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校老師溝通有講究,如何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況?怎麼讓老師瞭解我們?

⬇️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孩子上daycare或小學以後,家長積極參與對孩子的學業和成長至關重要,那麼,該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並適度把握界限呢?
與老師建立積極關係
家長與老師之間建構關係的時間其實很短,往往只有一兩年的時光。每當雙方覺得這段關係正漸入佳境時,孩子卻即將升入新的班級,面對新的老師,這種變化不僅讓孩子感到不捨,也可能讓家長面對新的家校關係建立感到焦慮。
選daycare的時候,其實位置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看老師的工作熱情和孩子們的狀態,以及孩子跟老師合不合拍、跟小夥伴們能不能玩到一起。
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都要花時間慢慢建立信任
與daycare老師溝通的技巧
1. 掌握與老師溝通的最佳時機和方式
通常,我們和孩子老師碰面的機會最多的就是在接送孩子時,但那時候往往也是老師一天中最忙的時候。
所以,不妨主動問問老師,什麼時候可以聊一聊孩子的事情,什麼時間最合適。可以嘗試詢問老師的聯絡方式,透過線上的方式交流。
2. 積極參與家庭活動
多參加些學校組織的家長活動還是很重要的,在活動上,我們可能可以知道些平時獲取不到的資訊。比如,與校長或碰不到的副課老師聊一聊,等等。
實在錯過了,還有很多可以與學校或老師交流的方式,比如孩子生日的時候,可以帶一些muffin或donut與同學分享;平時也可以向學校申請,陪孩子吃個lunch;逢中國節日,去孩子班上分享一些中國的文化與風俗,講一講故事,都挺好的。
3. 充分利用家長會
就算我們覺得平時和老師聊得已經夠多了,也還是得抽空開個會。因為總有新東西可以學,這樣的會議還能加深我們和老師的關係,讓我們更瞭解孩子的情況。會議提供了平臺,雙方可以分享最新的想法和建議,提升教育質量。
4. 跟孩子老師多聊聊
知子莫若父母,我們是最瞭解孩子的人,作為家長我們也要有這份自信。所以我們不必隱藏對孩子的關心,不要覺得自己嘮叨,大膽向老師提問,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和習性。
有什麼事早點跟老師說,及時解決。比如,孩子回家說在學校有小朋友總欺負他,那就別等到下次又發生了才去處理。現在就找老師談談,瞭解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5. 拓展與老師交流的途徑
如果我們日程安排很滿,沒法經常接送孩子,或者經常要出差,也別擔心沒法和老師打好關係。

現在很多幼兒園和daycare都會用那種家校聯絡本,或者有一個資料夾,每天老師和家長都可以在上面寫寫孩子的日常和成長小點滴,還能提問題。

這可是個保持溝通的好法子。要是孩子所在的學校沒有這種習慣,不妨提議一下,說不定大家都很歡迎呢!
6. 表示感謝
每一位盡心盡力、專業可敬的daycare老師,都是值得感謝的。不需要準備什麼貴重的東西,每次接受老師幫助後一句簡單而真誠的“謝謝”,就能讓老師感受到我們的謝意。
有空的時候,不妨多瞭解瞭解孩子的老師,不光是他們在課堂上的角色,還有他們作為朋友、長輩的一面,當然啦,別忘了保持那份專業和尊重的界限。
加強線上交流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歷和老師面對面交流的,可能也就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能匆匆忙忙閒聊幾句,所以我們可以試試其他方法和孩子老師保持聯絡。
我們學區是使用APP保持聯絡的,老師每天會發布今天學習情況,以及接下來會做哪些事情,比如考試、週年慶、conference,等等。家長有什麼想問老師的,也可以在裡面給老師發訊息詢問,很方便。
當然,有些情況可能更適合當面溝通,我們可以先透過APP或郵件的方式聯絡老師,找一個都有空的時間聊一聊,一般老師都是樂意與家長們meeting的。
讓老師也瞭解我們
其實,老師也很想了解家長們,因為老師都清楚家長才是與孩子相處最多的人,才是最瞭解孩子的人。
老師不僅是孩子們在學校裡的引導者和照顧者,更是孩子們情感世界的傾聽者和支持者。透過家長了解孩子,無疑是最快捷有效的,這可以很好的促進老師自己的工作。
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與老師分享日常生活瑣事,積極的、消極的都可以說說。這些資訊有助於老師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情緒變化以及可能的特殊需求,從而在日常教學和照顧中採取更加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策略。
當然,跟他人聊起自己的困難,確實有時候會讓人感到不太自在,尤其是擔心這些困擾會波及到孩子在daycare或學校的日常生活。但實際上,孩子們就像敏感的小海綿,很容易吸收到周圍人的情緒,包括焦慮和壓力。
所以,如果我們家裡正經歷著一些逆境,大到離婚、失去親人、家裡有新的嬰兒出生,小到如廁訓練的不順、或是晚上睡不好的問題,不妨都和老師講一講。孩子的老師會很願意幫助我們,也願意在孩子需要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援。
此外,分享這些個人經歷還能促進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情感共鳴和相互理解。老師會感受到家長的真誠與信任,更加願意為孩子的成長付出努力;而家長也能從老師的專業視角中獲得支援和建議,減輕自身的焦慮和壓力。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你有什麼與老師交流的好方法嗎?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