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派派媽。
去年夏天在迪士尼,我抱著孩子排了三小時才排上與玲娜貝兒合影,工作人員幫我連拍了100多張照片,可是一開啟全是浮腫的臉和鬆垮的腰線,嗯,我當場就破防了…
是的,哺乳期結束後,體重定格在62kg,胖了接近二三十斤吧。

△自從體重上去後,我再也沒有拍照了
但真正刺痛我的不是數字,而是生完孩子後,我的身體像被抽空的容器。
那是逛街半小時就頭暈目眩的虛弱,是上幾層樓梯的腰痛,是明明吃得“清淡”卻總在深夜暴食甜食的失控感,瞬間不受控了。
當然我也嘗試過努力,買過朋友圈的減肥茶,也像小紅書博主一樣吃過健身餐,但像一把把生鏽的壞掉的鎖,短暫開啟又重重合上,只留下疲憊的身體和體重的反彈。
直到遇見我的營養師@欣欣老師,她說:“你不是胖,是身體在呼救。”
第一步
打破節食魔咒
原來減肥不用吃草
當時跟著營養師減肥時候,我還特意問她:“是不是要讓阿姨特別煮一份減脂餐呢?”,她笑了笑說不用另外準備,和家人一起吃就很好。
第一次把全家人的餐桌拍照發給營養師時,她指出“派派媽,你家的清炒藕片、胡蘿蔔燉雞肉,都能放心吃哦”,她進一步圈出“蓮藕”、“胡蘿蔔”,並提醒我:“這些‘蔬菜’其實是主食,這一頓就不用吃米飯了,直接搭配雞腿肉和青菜,就是完美的減脂餐。”
原來,減肥不是斷舍離,而是重新認識食物的身份。



△營養師還會貼心圈出推薦我能吃的
我開始用筷子丈量生活:以前早餐只吃碳水,現在換成肉包or全麥饅頭,夾一片煎蛋和燙點菠菜,血糖真的平穩不少,早上不會嘴饞貪吃了;晚餐的湯碗裡先盛半碗冬瓜,再舀一勺米飯;至於魚呢、牛肉呢,都成了我最愛的蛋白質,每頓都按照營養師說的吃夠。
三個月裡,全家圍坐的餐桌成了我的“健康課堂”,連孩子她爸都學會指著豆角說:“這個要當主食吃哦!”
第二步
“越吃越瘦”的底層邏輯
把你的身體養好
今年元旦的日本行我也印象深刻,回國後本以為是旅行帶來身體的疲憊,休息兩三天就好了,但總感覺氣血不執行,就像癟掉的氣球,想升卻沉甸甸落下了。
營養師盯著我的舌苔照片,一語道破我虛弱的原因:“紫色舌邊,寒溼淤堵——去玩的幾天是不是喝冰水比較多?”
確實,酒店供應都是冰水,加上生魚片那些冰冷的,難怪開始出現腹瀉的狀況,人也乏力。


△這時候已經看得出我瘦了一大圈
原來,氣虛氣鬱的體質就像漏風的房子,冰飲、熬夜都是穿堂風。
但好在她立刻調整方案:早上喝點黃芪枸杞茶代替黑咖;午餐加一點薑絲,驅散腸道寒氣。
經過調理後,我的腸胃不再像陰晴不定的天氣,而且之前總感覺消化有問題,但我能體會到腸胃恢復運作,不再是那種打不出嗝、胃痛,而且臨睡前還感覺稍微餓意(並不難受的),這種身體慢慢變好的感覺,我真的太喜歡了。

△調理後舌苔的反應也很明顯,紫色邊緣退不少
其實營養師一直把我的體質比作一塊板結的田:調理體質就要“先鬆土,再施肥”,體質好了,自然肥也好減了。
某天清晨,我突然發現,抱著孩子爬五樓不再氣喘,鏡子裡的腰線也從混沌中浮出輪廓。
第三步
體重數字的背後
是新生

△身體每個月都感覺瘦了一圈
上週末,我吃著媽媽燒的燉牛肉、姨丈包的韭菜餃子,堂妹偷偷過來問:“姐你請了私教吧?一下子瘦了很多!”我晃了晃手機,指著營養師聊天框:“這就是我的私教,正在教全家吃出健康”。

△現在上班先研究喝什麼茶飲養生
連我的營養師也誇我:“你早就不是學員了,是健康生活的代言人。”
是啊,真正的勝利不是減掉7kg,而是把減脂變成呼吸般的日常——畢竟,我們女人就是要寵自己,要美一輩子~

| 欣 欣 營 養 師 說 |
親愛的派派媽,很高興陪伴你成功減脂。當我們被體重數字困住時,往往忽略了身體真實的呼救——疲憊的腰椎、失控的食慾、連喝水都浮腫的體質,都在提醒我們:減肥不是對抗脂肪,而是修復生命的土壤。
請記住,減脂中「吃對」比「少吃」更重要。就像派派媽曾以為清炒藕片是蔬菜,卻不知它藏著主食的碳水;還有更多的,例如看似健康的果蔬汁,可能比米飯更快推高血糖;而一份輕食沙拉,或許正因淋滿醬汁成了“液態油瓶”。
同時更想提醒大家注意健康:你的體質就是你的說明書。
像派派媽的氣虛淤堵體質,盲目跟風喝冰飲、吃沙拉,只會讓脾胃更寒溼;而燥熱體質者強灌薑茶,無異於火上澆油。寒者溫補,熱者清潤,堵者疏通,這才是“越吃越瘦”的終極密碼。
最後,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體質,或者也想請個靠譜的減脂營養師,靠好好吃飯就月瘦個8-15斤的,歡迎❤評論或私信❤。
你可以獲得福利體驗,減脂營養師來幫你評估一下自己的肥胖根源:
➕體質檢測1次
➕分析報告解讀1次
➕個性化體重管理方案1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