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銀行或面臨地產泡沫破滅後第二次考驗】
我看評論區有些問到房價調整和銀行的關係。
我覺得現在這個時點確實是一個挺好的時點。
一方面,銀行股市盈率逐漸攀升。目前看,基本上已經回到格雷厄姆公式的位置了。所以說,後期市盈率繼續擴張的潛力在減小。
另一方面,要提防房價的中長期調整,對銀行的第二次衝擊。日本在1990年後的十幾年的房地產調整過程中,日本金融股在調整之後的五六年後也有過一次反彈,但後期因為壞賬的衝擊,金融股開始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的、第二次中長期的調整,時間比第一次更長。
forcode:良心提醒。散戶遠離超高槓杆行業,永遠都是對的。買入銀行股,即使賺錢了,也是錯的。
網友:賺了就是真理哦,前一階段的銀行一直漲不停,持倉的話已經是賺了。嘿嘿。之前分紅高破淨大的銀行邏輯一直有但是市場一直不給機會,美女帥哥終究成了明星而已。淨值之上再看美不美帥不帥,可能也就這樣了,風險大於機會。沒倉的看著熱鬧就好,賺到錢的到淨走一半比較穩。
forcode:有些錢是不能賺的,因為超高風險,跟搶銀行類似,搶銀行也可以賺錢,正常人不會冒著殺頭的風險去搶銀行,買銀行股跟搶銀行是類似的超高風險……賺錢了也是錯的。
網友:不是吧……銀行股牛市啊,這兩年銀行股走的是價值迴歸。
銀行股走估值修復牛,漲回來淨資產附近,不過分吧。在ST股、虧損股、妖股橫行的時代,現在還哪裡有銀行股這樣的優質資產?哪裡有這麼穩的利潤,這麼高的股息?
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它們是估值修復的先行者,早三四年已經漲上淨資產了。
forcode:十年前,勸別人不要借錢炒房,一樣聽不進去。聰明人則會心平氣和靜下心來想想我說的話,有沒有道理。99%的人無法改變認知,所以最後一輩子打工……
一大堆店鋪破產倒閉、很多公司裁員降薪、不少人斷供房貸、房價普遍下跌30-50%的情況下,真實的壞賬率極高,很多銀行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只是蓋子沒有揭開罷了,繼續持有銀行股,是缺乏常識的……賺錢了,並不值得羨慕……
網友:就像22年初大家瘋搶2000+一股的茅臺一樣,時間不同,人性是一樣的
forcode:不是說未來銀行股一定會像茅臺一樣持續下跌,國家有很多方法讓泡沫繼續撐下去、慢慢消化,真實壞賬率的蓋子沒有揭開的情況下,資不抵債的實質沒有暴露出來,馬還可以照跑、舞還可以照跳。只要房價能夠在未來幾年觸底反轉,壞賬率便可以無形中消化掉不少。但未來誰說得準呢?我們不能把身家性命押在這種不確定性上。
國外救助資不抵債的銀行例子不少,很多幾乎將老股東的股權價值接近於歸零,比如按0.1元/股定向增發融資,再100股老股換1股新股,類似的事情,希臘國家銀行就搞過,我親歷過,還投機賺了一點點錢……
網友:作為從業者,如果沒有延展期,做新換舊這種手段,大部分銀行應該都破產了
網友:銀行對地產的敞口其實不大。。。F大你研究過嗎
forcode:你光看房貸有用嗎?房地產企業動輒上萬億的負債不說,普通製造業的抵押貸款裡,抵押物難道沒有不動產?建議讀一讀野口悠紀雄的《泡沫經濟學》,泡沫破滅的時候,很多跟房地產無關的行業會發現,它們的貸款抵押物不值錢了,銀行要求補充抵押物或提前還貸;很多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或金融資產貶值了,引發公司利潤和淨資產下跌,帶動股價持續暴跌……
網友:深圳某銀行,地產行業相關貸款為主,上千億貸款,壞賬20%以上。
網友:美國這麼高的債務國家還欣欣向榮,中國共產黨槍林彈雨中走出來,化債還比建立一個新政權更難嗎?
forcode:扯這些幹啥,化債可以,順帶犧牲掉這些銀行股散戶股東算什麼事情……
網友:丁一衚衕微博:現在最慘的行業是哪個?而且,還會更慘。就是藥店。很多老闆都跟我說,今年生意難做,你再難,都沒有藥店老闆難?
藥店老闆有多難?
去年,全國有3.9萬家藥店關閉!平均一天,關100多家。當下最慘的行業之一啊!!
幾年前,藥店還是好行業啊,為什麼現在這麼慘呢?
有幾個原因啊。第一個,就是網購。京東買藥啦,還有,美團買藥。有人可能會說,美團買藥,不是還是藥店賣的嗎?怎麼會對藥店不利呢?網購對藥店最大的傷害,就是比價,價格完全透明瞭。做生意啊,一旦資訊透明,就要了命了。
還有一個原因:醫藥集採。藥品價格都下來了,醫院賣藥,很多比藥店還便宜。這生意還怎麼做?
那藥店的出路在哪兒?我說句很殘酷的話:目前還看不到出路!而且,還要繼續淘汰一大批。現在網購,美團這麼方便,也不需要那麼多藥店啊
forcode:確實京東買藥美團買藥,把價格透明化了,藥店生意沒那麼好做了。而且,連鎖品牌過去幾年開了很多新店,藥店密度過高,供過於求了。只有能夠自己開中藥的單體藥店,靠自己開處方(本質上是診所+藥店),中藥毛利率高,還能活下去
網友:藥店自己開中藥處方是違規的,執業藥師沒有資質,不能用手寫處方。這幾年還容易被職業打假盯上。
forcode:這方面沒有嚴格監管,鄉鎮地區,還有大量沒有資質的赤腳醫生、老中醫,中國國情。
網友:現在對赤腳醫生處罰很嚴
網友:藥店毛利率之前高的不要不要
去美團 買包郵的 汗斑噴霧劑8.5元
線下買20多 泥馬
forcode:以前西藥毛利率其實比中藥還要高,進貨價幾塊錢一盒的藥,賣二十塊左右……但西藥標準化,容易比價。
中藥標準化程度低,比價難度更大,在農村和低文化程度人口中,仍然有需求,而且,中藥一個處方几副藥,隨便就上百塊錢,總金額大,有些慢性病,甚至要吃好幾個療程。西醫收入的很多檢查化驗費用,被醫院裝置、醫生、化驗人員等各個環節分走了,中藥的收入全部被藥店賺走了,相對更好賺錢……
就看未來對藥店(尤其鄉鎮)自己開處方的監管是不是足夠嚴格了,足夠嚴格的話,沒有執業醫生資格的單體藥店,未來可能要被淘汰大部分,現在連鎖藥店已經大規模滲透到了鄉鎮一級了,過去幾年瘋狂開店,才造成了今天藥店供給嚴重過剩的局面,連鎖品牌藥店相互競爭,結果最先被幹死的,可能是單體藥店……
網友:f大說的極對!在長樂有個所謂的赤腳醫生賣中藥(狗皮膏藥的)發大財了!三無證件的,我媽這類農村文化程度不高,好多人去那邊拿藥!隨隨便便的幾百塊,給你開個十天半天的!
這些赤腳醫生就是會那麼點皮毛的骨傷啥的,真正治不了啥狗屁的東西!去年我媽腰脊椎瘤,差點被這些赤腳醫生害慘了!(幾番折騰才被市二的脊柱科主任診斷出來,後來去了濱海醫科大做了神經外科手術,大半年才到現在還在康復中)
說來就是農村人文化認知太低了,不尋求專業醫院治療,一天天的七搞八搞!
forcode:意識到一個問題:一些行業在關稅壓力下,被迫去東南亞或墨西哥建廠,從全球總體來看,這是產能擴張了,不利於價格和產能利用率,行業整體的利潤會往下走。
網友:說的是$申洲國際(02313)$ 吧
forcode:我主要說的是一些化工類的,前段時間看到說化工行業(尤其化纖,滌綸長絲之類的)處在多年低位,我還尋思該不該研究下,然後前幾天又看到新聞說某家化纖原料廠準備在越南建廠,我就想,這等於是擴產能,不利於產能利用率和價格利潤。
另外,新建產能,賬面資產中,會增加大量不產生現金流和利潤的在建工程,ROE的分母被拉大了,分子卻短期內還上去不,甚至投產初期,在建工程轉固會增加折舊,產能爬坡初期收入增長有限,利潤反而會受到衝擊,等於是雙重夾擊:分母變大、分子變小、ROE腹背受敵,這個階段業績、股價可能都處在被壓制和低估的狀態,可能才是最佳擊球點。
申洲國際2018年之後,就在關稅壓力下海外建廠了,這是它2018年之後ROE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沒有新的大規模擴產計劃了,海外建廠對產能利用率和ROE的主要影響階段(2018-2025,中間還經歷了2020-2021年的一次補庫利好期),已經快過去了,就等海外工廠的人效和產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到接近國內工廠水平了。
網友:最近看紡織行業,申洲資產負債表確實是最好的,有一體化成本優勢,規模效應。就是股息和其他紡織股比低一點,大股東大力增持,有沒有可能提高派息比例?
forcode:不在乎這個,關鍵看越南柬埔寨工廠產能爬坡和人廠適配熟練度提升,帶來人效坪效提升,還有未來全球需求復甦,耐克彪馬走出去庫存階段,以及更多新品牌的合作提升代工份額,帶來的產能利用率提升,拉動roe回到疫情前甚至貿易戰之前的水平。
網友:美股定價權之戰,散戶贏了
2025年上半年,散戶投資者以史無前例的熱情席捲美股市場。
據Vanda Research資料, 2025年上半年,美國散戶投資者向單隻股票和ETF注入了高達1553億美元的資金,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尤其是在第二季度,散戶交易活動激增,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市場參與度。
forcode:散戶贏了(散戶獲得定價權)的下一步,一般都是一地雞毛,因為機構跑了、傻子不夠用了。
================
forcode:做生意就是這樣,花無百日紅,大部分生意、大部分老闆不大可能做一輩子的,做個幾年、十幾年就需要轉型,因為需求在變、競爭對手在變、社會大環境也總是在變。沒有什麼萬全之策,得靠自己摸索。
建議是,保護好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本金,這是你的養老錢,沒有把握不要亂投出去,千萬別病急亂投醫。人到中年,身體變差、精力不行,跟二三十歲的小夥子比,最大的優勢就是經驗和本金,對於投資而言,本金多少是決定性的,如果有個500萬本金,哪怕6%的年化收益率,維持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不用去給人打工、聽人差遣了。如果本金虧光了,一切從頭再來,跟二三十歲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那就很尷尬。當然,實在不行,也還是可以放低姿態,去打一份工,維持生活是不用擔心的。
點選閱讀全文:保護好多年積攢的本金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