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過年期間,讀了一套好書,收穫良多,和你們分享一下!
就是這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詩說唐朝三百年》!

讀這套書,也是源於前段時間,帶著女兒背古詩時遇到的一個小插曲。
有一天,她們中文課老師教了一首詩,叫做《登幽州臺歌》。
這首詩是這麼寫的: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詞很簡單,也很好背誦,但是老師卻問了孩子兩個問題:
-
詩中“幽州臺”這一意象有何象徵意義?
-
結合詩句“獨愴然而涕下”,分析詩人流淚的原因。
女兒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我:“爸爸,幽州臺是什麼地方?這個詩人又為什麼要哭啊?”
呃,老師的這個問題可把我問住了。
這首詩我從小就學過,我記得詩的作者叫做陳子昂,是唐朝一位詩人。當時只知道這首詩很悽美,詩人似乎滿懷悲壯。可是為什麼會這樣?詩人要表達什麼意思?我卻並不知曉。
因此當女兒問我這個問題時,我一時語塞,沒有答得出來。
我也沒想到,現在對孩子古詩詞的考核,竟然如此之細緻!
02
後來我就讀了這套《詩說唐朝三百年》。
這本書雖然上架時間不長,但是在豆瓣的口碑特別好,已經獲得9.6分的極高的評價。

更關鍵的是,這套書獲得了很多國學大師們的集體推薦。
比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老先生,以及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葛劍雄老先生,這兩位是歷史和文學界的泰斗,而這兩位大師竟然聯袂推薦了這套書。
下面兩位老先生特地為這套書寫了推薦語:

他們推薦這套書的原因是因為:
這套書裡詩中有史,史中有詩,以唐詩為媒介,把唐朝300年曆史給孩子講得清清楚楚,讓孩子在通曉歷史的同時,又能欣賞到傳頌千年的古詩。
裡面有一個章節,就講到了《登幽州臺歌》這首詩,也講到了這首詩的作者陳子昂。

為了講好這個故事,書裡還給陳子昂起了一個稱號,叫做“千古孤獨陳子昂”。

為了回答女兒的那個問題,我把這個章節完完整整地讀了一遍。
書裡描繪了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的那段歷史,講述了陳子昂渴望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夢想,又講了他報國無門,一生得不到重用,最後鬱鬱寡歡而死的故事。

讀完整個故事後,我不禁恍然大悟,原來“幽州臺”是戰國時期燕昭王招賢納士的地方,而“獨愴然而涕下”是因為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
我把這個故事給女兒講了一遍,她很開心,說爸爸講的比老師講的還生動和詳細,這下她可以在同學面前好好得瑟一下~
得到女兒的認可,我有點小傲嬌,但我更是理解了為什麼那麼多文學大師推薦這套書的原因。
就如復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學史專家駱玉明老先生說的那樣:“展卷遙想,英雄勒馬而歌,才士舉杯起舞。誦其詩,識其人,共說興亡生死,豈不快哉!”

03
這套《詩說唐朝三百年》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而人民文學出版社是國內做文史類書籍最權威的機構了。

這套書用115個故事完整呈現唐朝的肇興、鼎盛、動盪與衰沒全過程的同時,又有機地嵌入了120位詩人的300首唐詩,讓孩子在讀詩時,因為有史的加持,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讀史時因為有詩的穿插,更覺得歷史生動鮮活,所謂以詩觀史,以史證詩。
也就是說,它有兩個特點:
-
一個是講史,講唐朝的歷史,講唐朝從建立到滅亡的完整歷史,而不是碎片化的歷史片段;
-
另一個是講詩,講唐朝的詩歌,講在唐朝歷史裡誕生出來的詩歌,真正還原唐詩誕生的時代背景。
從而做到詩中有史,史中有詩,詩史交融,互為鏡照,讓孩子在通曉唐朝歷史的同時,又能真正欣賞到傳誦千年的古詩,一舉兩得。
書裡講述了李世民領導的貞觀之治,大唐空前繁榮,萬邦來朝。

講述了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講述了唐玄宗後期的安史之亂。

再到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宦官亂政。

115個故事環環相扣,因果相承,讓孩子完完整整地瞭解唐朝由盛轉衰,最後走向滅亡的那段歷史。
04
講唐朝歷史只是一部分,我覺得它還有一個很大的意義在於:
利用唐朝歷史把孩子中小學必學的那些古詩串聯起來,引導孩子去理解詩句背後的含義。
對我家娃來說,她們學習古詩遇到最大的難題有兩個。
一個是背誦
因為孩子背詩往往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因此要麼背錯字,要麼背得慢,要麼就是忘得快。
另一個是答題
語文試卷對古詩的考核已經不是簡單地默寫了,而是會考孩子的閱讀理解,理解詩人的意圖,理解社會的背景。因此很多孩子雖然詩會背,但是考試答題卻會出錯。
這兩點就是源於孩子對詩詞的理解不夠,只會死記硬背,卻忽視了詩詞背後的思想。
因此這套書就能給孩子很大的幫助。
它不僅僅是給孩子講唐朝歷史,更是藉助歷史脈絡讓孩子深刻地理解唐詩,瞭解詩人創作背景,掌握詩句的含義。
那我們該如何藉助這套書學古詩呢?
記得去年北京中考語文有一道古詩詞閱讀題,考的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們就以這道題為例。

這篇古詩詞很有代表性,它有兩個問題,分別考察了古詩詞的兩個不同的角度。
-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讓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填空,這是考察學生對杜甫個人生活以及所處歷史背景的理解。
-
接著是第二個問題,讓孩子解析詩中的語句,這是考察學生對詩詞語言的鑑賞能力,進而考察其分析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處世態度的能力。
這種題目完全不是孩子多背幾遍詩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延伸閱讀才行。
這套《詩說唐朝三百年》第五冊《安史危局》中有兩篇文章,分別是《肅宗出了個昏招》和《杜甫仗義救房琯》。
這兩篇文章講述了唐肅宗執政年間,一心為國的杜甫因為直言敢諫,惹惱了唐肅宗,被貶到華州當了個司功參軍。

心灰意冷的杜甫便辭去官職,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幾經輾轉,他帶著妻兒來到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於城西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草堂,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如果不瞭解詩人在安史之亂中的顛沛流離,就很難體會他這種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正是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這說明我們的詩歌教育不再僅僅偏重於審美層面,一味地探究詩歌的語言特色、意象和修辭手法的運用等,而是開始重視詩人的生平、創作心境及歷史背景等。因為只有透過深入瞭解詩人的生平經歷和創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背後的情感和思想。
而這套書在講史的同時,會給孩子們講解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背後的故事。
1️⃣ 比如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的背景是關於唐朝開創的科舉制度,它讓當官不再是士大夫的特權,而是老百姓也能透過讀書改變命運,天下的讀書人從此有了希望。
因此孟郊才開心地寫下了這首詩,他覺得未來有盼頭。
2️⃣ 比如杜牧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詩的背景是關於唐朝經濟中心的轉移,以前中國的經濟中心都在中原,可是到了唐朝,隨著大運河的建造,揚州所代表的江南地區逐漸成為首屈一指的繁華之地。
因此杜牧長年待在揚州,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3️⃣ 又比如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的背景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唐玄宗為了哄美女開心,不遠萬里都要送荔枝給楊貴妃吃。
因此杜牧寫了這首詩,暗諷皇帝的愛美人而忽略了百姓的疾苦。
你看,當我們瞭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瞭解了詩人所處的環境,再去讀詩,這樣就能理解詩人創作時的心境,理解詩句內在的含義。這樣無論是背誦還是答題,都會很easy了!
05
另外,這套書除了對詩詞理解的幫助外,它對孩子的歷史觀、思辨能力的培養也是很有裨益。
縱觀這些年各地中高考歷史試卷,會發現除了考察重大歷史事件,還考察政治經濟制度、農業生產、水利建設、商業貿易、民族關係、對外交流、社會生活等等。
比如說2023浙江高考歷史卷,有兩道題涉及唐朝的歷史,選擇題考的是唐朝的社會階層特點。

而論述題則考察學生對唐朝的戶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調製的瞭解。

這種對唐朝社會各方面考察的背後,其實是要求學生對唐朝歷史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是對學生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能力的綜合考察。
《詩說唐朝三百年》在政治、軍事之外,就涉及經濟、文化、司法、制度變遷、城市管理、水利建設、民風民俗以及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態等內容。
比如制度方面,它會給孩子講述唐朝的官場設定,如何進行權力平衡,如何進行中央集權。

比如兵制方面,它會給孩子講述唐朝施行的府兵制,從而後續引發的安史之亂。

比如社會階層,它會給孩子講唐代的階級分層,世家大族與平民百姓之間深深的鴻溝。

比如風俗習慣,它會給孩子講唐代的風俗,很多都流傳至今。

如此構建了一個完整、立體而多維的歷史圖景,幫助孩子更全面地瞭解唐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將來考起試來,就能輕鬆作答。
06
我喜歡這套書的原因,不僅僅是講了歷史,學了唐詩,我更是領略到了唐朝的繁華,以及對後世的深刻影響。
這套書就像一位導遊一樣,帶我穿越千年,見證唐朝的興衰。
我的家鄉在揚州,我家旁邊就是京杭大運河,我小時候看著大運河真不以為然,覺得就是一個普通的河罷了,河面又不寬,來來往往的都是一些舊舊的小貨船,跟那些著名的西湖、太湖、洞庭湖相比,差遠了。
但是看完這套書我突然明白了大運河的意義。
書的第一篇講的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開始將中國南北連通起來。

後面又講了揚州的繁華,什麼“十年一覺揚州夢”、“煙花三月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那些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詩句,原來就是因為大運河給揚州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再比如之前帶孩子去的西安。
我們逛了西安博物院,打卡了大唐不夜城,還看了好多長安主題的書籍、動畫,有動畫片《長安三萬裡》,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長安的荔枝》。
當讀完這套書後,我們會對西安的底蘊有更多的瞭解,也更能感受這座古城的輝煌。

因此你會發現,唐朝有很多元素都在後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彷彿穿越時空,觸控到了那個輝煌時代的脈搏。
唐朝不僅是一個歷史名詞,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精神象徵。它的詩歌、藝術、制度、思想,乃至開放包容的氣度,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
當我們讀到李白的豪邁、杜甫的憂國、王維的禪意,我們不僅是在品味文字的美,更是在感受一個時代的靈魂。
07
這套書我們曾在VIP群給大家試讀,家長和孩子們的反饋都非常好。
有的孩子說:“每個篇章如同一把把鑰匙,開啟了一扇扇通往歷史的神秘之門,讓人心馳神往。”

有的孩子是二年級,媽媽陪著孩子一起共讀,幫助娃理解故事的創作背景,和背後傳遞的情感。

有的媽媽說這書立意很獨特,讓孩子對詩人有了更立體的理解,看古人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解決方式,很有啟發。

收到這麼多讀者的好評,我很開心,也更放心地把這套書推薦給大家。
聞一多先生曾說: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詩說唐朝三百年》將三百年的大唐歷史講得清楚明白。唐朝於我們而言,不再陌生,變成了一幅包含著世事變遷與人情冷暖的畫卷,而畫卷上的每一個詩人,離我們也不再遙遠,變得真實而生動,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抱負與理想。

我想把這套書推薦給你,一套8本,適合8~18歲的孩子閱讀。這套書定價480,團購價239元。
👉 點選下方購買!
希望孩子會喜歡!
物流方式:
1. 下單48小時內發貨(週末、節假日順延),發貨地:浙江寧波;
預設發圓通快遞,韻達快遞 (不接受指定)。
新疆、西藏、海南、內蒙、甘肅、青海、寧夏,補運費,國內其他地區包郵,港澳臺地區不發貨。
海南、內蒙、甘肅、青海、寧夏—-補14元
新疆、西藏—-補39元
2. 產品外包裝完好,塑封未拆的情況下,支援7天無理由退貨,運費自理。
3. 如果購買後遇到快遞物流、圖書質量、開票等問題,請留言諮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