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3月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特別峰會,聚焦歐洲防務自主及烏克蘭問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參會。
自2月28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爭吵不歡而散之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開啟了密集的“出差行程”。美烏“談崩”後的第二天,英國首相斯塔默接棒開會,找來了多個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和加拿大總理,“尋求談判主動權”。
7天,3場會,從美國到歐洲橫跨萬里,澤連斯基出差地的變化,似乎也預示著對烏支援的主體從美國轉變為了歐洲。
澤連斯基6日表示,和平不能意味著烏克蘭的投降或崩潰。他當天凌晨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為實現和平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謝,並稱“和平必須是真實的,而不僅僅是一個詞——它不能意味著烏克蘭的投降或崩潰”。
澤連斯基說,對烏克蘭、歐洲和整個世界而言,和平必須是公正、可靠和持久的,而這“只能透過強有力的長期安全保障來實現”。他還對所有支援烏克蘭和加強歐洲防務能力的努力表示感謝,稱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共同努力邁向和平。

“求援之旅”第一站:
澤連斯基在美遇冷
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美求援,卻與美國一正一副兩位總統在白宮發生激烈爭吵。此後,上至美國總統特朗普,下到美商務部長、白宮高階官員等對澤連斯基的批評就沒有斷過。

到了3月3日,有美國媒體報道說,美國甚至暫停了當前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儘管澤連斯基已經在4日表達了對此前與特朗普在白宮的會晤沒有取得成果的遺憾,並表示,烏克蘭已做好準備“在特朗普的領導下”實現和平。他和烏方團隊願儘快開啟談判以實現持久和平。
但在3月5日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拉特克利夫表示,特朗普質疑澤連斯基是否致力於俄烏和平程序,美國已暫停與烏克蘭分享情報。

“求援之旅”第二站:
歐洲接棒,倫敦之行受盡禮遇
不過與澤連斯基在美國先後遭遇“爭吵”“被趕出白宮”“沒有共進午餐”“沒有進一步會晤”“沒有簽署任何協議”“沒有聯合記者會”的境遇相比,2天后,在英國倫敦,他則算是受盡禮遇。
從英國首相親自迎來送往開始,再到會見英國國王,還有十幾國領導人前來捧場,澤連斯基沒有從美國那裡得到的待遇,都從歐洲這裡找回來了。
此外,當天的倫敦峰會上,英國首相斯塔默甚至提出了一項支援烏克蘭的計劃,其中包括四個步驟: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並對俄羅斯施加經濟壓力;實現持久和平必須確保烏克蘭的主權和安全,烏克蘭必須參與其中;達成和平協議後,繼續加強烏克蘭的防禦能力,以阻止任何未來可能的安全威脅;建立一個致力於捍衛烏克蘭和平協議並保證和平的聯盟。
斯塔默表示,這一計劃得到了歐洲多國的支援,此外,斯塔默還宣佈英國將允許烏克蘭使用16億英鎊的英國出口融資購買約5000枚防空導彈,這些導彈將在英國製造。英國準備與其他國家一道,透過提供“地面部隊和空中力量”來支援和平協議。
針對此次由英國牽頭召開的有關歐洲安全的會議,英國輿論認為,脫歐之後,英國獲得遊離於歐盟之外進行外交斡旋的主動權。英美關係有特殊性,美烏領導人在白宮發生爭吵後,英方試圖為雙方“降溫”,努力扮演“中間人”的角色。

而本月5日美國宣佈暫停對烏提供情報共享後,法國國防部長6日就表示正在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情報。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還指出,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向國防部提出要求,加快法國各項軍事支援計劃,以減輕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事支援的影響。

“求援之旅”第三站:
歐盟峰會,26國力挺烏克蘭
歐盟3月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特別峰會。分析顯示,澤連斯基此次參會目標明確:爭取更多武器援助、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並要求歐洲主導和平談判程序。
澤連斯基的訴求顯然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這裡得到了回應。
會議的成果公報顯示,歐洲理事會同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
公報說,俄烏衝突對歐盟構成了生存挑戰,歐洲必須更加負責地處理自身防務問題。歐盟將加強其整體國防能力,減少其戰略依賴,解決其關鍵能力差距,並相應地加強整個聯盟的國防技術和工業基礎,以便能夠更好地供應所需的裝備。
當地時間3月4日,馮德萊恩宣佈歐盟將實施“重新武裝歐洲”計劃,擬透過五項措施調動8000億歐元資金,包括豁免成員國國防赤字限制、提供1500億歐元國防貸款、調整歐盟預算優先方向等打造“一個安全而有韌性的歐洲”。她強調,該計劃既為應對烏克蘭危機的“燃眉之急”,也旨在提升歐洲戰略自主性,“結束對美國的過度依賴”。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此前表示,希望峰會能就“更快作出防務決定”達成共識。
另據訊息人士透露,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在特別峰會上就進一步支援烏克蘭達成了協議。然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拒絕加入該協議,該決定得到了27個成員國中26個的支援。
由於歐爾班的反對,該協議未被列入當天峰會的官方書面結論中,而是作為一份單獨的文字附在了一起。26個成員國在結論文字中強調: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就不可能進行談判;歐洲必須在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停戰必須是長期協議的先決條件;烏克蘭必須得到安全保障;其領土完整必須得到尊重。結論文字中還提到歐盟決心加強對烏克蘭的財政和軍事支援。
根據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當天的歐洲理事會特別峰會召開前發表在社交媒體上的說明,歐爾班明確表示,其在5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時,就如何推進烏克蘭和平存在意見分歧。此外,針對加強歐洲防禦能力,儘管歐爾班對此表示贊同,但歐爾班認為,其實現方式應是賦予各成員國權力,而不是賦予歐盟官僚機構權力。

峰會暴露歐盟“心有餘而力不足”
烏美雙方仍需博弈
有分析認為,在俄烏衝突持續、歐洲安全域性勢緊張,美歐在防務及對烏政策上分歧不斷,且歐洲渴望提升戰略自主能力的當下,歐洲試圖借3月6日的歐盟峰會尋求話語權。然而,此次峰會卻暴露出歐盟“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境。
由於匈牙利反對軍事支援烏克蘭的新計劃,此次歐盟峰會仍凸顯了歐盟內部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除此之外,歐盟在實現防務自主方面,決心看似很大,但困難也不小。
一方面,針對此次峰會上馮德萊恩提出的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的一攬子計劃,不少歐洲官員表示,此舉尚不足以解決歐洲的中長期安全問題。針對該計劃中的另一項關鍵措施,也就是向成員國提供1500億歐元貸款用於國防投資。對於這筆資金如何籌集,歐盟內部也有不同看法。

同時,大幅增加國防開支目前也未能獲得歐洲民意大多數支援。歐洲一家運用人工智慧進行研究的機構日前在布魯塞爾釋出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34%的法國受訪者支援增加國防開支,德國和英國的支援比例也僅為47%和46%。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法國等歐洲國家普遍面臨經濟疲軟、財政緊張的問題,拿出大筆資金加強國防,可能會造成稅收的增加或其他領域支出的減少,而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國內的政治撕裂和社會動盪。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指出,迫於美方的壓力以及對美國的軍事依賴,烏方很可能在立場上作出調整。
-
在澤連斯基和特朗普發生直接爭吵後,美方顯然加大了施壓,美方已經暫停了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為了避免美方採取進一步行動,澤連斯基現在有必要做出立場上的調整。畢竟烏克蘭對美國軍事援助的依賴程度還是很大的。一旦“斷供”會對烏方信心和軍隊士氣造成很大打擊,而這些衝擊又會轉化為烏克蘭國內對澤連斯基政府的壓力。
-
圍繞礦產協議,美烏雙方此前經歷了一番討價還價。現在美國動用了“軍援”這一殺手鐧,烏方想要談出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協議的空間受到了擠壓。也不排除美方可能為了換取達成協議的最終結果,會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滿足烏方一些訴求的所謂承諾。但是形勢已經表明,烏克蘭在交易中始終是弱勢一方。
崔洪建進一步分析認為,圍繞美方能否向烏方提供安全保障的問題,烏美雙方可能還會展開一番博弈。
-
從美方獲得安全保障是烏方目前最核心的訴求。如果美國完全不顧烏方訴求,提出單邊的、完全不平等的協議,即使烏方付出了礦產,而從美方得不到任何關於安全保障的承諾,這對美國而言也有一定的風險。畢竟烏方目前還是願意選擇和美國站在一起解決問題的。
-
一旦美方繼續施壓,讓烏方難以承受這種“不平等”,不排除烏方會採取一些反向的激烈行動。屆時不僅美方會失去對烏方施壓的籌碼,同時,如果烏方堅持不進入美方試圖主導的談判,也會讓美方所謂“快速結束衝突”的目的難以達成。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中新網
感謝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每天都有精彩資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