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政策說改就改,特朗普盯上中國跨境電商?

說改就改,一天一變,似乎是特朗普2.0時代政策的突出特點。
說好了對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結果臨門一腳宣佈暫緩。就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關稅動向的時候,特朗普又簽署行政令,取消了美國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貨物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這一措施無疑將對已經進軍美國的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2月9日,特朗普乘坐“空軍一號”對記者發表講話。
然而,就在中文網際網路嚷嚷跨境電商一夜變天的時候,懂王的政策又變了。2月7日,特朗普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暫時將繼續允許來自中國的低成本產品包裹免關稅進入美國。
根據這份最新的行政令,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將繼續實行“最低限度”關稅豁免待遇,直至商務部“建立足夠的系統來全面、迅速地處理和收取關稅收入”。
特朗普為何在這次小額關稅上又出爾反爾?為何有評論認為,小額包裹免稅是中國跨境電商的“阿克琉斯之踵”?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Temu和Shein這樣的跨境電商是否有應對策略?
特朗普關稅再變臉,中國跨境電商坐“過山車”?
特朗普的政策有點像狼來了,今天說要徵稅,明天又說不徵了,不少人開始質疑懂王到底是玩真的還是就是恐嚇一下市場。不過就這次取消小額貨物的“最低限度”關稅來看,特朗普一開始還是想玩真的。
畢竟特朗普不僅在第一時間簽署了法令,美國郵政署還正式執行了,一度拒收了中國發出的包裹,但是這個時間僅為一天,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的政策最後會朝令夕改,就是政策其實到後面也執行不下去了。根據美國海關的資料,現在每天低價值小包入境量超過400萬件,想從中精準篩選出中國貨物,再核算稅額,實在是要累死美國的海關工作人員了。
這些對於何不食肉糜的美國決策層來說,都不是事情,他們不會了解一年10多億件包裹的數字意味著什麼,當然這次風波無疑給他們上了一課。
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在拒收中國包裹的一天時間裡,佔地2萬平方米的洛杉磯機場USPS庫房,僅一晚上就被20多個國際航班運送的中國包裹填滿,整個分揀中心幾乎癱瘓。
這樣的麻煩不僅僅是對美國機場的,對美國海關也是一個大難題。對於小額貨物來說,發貨時候,換個面單就可以規避檢查,美國海關工作人員無法分辨。
懂王放棄徵收這個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得不償失。因為美國製定這項免稅法案的初衷,不是為了幫助跨境電商合法避稅,因為徵收這個稅完全是個賠本買賣。畢竟徵稅還有不小的人力物力成本,個人和企業還要報稅,整個流程會變得非常複雜。
這個法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美國政府將免稅額從5美元大幅提升到200美元,直接促成了亞馬遜等電商網購新模式的誕生。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其執政末期簽署了一項免稅法案,讓每個美國消費者購買外國商品時,每天可享有800美元的免稅額度。
據美國海關統計,走免稅渠道入境的商品從2018年的4.1億件上升到2021年的7.7億件。免稅對美國的線上貿易顯然是有好處的。如果硬要徵稅,最終是美國的普通消費者和納稅人承擔了所有。
還有評論分析,特朗普最後收手的原因,多少也和美國的宏觀經濟有關。對美國的消費者來說,如果發現除了從中國大陸購買之外沒有其他選擇,那他的整個消費成本就會提高,就會造成輸入性通貨膨脹。如果輸入性通貨膨脹從一樣商品擴充套件到很多門類,導致沃爾瑪裡面所有商品價格都提高,最後必然導致美國的通貨膨脹會變得更加嚴重。這也違背了特朗普承諾的透過經濟政策遏制通貨膨脹。
特朗普一上臺就揮動關稅大棒,目的是想縮小貿易逆差,但縮小貿易逆差的重點是要進口替代。所以長遠點看,光在關稅上做文章,最後反過來會影響的肯定是懂王自己的民調。
以後哪些人可能做不了跨境電商了?
就在美國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政策反覆變化的同時,國內跨境電商也在盤算這一政策對整個行業的影響。
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大大促進了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別是對中國的一些低價電商平臺特別友好,比如Temu、速賣通等等,透過這個政策,它們能用比較低的價格把產品賣給美國消費者。
北美特別是美國市場佔據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比重很大。根據調查資料,北美使用者的ARPU(每個使用者能給企業帶來的收入)是國內使用者的兩倍以上,所以很多跨境賣家都願意做北美市場,美國市場份額就佔35%。近兩年發展的東南亞市場的消費能力遠遠消化不了中國的產能。
對於這項重大政策變化可以帶來的潛在影響,高盛估計,大部分額外成本負擔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同時商家和平臺將承擔部分額外關稅及稅費成本。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影響是,美國線上零售價格相比線下零售價格的優勢將逐步縮小。
美國眾議院的一份報告指出,Temu和Shein可能對30%以上的最低限度貨物運往美國負有責任。這種不確定性導致拼多多股價波動,2月5日股價一度下跌逾3%。
但高盛等一些諮詢機構評估,就算取消關稅優惠,對Temu背後的拼多多來說,影響有限。對於拼多多,美國市場約佔總交易額的40%,而在2024財年對集團利潤造成了10%的損失。Temu從2023年初推出時,美國使用者佔其月活使用者的100%,到2024年12月,最新資料顯示僅佔月活使用者的15%,而南美和中東地區的擴充套件迅速。
面對特朗普潛在的關稅壓力,Temu的應對策略是推出了更多可以從美國倉庫發貨的產品。Shein也一直在爭取美國買家和賣家。該公司於2022 年在伊利諾伊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州開設了配送中心,並於去年在西雅圖開設了供應鏈中心。
改變和賣家的合作模式,也是Temu分散關稅風險的一大策略,從2024年起,Temu在美國的業務模式從全委託模式逐漸演變為半委託模式。截至2024年9月,半委託模式已佔Temu美國GMV的25%。根據首席的瞭解,全委託模式下,Temu負責物流和倉儲,賣家只負責將產品送到指定倉庫就行,但是一旦出現關稅提高,平臺則將完全承擔這部分風險。在半托管模式下,物流和倉儲將由賣家負責,賣家想要規避關稅則需要在海外建立或者合作本地倉,確保貨物能及時交付,同時Temu對交付時間也有要求,進一步考驗賣家的能力和效率。
亞馬遜恐成最大贏家
Temu和至Shein等一眾中國跨境電商戰戰兢兢,美國的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趁機進軍低價市場。為了對抗Temu,亞馬遜推出了一款名為Haul的軟體,其中大多數商品價格都在10美元以下。退貨是免費的,但僅限於3美元以上的商品,對於25美元以下的訂單,需要支付3.99美元的運費。
與Temu不同,亞馬遜宣告所有商品價格不超過20美元。也許為了規避關稅問題,亞馬遜和Haul銷售的所有商品都是之前已在美國銷售過的。根據一份報告,實際上亞馬遜上71%的商品原產地都是中國。但是和Temu不同,在Haul上甚至沒有美國製造的篩選條件。
有美國媒體比較使用Temu和Haul的不同體驗,使用Haul就像在亞馬遜上下單一樣,很容易看到賣家詳情和預計送貨時間,支付過程也快捷簡單,沒有太多花哨的促銷活動。缺點是選擇也不多。
在Temu上買東西的時候,雨傘和靴子的選項似乎無窮無盡。優惠和促銷也是如此,讓一些使用者感覺有點不知所措,而且付款流程需要一些額外步驟。
儘管過去數年被國內跨境電商搞得焦頭爛額,現在碰上特朗普反覆的關稅政策,面對只花了幾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購物網站的對手,現在的亞馬遜終於有了喘息之機。
面對關稅政策的變化,跨境電商的大企業會選擇入本地倉去減少關稅費用,一批從事跨境電商的普通賣家卻在抱怨因為沒有能力大批次入倉,以後會受到更大影響。有從事跨境電商的博主坦言,如果美國帶了頭,歐洲和日本是否會跟進?現在的歐盟也有取消150歐元以下商品豁免的趨勢,日本也有價值1000日元以下包裹的免稅政策。如果全世界都調整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對國內的普通跨境電商賣家來說,未來的日子肯定沒以前好過了。
參考資料
1、一夜之間,中國跨境電商的美國生意變了,豹變
2、特朗普關閉稅收漏洞後,引導使用者購買本地產品,鞭牛士
3、美國小額商品不再免稅,跨境電商迎來生死劫,三易生活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最新話題:金價堅挺,0.01克黃金手機貼熱銷
歡迎關注“首席商業評論”影片號留言討論!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