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兒子的老師約談時,幸好我站在孩子這邊……

直播預告
點選下方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作者|魚爸
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當你聽到孩子的老師想跟你談談,是不是會忐忑不安?
每次在班級群裡,老師點學號,然後說哪些地方需要父母在家裡幫孩子鞏固一下,心裡也是有點緊張的。
怎麼跟孩子的老師溝通?

我們又該怎麼來面對這些問題?

今天的文章,給您一些答案。

當孩子的老師有一天說跟你談談時。
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想必心中會打著鼓,不知道老師會說什麼呢。
說說小小魚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班主任老師跟我說:“真的不錯,今天小傢伙嘗試了新的事物,竟然串了很久的珠子呢。”
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可發生在小小魚身上時,還是很令人驚訝的。
因為之前他一直在益智區玩積木,而教室裡和幼兒園其他的自主區域他都不是很感興趣。
為了這件事,老師跟我刻意約談過。
那時我聽到後也有一點點的著急。
老師說:“孩子一個月以來,大部分的自主選擇時間都在益智區。”
我說:“也許他喜歡積木吧!”
老師說:“他好像不喜歡錶現自己,去臺上講話的時候,總是會害羞。”
當老師這樣說的時候,我想起了我自己。
“而且他性格比較謹慎,有點抗拒嘗試新的事物。”老師繼續說。
我記起來他在活動課上走獨木橋的樣子,一個男孩,比女孩們還要小心呢。
心裡真的為他著急。
可我還是想起了,他一直以來都這樣。
記得那會剛剛會走路的時候,也是非常小心地摸著牆壁。
玩耍的時候,也會四處打量,生怕自己受傷。
奶奶說他怕疼,不像表哥那樣,磕到了也不會喊疼。
我想,這種謹慎是與生俱來的。
像媽媽,也像爸爸,當然,更是他自己。
沒什麼問題。
所以當老師說這件事的時候,我微笑地聽著。
老師給了建議。
我說:“不要太著急啦!先等等看吧。
看到我並不著急,老師應該也放心了。
也就沒有繼續說,約定好一起靜心觀察,慢慢引導。
就在兩三個月後,就得到了開頭時的結果。
孩子正在不斷開啟自己新的領域。
後來他成為了積木區的常客,手工也已經做得棒棒的。
而且也開始去表演區跟其他的孩子一起扮演超級英雄了。
看來我當初的不急也是對的。
還記得那時候,魚媽聽到老師的話。
內心還是有點焦慮,說老師的話沒有直接說明白呢。
是不是說孩子缺乏勇氣,不敢嘗試啊?
我安慰說:“給他一點時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規律,急不得!也有自己的特長和不足。”
很多父母面對老師提到的問題,恨不得一條條用筆記下來。
然後回家再好好跟孩子算賬。
其實,真的不要這麼著急,因為老師說的話,只是在點醒你,或者在等待你的認可或者補充。
而且你也可以藉助這個機會,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
因為只有對孩子足夠了解,真正愛孩子的人,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亦或能探知他們內心的秘密。
可現實是很多的爸媽等不起,生怕孩子落後了。
於是逼著孩子去做出改變,期待馬上見到成效。
讓不愛說話的孩子去報小主持人培訓班,以期孩子能趕快變得口齒伶俐。
結果也許真能讓孩子學一些技巧。
可他內心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呢?
他真正適合的又是什麼呢?
有很多的媽媽害怕自己不懂孩子,生怕自己會“毀”了孩子。
所以急匆匆地把孩子送往早教中心。
測評一下後發現,原來我的孩子真的差這麼多,問題這麼多?
可是你知道嗎?
沒有哪個孩子能在測評中心得到全優,工作人員總是能給你一個孩子需要培訓的理由。
在印度電影《起跑線》裡。
主人公拉吉夫婦帶著女兒皮雅去培訓中心找顧問。
結果孩子的時間被培訓專案佔得滿滿的。
拉吉夫婦很詫異,遲疑著問助理:“那她什麼時候吃飯睡覺呢?”
助理只是笑笑:“她報培訓班已經遲了好幾年,別人家的孩子在懷孕的時候就來了。”
意思她必須趕,需要廢寢忘食地去趕。 
在那些所謂的高標準面前,再跟其他的孩子一比,自己的孩子總會顯出不足之處。
所以,你的焦慮不斷加重。
然後就選擇趕緊繳費,讓孩子去接受培訓。
結果沒有一點主見,如同無頭蒼蠅。
冷靜一想,你覺得這是孩子的問題嗎?
是他生來不足,還是你在找一些東西證明他不足?
問題其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的身上。
父母營造的原生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
最懂孩子的那個人,應該是父母。
倘若你帶著焦慮,眼裡就只有孩子的缺點。
為什麼不能多聽聽孩子的內心,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呢?
孩子需要自我認同,也需要他人的認同。
特別需要自己最親近的人認同。
當你明白孩子這個需求的時候。
就不會再去想方設法揭孩子的“老底”,而是會站在孩子身邊。
有一次,我聽到一位培訓班的老師在門口跟一位媽媽說:“您的孩子真的有點愛哭,下棋輸了就哭,跟女孩打架也一下子就哭了。”
還對著那個牽著媽媽手的男孩做了一個鬼臉:“下次不要哭啦!羞羞臉,男子漢。”
孩子當時就抬頭跟媽媽說:“媽媽,我沒有哭,我真的沒有。”
“還撒謊,老師都說了,你怎麼不愛哭了!在家裡也經常愛哭臉。”媽媽嚴厲地說著,不容孩子反駁。
孩子就一直低著頭。
媽媽和老師已經是一條戰線的,已經認定了自己就是“愛哭鬼”。
貼了這個標籤,還告訴我“不要哭了,不要哭了。”
可我下次還是忍不住哭時,我該怎麼辦?
孩子的媽媽和這位老師都不會顧及到孩子的這個想法。
還沉浸在彼此的認同之中吧。
真的一場勝利啊!在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了統一的意見。
其實,孩子們總是會有一個階段,否認自己做的事。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常常會說自己沒有哭,或者斬釘截鐵地說自己沒有做那件錯事。
你還一定要逼著孩子去承認嗎?
他們只是不願意接受那個“不好的自己”,並非有意撒謊。
所以老師說小小魚中午睡要很久才睡,翻來覆去的。
當我知道他沒有打擾同學時,也只是問他:“你中午午睡是不是沒睡好?”
“沒有啊!”
“老師說你翻來覆去睡不著。”
“沒有,我睡得著。”
“其實爸爸也常常睡不著,力氣使不完啊!”
“哦!我也是有用不完的力氣。”
“那你怎麼辦的?”
“我沒有說話打擾同學。”

“真不錯!但爸爸教你一個辦法,閉上眼睛,然後不要動,能幫助你入睡的。”
“好,我下次試試。”
當你放棄指責和貼標籤,而選擇共情時。
孩子會開啟自己的心扉,然後願意接納父母的建議。
否則,他們會抗拒你,甚至故意做錯事來表達自己的存在。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對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
這種愛不是溺愛,是理解、接納和包容。
而且孩子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
不管如何,還是要努力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老師的尊重,以及和老師之間友好的關係。
如何讓一個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愛他這個人,接納和認可他?
其實是有很多方法的。
尹建莉學堂副總裁球爸主講的課程《青少年心智成長必修課:指引通往自信與積極之路》,可以幫到父母和孩子。
這門課,不僅適合孩子學,也非常適合家長學,一句話概括:
你是父母,它會幫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還能自我成長、修煉內功;
你是孩子,它能幫你從煩躁的生活中找到一根稻草,釐清各種關係問題的困惑。
花一份錢,全家都能學!
點選下方連結
幫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花一份錢,全家都能學
作者介紹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新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熱售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