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錢的重要性。
如果你手裡的錢緊巴巴的,每個月的收入剛剛覆蓋支出,你大機率不會想著如何錢生錢,因為手裡幾乎沒有多餘的錢。
如果你每月的收入高於支出,每月還有不少結餘,你一定會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打理這筆錢,讓錢給你帶來錢,產生被動收入。
所以,其實只要咱們手裡有多餘的錢,一定會尋找好的金融資產,讓錢給我們打工創造更多的錢。
經常會有夥伴問我如何給孩子、給自己、包括給父母存錢。其實工具很多,比如增額壽險、養老金、房租、股票、基金、退休金等。都是錢的重要來源。每個產品都可以帶來錢,股票和基金需要你有好的投資知識基礎和長期拿的住,如果只是炒波段,大機率你帶來的是負錢。其他的都可以帶來正向現金流。房租也是不錯的收入,唯一的缺點是有空置期、租金有起伏、最難受的是房屋折損、維修費、電器壞了也要幫租客維修等麻煩。
退休金是唯一的我們年紀時候公司和個人每個月繳費的福利,退休後可以領取的被動收入。缺點是大部分的退休金都很少,無法支撐退休後的品質生活,可能只能滿足基本的吃。想想看,一個月一兩千的養老金,能否去旅行?敢不敢生病?逢年過節是否可以給子孫紅包錢?
和錢相關的產品很多,都有優缺點,所以需要做多元的資產配置,不應該只是買房或存在銀行,這些都是不會理財的人做的最基礎的決策。美債、美股、etf、黃金、外匯,這些都是很好的分散投資的金融產品,很多人不去了解,所以無法用時間換來更好的被動收入。
增額壽險、教育金、養老金這些產品的特點是免打理、不用操心,交給保險公司公司去幫我們賺錢,真正的睡著的時候也可以產生收益,唯一需要的是你得耐得住時間,不要想著很快用這筆錢,5年以內不用的錢,或者就是想著強制儲蓄存錢的可以考慮這些金融產品。這些錢長期才能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正向收入。

昨天有個老客戶找我溝通想給父母躉交20萬存養老金,第五年開始每年5000多元的收入,本金20萬不動,每年給父母5000多現金流。客戶決定不如她自己投資賺的多,其實這樣的心態很多人都有,但是我告訴她,如果你只看收益就不要考慮養老金了,首先父親已經58歲了,第五年開始領錢,也就是父親63歲的時候每年5000多現金流,而且是和她父親生命等長的,她覺得5000多太少,我回應說,你躉交200萬,每年就是54200元,摺合到每個月4516元的現金流,足以覆蓋基本的吃穿。想要拿的多,前提一是要繳的多,另外不能只看收益,保險不是讓人賺大錢的,這點我經常強調,可是人類啊,總想著自己稍微投入一點點兒,就讓保險公司給自己一大筆錢,發現和客戶講不通後,思維意識不一樣,我直接讓客戶別考慮養老金了。老是盯著收益率的人真不少,200萬一套房子,每個月4000多的租金,而且是穩定的、明確每年給到的,和生命等長的現金流,是很確定的錢。父母年紀大了,子女每個月或者每年給錢,父母有可能受之有愧,覺得經常拿孩子的錢,情面上難以接受。保險產品則可以免去這樣的情感因素,等於自己只出了200萬,第五年開始,每年5.42萬自動到父母銀行卡,一直吃利息,穩定且明確的利息,銀行利率下降也不影響你的這個資金賬戶,這是自己投資能力和自己給父母錢無法比擬的。
客戶的思維顯然無法理解我的這些觀點,所以我果斷放棄聊這些內容。需要時間和認知沉澱才能理解保險產品做養老金、教育金和提升生活品質的好,如果認知無法理解,永遠不要去勸說她人。
保險產品來做被動收入,產生錢這件事兒,只能自己真正理解這些保險產品是如何產生被動收入的才能主動購買。

再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財務自由了,你會去做什麼?這是一位網友問我的。這個問題,我想過無數遍了,財務自由之後的我。
1.把投資當主業,買看好公司的股票,讓這些公司為我創造利潤,我只需要買買買。
2.繼續堅持讀書和寫文章,做內容科普,讓更多的人因為理解資產配置而受益。
3.繼續保持健身運動,從容的配陪父母和家人,從容的每天睡到自然醒。
4.保持旅行,去看更廣闊的世界,拉深和加寬生命的厚度。
什麼是財務自由?這裡說的財務自由就是不用上班,被動收入(股票分紅、增額壽險產生的利息、房租收入、銀行存款利息、自媒體的廣告收入、保險經紀人團隊產生的被動收入)能夠覆蓋衣食住行和品質生活,比如每年定期的海外旅行,高階醫療及體檢、優質的 養老社群。哎呀,想想吧,需要好多錢好多錢。
現在開始,就要構建自己的財富體系,讓財富體系給我們賺錢。財富的積累沒有止境,能做好財務規劃,把賺到的錢轉為資產,達到錢生錢的狀態,你的人生就贏了。
今天的文章談的是錢,其實背後是一個人的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沉澱下來的認知。
讀到這裡的夥伴,祝你早日成為富人O(∩_∩)O
寫在最後:
買保險/多元資產配置可以找我
賣保險/學習多元資產配置也可以找我
電話同微信:18501395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