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定格

最近我在追美劇《Reacher》(俠探傑克),看相關劇情討論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一句話,它如同鞭子一下抽擊在我的背上:《星際穿越》已經上映十年了。

這句話沒一點問題,資料我查過:《星際穿越》上映於2014年,到今年11月7日,就是它的十週年紀念日。問題在於,每當我回想起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覺是在三五年前才看過,一切都還很鮮活。
還有一部片子,叫做《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我認為它是十五、二十年前的影片。十五、二十年已經夠久遠了,不是嗎?但事實是,昨天,2024年1月21日,是《月光寶盒上映》29週年紀念日—它是一部1995年上映的電影。

我想不止是我一個人如此,很多人應該會有相同的感受。時間在我們這裡,並不是按照日曆顯示的那樣勻速流動。好像坐在電影院裡看《星際穿越》的時光流速要慢一些,反覆在VCD機上看《大話西遊》的時光流速也要慢一些。不知道在哪裡有一個按鍵,一旦按下切換回日常生活,時光就會洶湧奔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刷”地一下就過去了。

有人說時間並不真實存在,時間只是一種心理感受,這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電影院裡看《星際穿越》的時候,我的感知,我的情感都已經擴張至極限,那幾個小時我都在這種狀態裡度過。這樣的生命體驗和日常的刷牙洗臉吃飯完全不一樣,做那些事情時我心不在焉,只需要下意識去做就行了,和夢遊並沒有多大區別。
所以,在電影院裡的每一秒都很鮮活,可以在未來的歲月裡一幀幀重放,必要的時候,我可以在一個呼吸之間就讓玉米田和老屋在我面前出現,我甚至可以製造出撫摸葉片的觸感,聽見木頭地板吱吱嘎嘎的聲響—這樣的時光就過得很慢,記憶也就很難褪色,因為我透過覺知感受到了足夠多,感受得也足夠細。

尋常日子過得飛快,也是因為覺知錯置的緣故—我們的覺知沒有安放在眼前的每一刻。睡前拿起手機,心裡想著刷一刻鐘就可以去睡,帶著這個念頭點亮螢幕,下一次覺知重新升起時,低頭一看已經過去了2個鐘點。看電視是這樣,發呆也是這樣,當覺知隱沒之後,時鐘的指標就轉得像是電風扇的葉片一樣—時間非要有“我正在體驗什麼”的覺知,它才會恢復正常流速。

《大話西遊》不是因為有上下兩部而讓人覺得長,是因為一旦移情於其中,附身於角色,他的一生太漫長,經歷的事情太豐富,感到的情緒太痛苦,就會讓人感覺到時間特別漫長。《大話西遊》裡很清楚地表達了求不得、愛離別、怨憎會、五蘊熾盛幾種苦,故事主線則是輪迴之苦,在500年的跨度裡穿梭。你看錶知道是看了兩部電影,但你在電影裡其實活了兩世人,你所感受到諸多苦都非常細緻真實。你不單感受到苦,你也知道你在受苦。

週一到週五,每一天感覺都差不多,一月到十二月,每個月感覺都差不多。因為大多數時候人既沒有感覺,也沒有感知,對於時間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態度。某一天回想起來,全然是空白的一大段,感覺時間怎麼一下子過去了那麼久。就像是我沒有意識到《星際穿越》是十年前的電影一樣,問題不在電影那裡,問題出在這十年,這十年裡我遇見了多少和觀賞《星際穿越》等同強度和水準的生命體驗?我感覺是三五年前的電影,那就意味著過去十年裡有五到七年時光我在無知無覺中度過。

反過來說,人完全有可能讓時光定格。如果你相當專注於此刻,如果你全然覺知此刻,那麼時間會變得很慢。沒有人會看2小時的夕陽,除了2小時夕陽早已經落山這個原因之外,看夕陽的時候心情放鬆,無思無慮,專注於眼前的光影變幻,看五分鐘感覺就像是過了半小時,所以看一會兒就覺得已經足夠久了。當你轉頭離開,心思在四周隨風飄舞時,時間又開始飛速流動。

最近,我暫時解決了睡眠問題。北京這幾天晚上溫度會降低到零下12℃,當我準備睡覺時,貓咪會跑到我臉邊躺下取暖,算是極為難得的事情。此時,我會放下手機,抱著貓咪,從頭到腳一寸寸捋毛按摩。做這件事的時候我半睡半醒,但依然做得極為專注,隨時注意貓咪是否繼續打呼嚕。在那幾分鐘、十幾分鍾裡,時間過得很慢,我感覺在其中休息了8小時,12小時,第二天起身,感覺也的確和睡了8小時一樣精神飽滿。
標題:《蔬菜忍者》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6
Prompt:create amazing ,food photography, vegetables flying, Hasselblad, film, moody –style raw –ar 2:3–v 6.0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花朵》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6
 南派三叔專區
南派,這張《未來戰士》送給你。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