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沒有能力填補援烏空缺

自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關於歐洲能否替代美國在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空缺問題,成為討論的話題。儘管歐洲國家在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但由於政治與能力上的現實,短期內歐洲未必能夠完全取代美國的角色。
目前,美國和歐盟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金額大致相當——各佔43%。在歐盟內部,德國是最大的軍事捐助國(12%),而來自歐盟以外的英國則為第二大捐助國(9%)。這些資料顯示,如果歐盟希望彌補美國的援助空缺,它將需要在軍事支援上加倍投入。而根據當前歐洲的政治形勢以及各國的軍事能力,短期內歐洲難以實現這一目標。
冷戰結束後,歐洲大多數國家減少了軍事生產,並將其軍事工業逐漸轉向出口市場及準時生產模式。這一趨勢在德國尤為明顯。儘管德國近年來已增加軍事支出,但要恢復至20年前的武器庫存水平,仍需幾十年的時間。根據德國經濟研究中心——基爾研究所的資料,德國雖然增加了軍費,但仍然需要數十年才能恢復其武器庫存。
根據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資料,自俄烏戰爭以來,歐洲的防務產業雖然提升了50%的彈藥生產能力, 並計劃到2025年每年生產超過200萬發炮彈,這一進展也證明了歐洲的努力。但要彌補美國可能撤出的空缺,單靠這些措施顯然不足以應對需求。
防務產業的碎片化也是歐洲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歐洲防務行業的整合度較低,導致無法像美國那樣享受規模效應。此外,英國脫歐後無法參與歐盟範圍內的防務專案,這加大了歐洲在防務合作方面的困難。儘管英國與法國、德國等國家簽訂了雙邊協議,旨在促進軍事採購與研發合作,但在實際操作中進展仍然較為緩慢。
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度呼籲推動獨立的歐洲防務體系,並支援加強對烏克蘭的援助。然而,儘管法國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部分承諾的援助,但相較於其GDP,法國的軍事援助仍顯不足,且提升工業產能的步伐較慢。
不僅是歐盟,整個北約的防務產能也面臨巨大壓力。2023年2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烏克蘭的彈藥消耗速度已經遠超盟國的生產能力,迫使北約防務工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即使美國未完全撤離,北約也面臨著不可忽視的產能瓶頸。
在特朗普執政之前,隨著美國軍事資源向亞洲和中東的轉移,歐洲防務領域的逐步疏遠已顯露端倪。查塔姆研究所的基爾·賈爾斯指出,歐洲早已意識到特朗普可能導致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變化。2023年初,美國國會曾一度阻止新的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導致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形勢急轉直下。
當前,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軍事捐助國,正在經歷政治動盪,奧拉夫·肖爾茨領導的聯盟政府崩潰。法國總統馬克龍,儘管一度支援烏克蘭,但自從2022年6月失去議會多數席位後,其政策的執行自由度大大降低。
此外,歐洲的政治局勢也在不斷變化,極右翼和極左翼勢力的崛起對烏克蘭援助政策構成了挑戰。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與普京及特朗普關係密切,其反對歐盟統一對烏克蘭援助的立場,加劇了歐盟內部的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些國家不僅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還提高了本國的國防預算。
雖然歐洲在增加軍事援助和提升生產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由於政治、軍事能力以及防務產業整合度等方面的制約,歐洲在短期內還無法替代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