子到糧站就能領到糧食,這種生活多美好。這是我們當年努力讀書的動力,渴望離開土地,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
出到城市讀書和工作己有30年,成了家,生了小孩,買了房子,轉眼小孩就快大學畢業了,或者她繼續讀研究生。我也接近可以申請提前退休的年齡,這些年投資小有成就,房租和股息收入都比工資高出不少,任何一個都足可以支付生活的開支。我有個想法,提前退休,回鄉下生活,重建一棟房子,平房也行,裝修好一點,然後要一塊地,一部分挖個魚塘,另一部分種些果樹、雜糧、蔬菜等農作物,養雞鴨鵝,種些花花草草,有空就彈彈鋼琴、拉幾首二胡曲子。當然,想出去旅行也隨時可以。
投資在哪裡都行,而且我幾乎所有的投資標的都是為了長期投資,就算投資組合要新陳代謝,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去研究。城市的生活其實也不錯,樣樣都方便,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感覺人都有點退化了,回到鄉下忙碌忙碌,或者能增加不少生活的樂趣
forcode:回農村,可能會發現不能適應農村的人際關係了,富不還鄉,窮不走親,老家,回不去了。
網友:人要面對現實,迎接挑戰,而不是逃避現實。嚮往田園生活,其實是逃避現實的表現
forcode:嚮往田園生活,不是什麼逃避現實,這是刻在人類基因的底層程式碼,人類進化史上99%的時間是生活在森林裡,而非鋼鐵叢林中,鴿子籠的生活是非人性的,逃避鴿子籠不是逃避現實。
網友:還是去旅居吧,會農村不現實。
forcode:偶爾去外地旅居、平時在工作城市長期租別墅,我覺得最靠譜……
===============
forcode:伊利股份的股東應該看看,巴菲特:找個時間去超市逛逛,想想誰有定價權,誰有特許經營權,誰沒有。如果你去買奧利奧餅乾,我會帶回家奧利奧餅乾或類似奧利奧餅乾的東西給孩子,或你的配偶,或任何人,你會買奧利奧餅乾。如果另一個便宜三美分一包,你還是會買奧利奧餅乾。但是如果你去買牛奶,無論是波登的,還是泰斯特的,還是其他的,都沒有什麼區別。而且你不會為了買一種牛奶而支付額外的用。這是有一個好生意和沒有一個好生意的區別。牛奶生意不好。
——1991年春 聖母大學
網友:奧利奧餅乾 怎麼做到這個地位的。。感覺餅乾,比牛奶,還更難弄出差異化呀
forcode:讀了幾篇相關文章,大概理解如下:真正高明的營銷,是建立起與消費者的情感連線,奧利奧、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品牌,會從小培養潛在客戶,比如贈送玩具、試吃、好玩的活動等等,對很多人而言,奧利奧餅乾是童年的美好回憶,所以,在禮品場景,送別人奧利奧禮盒會很受歡迎。
上次聽絕味戴文軍的電話會議錄音,他說休閒滷味這個細分品類只有六七百億的容量,但重口味這個品類卻有四五千億的容量,絕味的營銷方案其中有一部分是用於品牌年輕化的投資蓄客,因為休閒滷味主要客群是25-40歲人口,為了保證品牌未來的可持續和成長,需要提前讓18-25歲人群知道絕味、接觸絕味,等他們工作後有錢了,才會想起來去消費絕味的產品。所以,絕味跟騰訊元夢之星合作,還找範丞丞代言。
另外,絕味要想開啟增長天花板,就不能侷限在休閒滷味這個細分市場,而是要透過營銷讓目標客戶嘴裡沒味、想吃重口味時都能想起絕味來,這樣消費頻次才能大幅度提升。
這個說法給我很多啟發,也讓我感受到絕味管理層超越周黑鴨和煌上煌、後來居上不是運氣,他們對品牌、營銷、連鎖加盟訣竅的認知明顯高了一大截。
奧利奧營銷有個目標,一個是“想得起”,另一個是“買得到”,前者實際上就是透過營銷、軟文、活動等在消費者頭腦中不知不覺地植入對奧利奧的品牌好感、情感記憶、味覺記憶、條件反射,讓你在特定場景(比如吃早餐時、給孩子或朋友買禮物時、喝下午茶時等),不假思索就能聯想到奧利奧,要做到這些,其實很難,不是砸錢就行,相當有壁壘。而買得到,也是渠道建設和鋪貨的問題……
/其實光從銷量來看,奧利奧已經是零食界的佼佼者,他們之所以在不同的領域跨界嘗試,是想把產品衍生到更多的生活場景之中。簡單來說,奧利奧的格局並不只是“零食”,最初廣告中和牛奶的搭配,是為了強化奧利奧的早餐屬性,推出外表粉萌的小零食屋,是為了強化奧利奧的禮品屬性,這波與故宮跨界的禮盒,是為了強化奧利奧的茶點屬性……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消費者們在不同的場景中也會想起奧利奧
網友:吃的很難,因為選擇餘地大,行業沒有壁壘。只能從氛圍感入手,比如讓小朋友參觀公司、舉辦夏令營活動、贊助工藝遷入品牌。都是細活,翻翻資料從古到今學習,從外到內學習。東西真的好,超過同時代的競品,營銷情感連線才有用。而且,消費品沒有很高的研發生產方面的技術難度,就是看願景和執行能力。
forcode:送禮物,有點像病毒感染宿主的過程,病毒要能感染特定物種,必須宿主的細胞內具備類似“受體”的結構,否則病毒無法特異性地與宿主細胞膜結合。
一種商品要想讓自己成為暢銷的禮品(比如養元飲品,比如奧利奧餅乾禮盒,比如樂高積木,比如茅臺酒、腦白金等),需要先在受禮者的頭腦中植入“病毒受體”——對該禮品的“好感”(品牌美譽度、童年回憶、味覺記憶、自我感覺良好、健康等),否則達不到送禮的效果,下次送禮方就不願意購買這種商品作為“禮品”了……
//病毒受體是指能特異性地與病毒結合、介導病毒侵入並促進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膜組分,其化學本質是糖蛋白、蛋白聚糖、脂類或糖脂,大多數屬於蛋白質。
網友:這個認知太強大了
forcode:很多企業發展、某個行業甚至某個國家的經濟問題,你純粹從經濟學科內部,是很難解釋或理解的,必須跳出純經濟邏輯,從政治經濟學、地緣政治、地理、歷史等方面才能解釋或理解,所以跨學科思維、多元心智模型才如此重要……
集中全部精力研究公司財報,財報分析得100分,也很難長期做好投資、可持續盈利,必須有廣博的知識面和視野,以及對未來的洞察力。
網友:我有一個朋友,前兩年,說自己的資產有1000萬,但今年,他們說剩下100萬了。
原先說自己有1000萬,是因為有三套房子,這市場價值就這麼高,但說的時候,估計是沒算500萬是貸款。他們家庭年收入40萬(包括房子的租金收入),加上3套房還在升值中的底氣,所以當時的規劃是,過兩年,讓小孩去美國讀書。
但這兩年,房價跌了百分40,同時家庭年收入降了8萬。每年還20萬左右的房貸,就剩下12萬,過得很緊張。小孩的出國夢也不想了,原先想去美國花個200,賣掉一套房綽綽有餘,現在去美國變成300,賣一套房都不夠。而且他們意識到,減去貸款,家庭的也就只有100萬,而且如果房價再跌,那麼,明年會更少,所以開始精打細算過日子。
forcode:中產階級模仿富豪階層的生活方式:富養孩子、買別墅、孩子留學、私立學校、奢侈品炫富、一年兩次以上出國旅遊、孩子學馬術高爾夫等,是返貧的快車道。
網友:身邊這種好多,被花花世界迷住眼了,女生佔7成,都是爆老公金幣
forcode:尤其嫁了箇中產老公的中專女生居多
網友:中產階級和富豪階層中間沒有過渡帶嗎?我認為不能非黑即白啊,中產階級裡的最上面那一層是有實力高消費的,如果都是低慾望低消費,經濟好不起來
forcode:我的消費標準是,每年至少將60%的收入儲蓄下來滾動投資……市況好的年份,80%以上的收入存下來投資。
網友:其實真正的富豪階層可能也沒有多少真是這麼生活的
forcode:對,至少初代富豪不會亂花錢,能夠成為初代富豪,必須年輕時勤勞節儉,才能積累起本金,有了足夠本金,才能抓住機會創業或投資。光靠勞動收入,只能小富,不可能發財,發財必須靠創業成功或投資成功,這都得靠抓住機會做對選擇題,本金都是前提,最初的本金,必須靠節儉,炫富不可能積累起足夠的本金。看起來有錢的,多數不會真的很有錢。我看到一些身家過億的人,其貌不揚,完全看不出來。生活中炫富,容易招來麻煩。
網友:非常精闢的觀察,這邊這種例子太多了!我現在的老闆也是靠投資積累起數億,外表其貌不揚,衣服穿得很舊,開來公司的汽車也是七八車齡的舊寶馬。
相反,身邊那些因為某些小機遇賺錢就洋洋得意,到處炫耀的人結果往往不會很好,那些到處炫富,外表光鮮的人其實根本沒有什麼錢。
forcode:我主張適度消費,但要量入為出,多考慮將來。尤其全職投資者,要預留更大安全邊際。如果我確信7-8年可以翻一倍,我拿三四百萬去買一套別墅,非常不理性,因為別墅基本賣不掉,也很難出租,更不可能七八年翻一倍。但過幾年,我很可能去租一套別墅種菜。
網友:現在大量別墅空置,佛大的想法靠譜,因為你在自己家陽臺也種菜,有很多富豪也是設想,等住進了別墅就去種菜,結果種不好,慢慢也就沒了興趣[捂臉]
forcode:前天我去看了一套聯排別墅,月租大約5000,周邊配套也還可以,外賣和樸樸超市都可以送上門,可以說非常便宜了,房東當初買入成本大約200萬,裝修成本居然只花了25萬,遠低於我的預期,用的材料太差,院子小而且光線被旁邊大樹遮擋,房間小,廚房太多,適合公司租了給員工吃住辦公一體使用,而且沒有防盜網和紗窗,不滿意……反正我最近發現,可以出租的別墅,還是挺多的,只要有耐心,總能找到合適的。
網友:身邊個人投資者熱愛錢生錢,自有住宅大都和自己的資金體量不匹配。只在持有的現金,遠大於策略容量的時候,才會一擲千金買房哈哈哈哈哈。另外,拿別人錢炒股的,也容易買房兌現。。。。。
forcode:其實,只要你有投資持續盈利、七八年翻一倍的能力,每年固定拿出收入的30%用於消費,每七八年絕對消費金額翻一倍,最後你能夠消費的東西,一樣也不會少,而且最後會遠超過那些剛有了幾百萬就炫耀性消費、耗光本金的人,他們實際上把下蛋的母雞給吃掉了,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生活方式,卻可以芝麻開花節節高……
網友:貼張圖,曾經,日本人也喜歡弄個小別墅住住,後來,大家也搞明白,還是得住市中心啊,拼命懟塔樓,現在東京市中心塔樓,貴的一平米100萬人民幣,動不動40-50萬一平米,房價吊打上海,然後上海人現在去日本說,哎呀,別墅好便宜,趕緊買……然後抖音和有些自媒體說,高樓層都是完蛋玩意,將來都要清零,日本房價賊便宜,租售比賊高,大部分人,並沒有辦法理解市場的多樣性,租售比高,往往說明這種資產是被拋棄的,尤其是在低利率時代。
forcode:感覺是不是65歲腿腳好以前喜歡住獨棟,65歲以後自理能力差,所以有電梯、配套好的公寓更受老年人歡迎?
網友:日本的高檔公寓,應該是綜合體化的,配套洗衣房,健身房,會所亂七八糟的,我也不清楚細節,反正就是地段好,服務好,幹啥都方便,有錢人喜歡。
網友:我朋友房產中介,在昆明也算是頭部了,她說她賣二手房這麼多年來,哪怕是市場行情最好那幾年,別墅幾乎就很少有賣出去能賺錢的。
forcode:印度、越南、印尼的工業化,會不會是下一波大宗商品牛市的源動力?
//這裡有一個故事:特拉塔的掌門戴維斯在2001年6月27日作出斷言“大宗商品價格將要見底”,這距美股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最慘烈時刻剛過去一年多。後來經證實也發現,雖然美股的市場底在2022年底才到來,但大宗商品的企穩回升在2002年初就已經發生。
戴維斯完全押準時機的主要原因是,就在幾個月之前,他剛剛到訪過一次中國,他看到中國家庭對冰箱、洗衣機等電器需求的快速提升,一些直轄市開始快速推進基建規劃,便斷言到中國即將進入快速城鎮化,這對大宗的需求將出現快速提升。
其背後的底層邏輯也很簡單,在消費者收入非常低時,消費者只會把錢花在吃穿等基本必需品上,政府也沒錢進行大規模建設;但是人均GDP到達富裕國家後,消費者才會去追求更好的消費服務,但由於基礎公共建設已經完善,大眾商品的需求也不會有太大空間,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基礎大、仍處於“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發展中國家,才有而望支撐持續的商品需求。
網友:大家能看懂吳泳銘提到的genAI的未來空間麼?我現在無法理解它的來源,目前能發現很多地方好用,不過還是看不懂他說的那麼大空間
forcode:如果你看過黃仁勳的演講,並且瞭解到現在生成式AI不止是可以用於生成文字、圖片、影片,而且可以生成三維空間、蛋白質結構、分子結構、機器人動作(各種型別),尤其最後一個可以將機器人動作用token表示,那這個潛力就無窮無盡了。
在計算機領域,有一個概念叫做“可計算性”,在計算機剛被髮明出來的時候,曾經人們以為計算機只能用於計算彈道軌跡,後來發現計算機可以計算“文字”,而且可以計算“圖片”,最初不可被計算的文字、圖片,最終都找到了合適的演算法來“表達”、計算,計算機可以輸入、顯示和處理文字、圖片了。再往後,計算機可以用於輸入、顯示和處理音樂、影片、商品資訊、通訊、社交關係……“可計算性”的領域不斷拓展……
類似的,在AI領域,我們可以模仿著製造一個新概念:“可生成性”。最初,生成式AI只是用來生成某種語言的文字對應的另一種語言的翻譯,比如中文翻譯成英文,可生成性僅限於一對一語言翻譯。後來,發現這個演算法可以泛化來生成任何文字,只要你找到了合適的演算法來表達token。再往後,發現該演算法可以用於從文字生成圖片甚至影片。到今天,文字可以生成蛋白質結構、3d空間、分子結構甚至機器人動作,只要你找到合適的演算法來表達機器人的動作,最後,你就能用大量資料來訓練機器人來根據自然語言指令自動完成動作,比如自動駕駛汽車、疊衣服、挖礦、收割莊稼……
那麼,當可生成性發展到這一步,就意味著人類已經找到讓各種不同形態機器人自動化完成各類工作的方法,這個世界上90%以上的人類勞動,最後都可以被自動化、無人化,無人工廠、無人農場、無人碼頭、無人物流配送、無人礦山……都將成為現實。你說這個潛力有多大?
網友:生成技術可以覆蓋所有領域,其核心在於依據當前已知的資訊(即“tokens”或資料點),全力以赴地預測並生成下一個可能的狀態或片段。這一過程既適用於自然現象,如根據當前天氣狀況生成下一時刻的氣候變化;也適用於人類活動,比如基於當前的運動狀態預測接下來的動作序列;更可延伸至宏觀經濟層面,依據當前經濟形勢生成對未來經濟走向的預測片段。
生成的本質在於預測與模擬,它代表了我們對未知世界的一種探索和把握能力。隨著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理論上講,只要算力足夠強大,我們就有可能構建出高度逼真的物理世界模擬系統,從而實現對現實世界更為精準的預測和模擬。這不僅將極大地推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也將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forcode:什麼是自由?自由更多的可能是一種選擇權,可以不做自己不喜歡的某些事、不說某些言不由衷的話的選擇權。
一旦你錢不夠用,必須依附特定組織來獲取薪酬,你就喪失了某些選擇權。
我在這方面的選擇權,超出了99%的人。
這是投資持續盈利能力帶給我最大的好處。
但我也越來越覺得,這種對自由的過度追求,層次還是低了些,過於自我中心。那些為了某種使命而甘願犧牲個人的某些自由的人,更值得欽佩。
網友:合群只是為了生存 孤獨才是自由 。
網友:從個人角度,安全、健康、快樂三大基石之上,再追求自由。
網友:乾點慈善事業就好了,所謂達者兼濟天下
網友:沒有老闆也是一種寂寞。
網友:握草,你不會又回去找個班上吧
forcode:當然不會,我只是欽佩那些人,但我更喜歡自由自在。
網友:人一輩子能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就是自由。
網友:歷史需要那些人推動,生命苦短,我還是傾向於在短暫的時間裡,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網友:社會地位、體驗更多還是需要靠實業,而不單純是有多少錢來體現的。
網友:最後一句 格局確實高 當年解放後有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 克服重重苦難來到我們國家,為了某些使命甘願犧牲個人,真的令人動容和欽佩。
========================
網友:我前不久還看到國內一個網際網路大佬還是誰的文章,他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基本功,基本素養,而培養這些基本能力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寫作。你能把一個事情寫出來,表達清楚,讓自己,讓別人看明白,就能幫助自己獲得最大的進步。
forcode:其實,能夠把投資做好的人,首先一個前提就是能夠把投資理念、對公司行業或宏觀經濟的思考用合乎邏輯的方式表達出來。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梳理頭腦的思考反芻過程。
網友:f大,向您請教一下,我本人現在在外企工作,今年剛畢業,工資能到5000,還有家裡三個姐姐。但是我女朋友父母嫌我家離她家遠(也就開車四五個小時,都在一個省),還有說我父母年紀62左右,結婚會有彩禮,車貸,房貸,以後還要有小孩(吞金獸),說我們以後會面臨這些巨大的壓力,讓她離開我,可是我真的特別特別喜歡她,我該怎麼辦呢?
forcode:芒格有句話:想要獲得某個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網友:可是,時間只有一年,而且我也剛畢業,好焦慮!
forcode:女人最佳擇偶年齡,基本上就是20-35歲,這是女人最佳花期,過了35歲,屬於高齡產婦,生孩子畸形率暴增,產後恢復也慢很多,顏值快速衰減,生育能力就急劇貶值,在婚姻市場上就過了保質期,要打折出售……
所以,女人最好在30歲之前找到靠譜的終身伴侶……
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希望自己女兒選對人。也是希望自己老後有個靠譜的女婿可以養老。
讓她和她父母,看到你是一隻潛力股,而且可靠、上進。
你需要給出靠譜的證據(行動、言語、成果),讓他們信服……
================
forcode:到了接近40歲的年紀,有了一定本金積累和人生閱歷的情況下,要想跟同齡人把身家再拉開一個數量級,靠勤奮或聰明都很難,得靠抓住時機,用錢賺錢,正所謂“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人一輩子能夠經歷的歷史性大機會,一般就那麼5-7次,每抓住一次大機遇,家庭財富就能實現一次躍遷,錯過或者走錯了,就被別人甩在後面。
點選閱讀全文:中年人賺錢不是靠勤奮或聰明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