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35|馬斯克在X進行一場“巨大人類社會實驗”;中國汽車仍有可能進入美國市場嗎?亞馬遜允許商家在各處銷售——除了Temu

Elon Musk's 'social experiment on humanity': How X
evolved in 2024
馬斯克的“人類社會實驗”:X在2024年的演變
撰文/Marianna Spring
載於/BBC
日期/2024.12.27
按語:本文是BBC調查記者經過對馬斯克X幾個月的跟蹤研究後寫的一篇深度報道,結合了X政策的變化,與平臺上賬戶的溝通,以及對業內人士及專家的訪談。她的總結是,X在進行一場“巨大的人類社會實驗”,“但沒人知道最終的結果”。這篇報道針對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可能如何影響當代社會,有著諸多啟示。
現在可以看出來,美/西方左翼和右翼在社交媒體管理上的思路差別。左翼基本靠審查,就是刪帖、封禁,透過這個來維護網際網路的“清朗”,主導、塑造、影響政治議程和社會共識;右翼則主張全面的言論自由,基本等於放任不管。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演算法/推薦體系的調整——但這也取決於社交媒體是否掌握在政治力量手裡——馬斯克的出現,使得演算法調整成為可能。
但只要沒有了監管、審查、引導,放任自由,讓人性負面甚至陰暗面自然發展,自然就會演化成社會觀點的激進化、極端化、兩極化,反政府、反體制、反精英等民粹想法甚囂塵上。過程中,極右翼和極左翼是自然的受益者。從這個角度講,X氛圍的演變(激進化、極右翼化)還不僅僅是演算法的改變,而是輿論環境的真實變化。這裡也可以進一步印證一個觀點,即選舉政治 + 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 + 演算法 + 人工智慧,終局就是政治的激進化與極端化,加劇社會的政治撕裂,最終導致西式選舉政治和民主無法正常執行。甚至可以認為,社交媒體就是西方自由主義政治的掘墓人。
而資本控制社交媒體就更可怕了:資本(可以是企業,是機構,也可以是有特定政治想法的自然人,例如馬斯克),可以透過控制社交媒體來影響政治。
文章稱馬斯克的X為“大型人類社會實驗”,無人能預知結果。這種想法何其可怕——相當於把國家和社會的命運交給一個不存在問責義務、沒有法律約束也沒有倫理約束的超級企業家所主導的私營的社交媒體。透過這個媒體,他可以捕捉、影響、塑造和改變政治。這是無上的權力。馬斯克也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權力,影響重要歐洲國家(從英國到德國)的命運——推選MAGA式的右翼領導人上臺。從英國到澳洲,政府也在紛紛推出立法,試圖限制社交媒體的內容和影響力。但核心在於,這些社交媒體都是美國公司,最終都由美國的企業、資本、國內政治所主導。這些小國實際上是沒有網際網路主權的,相當於只能任其本土政治受到美國社交媒體、美國政治、美國資本家的影響。
這就觸及了最後的核心問題:社交媒體和國家、社會的現在與未來是什麼關係?和主權是什麼關係?它有什麼樣的功能和利害?它是不是一個公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則作為公器,它應該掌握在誰手裡?或者說,如何約束?如何問責?如何引導?我們不需要把全體人口變成“小白鼠”也能知道結果。有的事情,十多年前還看不清楚的,現在看得愈加清楚。
(全文約5,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自兩年前收購這家社交媒體網站以來,一直將推特(Twitter)譽為言論自由的堡壘。但在2024年,這個已經更名為“X”的平臺,已經從原來的市民廣場演變成了一個觀點和帖子都頗具爭議性的兩極分化中心。
一些釋出誤導性政治和新聞觀點的賬號(其中一些還被指責引發了仇恨情緒),近期迅速躥紅。
以上這些都很重要,因為X的使用者數量也許沒有其他一些社交媒體平臺那麼多,但它確實對政治討論有重大影響。這裡不僅是知名政客、政府和警察部門釋出宣告、分享觀點的地方,而且其所有者——馬斯克——現在還直接與特朗普站在了一起,這樣的關係可能會改變其他社交媒體巨頭們應對候任美國總統的方式。
那麼,新一輪變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是過去一年使用X的人群結構發生了變化,還是管理層有意做出的決策所導致的結果?
··· ···
(全文約5,000字)

Could Chinese Cars Still Enter the United States?
Some Chinese car companies are still hoping to enter U.S. markets, despite proposed restrictions that are thought to be a fatal blow to their global ambitions.
中國汽車仍有可能進入美國市場嗎?
儘管美國一些擬議的限制措施被認為是對中國汽車企業全球雄心的重大打擊,但部分中國車企仍希望進入美國市場
撰文/Noah Berman
載於/The Wire China
日期/2024.12.12
按語:本文指出,臨近尾聲的拜登政府即將透過一項新規,禁止在美國進口或銷售含有中國聯網軟體或硬體元件的車輛,這項規定將在本十年末(2020年代末)生效,併疊加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100%關稅。儘管如此,一些中國車企如蔚來、小鵬及供應商希望進入美國市場,透過在矽谷設立研發中心、本土化製造、使用美國晶片、用中國以外的元件進行替代、在美國儲存資料等方式滿足美國的合規要求。但分析師對這些公司能否真正進入美國市場持懷疑態度,因為新規旨在將中國公司從供應鏈中剔除。2024.12.26
(全文約2,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臨近尾聲的拜登政府正在準備採取最後一項舉措,在未來數年裡阻止中國汽車在美國上路。
美國商務部目前正在敲定一項法規,禁止進口或銷售含有中國軟體或硬體的聯網或自動駕駛汽車、卡車和巴士。這項針對中國車輛的新措施預計將在本十年結束前(2020年年代末)生效。此外,政府已於9月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
然而,中國車企並未因此而退縮。蔚來、廣汽、小鵬等車企目前仍透過在矽谷設立研發中心的方式,保留著在美國的業務佈局。
“我們仍有志於進入美國市場,”專注研發的蔚來美國公司執行長加內什·艾耶(Ganesh Iyer)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對本刊表示,“我們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
··· ···
(全文約2,000字)

Amazon Wants Merchants to Sell Everywhere—Except Temu
亞馬遜允許商家在各處銷售——除了Temu

撰文/ Jing Yang, Qianer Liu & Theo Wayt
載於/The Information
日期/2024.12.24

按語:Temu(拼多多旗下)過去兩年在美國市場迅速崛起,已連續第二年成為蘋果應用商店中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式。透過提供免費廣告和降低佣金等激勵,Temu的份額不斷擴大,業務不斷拓展,特別是增加與美國本地有存量產品的中國商家的合作(物流更快),因此與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正面對撞,使得亞馬遜面臨銷售額、商家費用、廣告收入流失的風險。亞馬遜也開始執行更加嚴格的銷售政策,定點打擊在Temu上銷售更低價格的亞馬遜中國商家。Temu則主張公平競爭,強調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和更低的價格。美國監管機構仍然是反壟斷邏輯,也擔心亞馬遜的手段會推高網路商品價格。且看中美兩個電商零售巨頭未來如何競爭。中美地緣政治衝突和經貿戰也一定會使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和複雜。2024.12.27 
(全文約2,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對於深受歡迎的亞馬遜中國商家來說,平價購物網站Temu(拼多多旗下)成了一個頗具吸引力的新平臺。此前,亞馬遜沒怎麼採取措施阻止它們把業務拓展到其他平臺。
幾家主要的亞馬遜中國商家表示,最近幾周,情況完全變了。兩家大型中國商家的管理人員稱,亞馬遜的代表一直在提供各種激勵措施,例如,如果商家同意停止在Temu上銷售商品,就會提供免費廣告以及降低佣金等優惠條件。
與此同時,另一家中國商家的高管表示,當亞馬遜發現Temu上有同款商品且價格更低時,它就開始從自家平臺的商品列表中移除“立即購買”(Buy Now)按鈕。此前,亞馬遜曾經把這樣的政策用於沃爾瑪等其他平臺。這也說明亞馬遜對Temu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
亞馬遜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公司並沒有要求賣家只在自家平臺銷售商品,且公司支援賣家在不同平臺開展銷售業務。
(全文約2,0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