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務擴張:歐洲的現實困局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的加劇,尤其是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歐洲各國紛紛計劃大幅提升國防支出。面對可能減少的美國支援,歐盟正在醞釀設立一個規模達5000億歐元的特別用途工具(SPV),透過主權擔保債券融資。同時,歐盟也計劃將部分共同預算重新分配到國防領域,而北約成員國則討論將國防支出佔GDP的目標從現行的2%提高到3%。

儘管如此,這一計劃仍低於特朗普提出的5%的要求。

這種增加軍事支出的計劃對歐洲的防務行業無疑是利好訊息。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歐洲的防務行業就保持強勁增長。而新增的資金無疑將推動這一趨勢。歐盟的《彈藥生產支援法案》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該法案撥款5億歐元,目標是將彈藥年產量在明年底前提升至200萬發。然而,資金的分配並不均衡,大部分資金流向了大型企業。德國的萊茵金屬(Rheinmetall)獲得了五分之一的資金,英國的Chemring獲得13%,而法國的Thales僅獲2%。這種分配方式反映了新增資金將更多地傾向國有企業和專用裝置製造商,而非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
儘管計劃的願景令人鼓舞,但歐洲國防行業仍面臨許多挑戰。首先,供應鏈的碎片化是一個主要問題。歐洲的防務行業嚴重依賴中小企業,如義大利造船廠Fincantieri與7000多家中小企業合作。這些企業普遍缺乏穩健的財務狀況,難以獲得融資或貸款,從而限制了它們擴充套件生產能力的能力。再加上去全球化所帶來的供應鏈重組,資源分配和產能提升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另一個挑戰在於長期的投資不足。歐洲在和平時期對軍事開支的削減,導致許多裝備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被大幅推遲。如今,增加國防開支不僅需要滿足當下緊急需求,還需要彌補歷史上的投資欠賬,這對許多經濟體來說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此外,北約成員國之間的支出差異也是一個難題。波蘭目前的國防支出佔GDP的4%,計劃到2025年提升至4.7%。儘管比例較高,但波蘭的經濟總量較小,因此實際投入金額有限。相比之下,西班牙的GDP規模更大,但其國防支出比例僅為1.3%。英國的情況則顯示了另一種差距:英國計劃2024年將國防支出比例提升至2.5%,但仍低於其內部目標的3.6%。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英國需要進行大幅預算調整,而這對其財政壓力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歐洲雖然在意願上表現出強烈的決心,但執行這些計劃的現實困難顯而易見。預算壓力、經濟疲軟、供應鏈的結構性問題都可能拖累防務計劃的實際效果。當然最大的問題依然是:既需要安全又不想付出的歐洲選民。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