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陪讀媽媽說差點哭了!開學這個月,都在帶娃背古詩,再背不好,國慶也不敢去浪了。原來語文老師在班群佈置任務,扔了一個pdf,說是一年級要背誦的古詩詞,讓孩子一週背兩首。她開啟一看,足足25頁,差不多50首古詩詞。
小學的娃,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連字都沒認識幾個,看到晦澀難懂的古詩,哪個不是兩眼一抹黑?很多孩子今天背了,明天又忘得七七八八,而且小學階段不算熟讀賞析,光是必背的古詩詞,就有113首,不啃下這個硬骨頭,別說娃背得痛苦,整個小學階段,老母親陪讀也要被虐。
有沒有讓娃無痛背詩,少費媽的秘訣呢?雞娃群老前輩們分享秘訣:看記錄片!!!去看唐朝歷史紀錄片、詩人紀錄片、人文地理紀錄片,瞭解詩人的生平,吃瓜詩人的趣事,把痛苦的“學唐詩”變成有趣的“看故事”,哪個娃還抗拒?嘎嘎有效啊~
文史不分家,知道古詩背後的故事,也會幫助孩子更好學習大語文和歷史啟蒙,話不多說,給大家上菜~

共20集,每集時長20-30分鐘,豆瓣評分9.1,全片的亮點在於,從用一條歷史時間線串起唐朝和唐詩發展的主要脈絡,幫助孩子將唐詩、作者和所處流派和歷史背景連線起來,很適合小學娃用來搭建唐詩知識框架。
比如一年級必背古詩《春曉》:

就算孩子當時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但還是依然不知道詩人當時所處的情景,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不感興趣、又晦澀難懂的古詩,指望孩子能吸收和記住多少,又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這部紀錄片,帶孩子隔著時空去認識詩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它告訴孩子詩人所處的是盛唐時代,社會安定繁華,百姓安居樂業,所以才有了一批山水田園詩人,去描繪山水的優美,歌頌田園生活閒適。

山水田園詩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因此也稱王孟詩派。但孩子初步掌握了流派,之後在學習王維的詩,自然就更好理解,這些山水田園詩人有著“開闊的胸襟和細膩敏感的嗅覺”,再結合詩人本身的特點。
比如王維,精通音樂、擅長書法和繪畫,自然不難理解為什麼他的詩被蘇軾稱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他的詩歌創作,就是以這種全面的藝術修養為基礎的。

這部紀錄片也是很多語文老師推薦觀看,學好古詩的秘密,不是死記硬背,是打破時空,讓孩子走入詩人的世界,與之產生連線。
這是央媽出品的關於唐詩的人文紀錄片,第一季共 5 集,選取唐代五位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五段旅程,分別為《杜甫 江湖》《孟浩然 故人》《王維 長安》《岑參 邊塞》《李白 仙山》。

第二季是今年8月新鮮滾熱辣出爐的,全片6集,每集50分鐘,追隨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李商隱、白居易、岑參、王維、王昌齡等詩人的旅程,本季共分石鼓歌、寒江雪、出塞曲、琵琶行、雙星會、相見難六個主題。

古詩中一般包含大量的地理素材,比如地名、山川、湖泊、某個特別的地方 ,這是既是詩人經歷的濃縮,也是創作風格的重要來源。如果孩子能認識和了解這些地方,就能夠更深層理解詩人當時的心境和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望廬山瀑布》,很多娃都會背,透過譯文也能大概知道這首詩的意思。

但如果沒有去過廬山,沒有見過香爐峰,沒親眼看到高崖飛騰直落瀑布的震撼,就很難理解為什麼詩人李白寫下這句“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部紀錄片就帶我們去走詩仙李白走過的路,去他去過的地方,李白的一生,和幾座山峰緊密聯絡,有了“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少年時代,學劍匡山,青年時代,登臨太白,廬山給了他一次次的撫慰,他50歲左右隱居廬山,廬山風景秀麗、風嶺險峻、雲霧繚繞,李白寫下了不少讚美廬山美景的詩篇。
看到一位媽媽說,帶娃去看了廬山,回程路上孩子5分鐘就背了兩首詩。我們即便不能身臨其境,也能跟著紀錄片一起感受~

詩詞和地理的結合,邊學語文邊積累知識,一舉兩得。

這部是關於講述李白、杜甫、李商隱、李清照等眾多著名詩詞人生平的紀錄片,全片最大的亮點是,以影視再現+名師解說的形式,透過實景體驗、演員演繹、專家解讀、詩詞賞析四個環節,帶孩子近距離認識古詩詞作者,有劇情、有知識、有水準,央媽都大力推薦的那種!
比如辛棄疾的詞,多處表現出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的英雄氣概,這與他出生的時代和年少經歷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辛棄疾出生的十多年前,北宋覆亡,他出生那年,南宋和金之間再次爆發戰爭。家人為他取名棄疾,就是希望他能夠像漢代大將軍霍去病一樣,征戰沙場,保家衛國。

雖然他有卓越的抗戰才能,但由於朝廷軟弱和內部紛爭,他的抗金之路屢遭挫折,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所以有了“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部紀錄片還邀請了多位名校教授,為孩子詳細講解每首詩和作者背後的故事。比如講到孟浩然,就說到他是個怎樣的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目前出了五季,第一季26集,第二三季每季12集,第四五季20集,每集均為25分鐘左右,時長很合適,週末或者小長假,讓孩子一天看一集,就能對詩人有深層瞭解。

如果你家娃很迷短影片,很難看得進紀錄片的,強推這部啊,孩子看完一集,就會被牢牢吸引。它是結合嚴謹記錄和網感的紀錄片,有梗、有搞笑彈幕、還有古今穿插劇場、真人秀等創意融合,讓孩子在哈哈大笑中把歷史和詩人名家的事都摸透了。

比如蘇軾是個吃貨,吃起荔枝來一顆接一顆,犯了痔瘡也面不改色;

因為覺得生蠔太好吃了,特意寫信給兒子讓他不要暴露生蠔好吃的秘密,怕朝中的同事會跑來和他搶……太搞笑了~

苦中作樂,是蘇軾的人生哲學,哪怕遭受挫折,人生不如意,也能用自己的方式過得有滋有味,於是有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譯:“拄著竹杖、穿著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穿著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在新課標小學必備古詩中,詩仙李白的詩佔據最多, 可以多帶娃瞭解他的生平和關鍵時期。
這部央視寶藏紀錄片用4集2小時,分別是“少年行、天下意、忘情遊、歸去兮”,從少年時期,到成名時期,再到晚年,講解了李白的一生,還原出最豐富多元、最接近本真的李白形象。

二年級上冊必背《早發白帝城》,在孩子們看來是寫景,但瞭解完創作背景後,就知道這首詩要表達的情感,是李白因受牽連被流放,到達白帝城時,朝廷大赦天下,他表達出重獲自由的欣喜和麵對困境的豁達。

BBC推出了一部關於“詩聖”杜甫的紀錄片,轟動全球,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介紹給西方國家,看完滿滿的民族自豪感啊。
全片兩大亮點,第一個亮點是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Michael Wood)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從出生到入仕,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回溯了杜甫顛沛流離的一生。

(邁克爾·伍德介紹杜甫生平)
杜甫是官二代,但他出生後,家族逐漸走向衰落,從小飽讀詩書,有忠君愛國的使命感

短暫當官後,認識人生摯友李白,李白去世後,杜甫傷心寫下“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他憂國憂民,對百姓關懷,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史之亂後,他顛沛流離,舉家南下途中,寫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第二個亮點是,BBC請來英國國寶級演員,《指環王》中的扮演灰袍巫師甘道夫的伊恩·麥克萊恩來朗誦杜甫的詩,朗讀的翻譯英文版,他曾經演出過眾多莎士比亞劇作。

不到一小時的紀錄片,展現的不止是詩人的一生,更是家國情懷,中英雙語也很適合小學娃磨耳朵,練習英語聽力。

這部是國漫電影,不是紀錄片,但看得我內心澎湃,百感交集,牛牛都沉迷其中,看完電影能背下幾首詩,很值得介紹給大家。
講述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後,吐蕃大軍侵略西南,大唐節使高適守衛長安,卻陷入困境,長安城岌岌可危。在這個時候,高適回憶起自己和李白的往事。

展現大唐詩人們杜甫、王維、王昌齡等的理想抱負,家國情懷,壯志難酬。

在電影裡,有了半真半假的畫面。眾人在黃河邊上喝酒,酩酊大醉時,李白舉杯吟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醉後的天上人間,觥籌交錯,醒來後悽戚的黃河岸邊,強烈的對比讓人淚目。
“你我生逢如此盛世!當為大鵬!”
“人間的道我是走不下去了……”
年少時的灑脫恣意,年過半百的懷才不遇……

這部電影對孩子來說,認識唐代歷史、認識唐代詩人、學習唐詩幫助很大。對我們來說,小時候背過的古詩,是長大後才懂的人生。
文章篇幅有限,先給大家分享這7部古詩詞資源,國慶小長假或平時週末可以帶娃看起來,讓孩子透過更有趣的方式去認識詩人,更好地理解古詩詞,輕鬆愉快背誦。
上小學後,娃時間有限,也不一定要每一集不落地看完。教大家一個小tips,扒一下娃這學期主要學哪些詩人的古詩,然後針對性地選擇所需的紀錄片,最最最重要一點,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完後交流想法,鞏固記憶之餘,還能鼓勵孩子進行深度思考。
希望大家能分享給更多親朋好友,好好利用資源,彌補三四線父母的資訊差即便現在不能帶娃走萬里路,但透過紀錄片,也能幫助孩子擁有更寬廣的眼界~如果你也有不錯的古詩詞資源,不要藏私,加我微信,拉你進我們雞娃群,分享給大家,感恩~

茵茵小福利:
評論區裡抽取1名評論用心的讀者,送出一盒寶寶有機麵條~(截止到:10月15日中午12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