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義務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才是孩子永遠的班主任,先明白的家長已經帶著孩子領先了好幾個level。
這幾年很多家長忙著工作,還要忙著給孩子做早教,陪孩子做作業,壓力大到心力交瘁,越來越不明白——
尤其這幾年發現很多老師越來越不“負責”,甚至直接躺平了。
有位老師在社交媒體上說出了真相,引來30w+老師和家長的圍觀和討論,很扎心,但很真實:

差生的地基沒打好,老師不好教
很多老師都反映包括校內校外,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學生越來越難教了。
義務教育下,同在一個班級,面對幾十個不同的孩子,大部分老師其實都是願意付出的,特別對於需要幫助的學生群體。
但很多不太好教的學生主要因為家庭氛圍很差,父母也不懂教育,或根本不上心。
學前關鍵期沒規劃好,學習習慣沒建立起來。
該有的品德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社交也不懂,知識儲備就更別說了,樣樣缺。
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理解不了老師講的內容,也沒辦法跟同學產生有效社交。

學習的地基沒打好,老師根本沒辦法幫他蓋樓。
正如一位老師留言說:
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家長自己教出來的,專注力也不是老師能培養的,而是家長在學齡前就培養好的。
每一個年齡段都對應不同的學習敏感期,很多家長還奉行老一套全靠學校老師教,殊不知社會在發展,教育也在升級。
作為家長,我們或許給不了孩子金錢、資源,
但可以儘可能地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孩子打好基礎,才能幫孩子更好地發芽、開花和結果。

差生都有作精父母,老師不敢教
有些孩子的能力不太好,老師去幫他,比如多提醒他回答問題,多關注下他,給他補課開小灶,對他要求稍嚴格點。
結果呢?
孩子跑回家告狀,說老師就針對他欺負他。
有些家長不明真相,無條件袒護孩子,瞎起鬨,到學校質問老師,給老師潑髒水,甚至投訴老師。
孩子不服管,家長不讓管,一副管了就找茬的態度,有的老師怕了,於是不敢再管;
有的老師受的傷多了,心涼了也不願管;還有的老師覺得淨惹麻煩,直接懶得管了。

這個結果看似家長和學生贏得了勝利,但實際呢?
只要你家孩子不轉學,你家孩子大機率會被特殊對待。
就是老師們得罪不起躲得起,其他孩子也會躲著,誰想說你家孩子一句就是欺負了,碰一下就被舉報說打孩子了,這樣誰敢跟你家孩子接觸?
孩子被孤立,被忽視,而且更危險了。
一個曾發生過的新聞:
學生玩手機,老師批評幾句,學生不報管教,頂撞老師。老師認慫,只能叫家長自己來管。
家長請假耽誤工作,生氣指責孩子:“我生你養你,你卻這麼不省心……”
孩子脫口而出:“那我去死好了。”
氣頭上的媽媽怒吼道:“你去死,去死吧,死了算了!”
於是,孩子跑出去,從樓上一躍而下。
逝去的孩子,傷心的家長,停職的老師。
家長和老師若能好好配合,和孩子好好溝通,正確管教,這樣的悲劇本可以避免。

巨嬰父母盛行,老師教不了
老師不是神,精力有限,無法照顧到每個人,於是一些差生的家長就抱怨老師沒教ta孩子。
但很多家長捫心自問下,你尊重老師了嗎?你主動請教了嗎?你懂基本的社交禮儀嗎?
這種父母就是巨嬰,養的孩子也是巨嬰,依賴心理重,張著嘴等著別人喂!
而且控制慾強,事事都要以自己想法為主,老師這樣做不對,老師那樣要求不合理,一切都要圍著ta的需求來。
在他們的認知裡,老師教孩子天經地義,學校管孩子是理所應當,我投訴老師是我的權利,我護自家孩子罵老師是有理有據。
說真的,孩子其實很難被老師毀掉的,但被陪伴他們最久的巨嬰家長毀掉卻很容易。
相反,如果家長向下面這位寶媽一樣,面對孩子成績差,不抱怨不指責,
而是主動反思,跟老師一起,積極找方法,孩子即使暫時落後,也能重新激發學習熱情,迎頭趕上,越來越好。

作為家長,我是第一次看到老師們鋪天蓋地的吐槽和評論,原來老師們並非性格扭曲、不愛孩子,故意找孩子麻煩,或者針對孩子。
他們也曾一片好心,想幫孩子,可能只是方法不對,或者真的被傷太多次不敢多事了。

那麼,作為普通家長的我們,在教育孩子上,還能怎麼辦呢?
首先,要明白家校共育是大勢所趨,要理解學校和老師,爭取和老師立場一致,共同努力。
樹立一個凡所發生必有利於我(孩子)的心態,只要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老師的管教也好、批評也罷,都預設老師是為了孩子好。
不要一味護短,和家庭教育裡一致性原則一樣,家校共育也是忌諱一管一護的。

比如,老師在學校誇XX同學帶病上課,你怎麼跟孩子說?
要是你一上來就是,“這老師有病啊,孩子生病了還誇,還是人嗎?少上一天課耽誤她考核了嗎?
這樣的話會給孩子什麼感覺呢?
老師確實有毛病,於是對老師產生輕視,不再有敬畏,以後老師說的教的也就聽不進去了,最後老師跟你反映孩子不好管了……
但換個角度,你告訴孩子——
“老師這樣說,是因為老師要鼓勵迎難而上的精神,也不是不重視你們健康,她是怕鬆了口子,有人裝病。
這樣是不是不僅自己心態平和,還配合老師教好了孩子,也順帶培養了孩子一波換位思考的能力?
當然哪裡都有害群之馬,遇到真不可理喻道德敗壞傷害孩子的老師,該拿起法律武器的時候也別猶豫。

其次,要知道義務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更為重要,父母才是孩子永遠的班主任。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過: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孩子腳下的路,始於父母。
父母心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孩子才能走出陽光大道。
其實,不同的孩子之間,固然有天賦的差異,但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真正的差距,是父母的認知差拉開的鴻溝。

有時候,與其把自己孩子的學習全盤交給自身難保的老師,把孩子的未來託付於忙著各種任務考核指標的學校,
不如自己多花點時間,開啟格局,提升教育認知,給孩子一些陪伴引導,一些言傳身教。
孩子才能開啟未來世界的窗戶,看見更大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
|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