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牲產隊長
一次清零680億債務,孫宏斌算是慢慢扛過來了。可這麼大一筆債,怎麼清零的呢?按當前的金價計算,相當於100噸黃金了。融創早就沒錢了,就連王健林都在甩賣萬達廣場,套現還債。怎麼孫宏斌680億的債務,一波就清零了呢?這源於一攬子的化債方案。

大家都要明白一點,債務從來都不會消失,只是會轉移。孫宏斌的債清零了,自然是有別的人在承擔。那誰承擔了呢?看融創的化債方案就知道了。
這筆債,融創只提供了一種化債選擇,那就是全額債權轉股權。啥意思呢?不管欠多少,100萬還是100個億,全額債轉股,從債主變股東。轉股價呢?按最低3.5港元計算。可實際上,當前融創港股的價格是1.5港元。

也就是說,按3.5港元來轉股,債主直接每股虧2港元,損失約60%。但實際上,損失遠不只是60%。因為哪怕融創的股價上漲到3.5港元,債主也是虧的。它不是按照你回本來給你定價的,而是按你最多能接受虧多少,來給你定價的。
要是融創股價能回撥到3.5港元以上,那你就還能收回不少錢。但要是持續維持在2港元以下,那你基本就是雞飛蛋打了。那這麼不公平的化債,為什麼投資方會願意接受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沒得選,不接受,也沒辦法了。融創沒有錢了,你拼了命也追不回來。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是拿回多少,是多少了。拿不回來的,也沒辦法了。

二是,融創確實找到了一種盤活資產的新模式。在融創的資產包中,還有不少的優質地塊專案。比如上海外灘壹號院,在引入中信、浦發等金融財團投資後,該專案就被盤活了。它不僅被盤活了,還賣出了一個全國冠軍!2024年,該樓盤一經發售,就全部賣光,單價17萬元/平以上,總成交額156億,成為2024年的中國樓盤年度銷冠。
北京壹號院也採取同樣的模式,單價17萬元起,開盤第一天,認購金額就達到56億。這兩個樓盤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地塊稀缺,二是,主打高檔豪宅小區。此外,融創還有重慶灣、武漢桃花源等高階專案,貨值高達數百億。
看起來,規模確實挺大,但融創持股的股權卻已經很少了。比如上海外灘壹號院,現在的主導者是中信集團,融創只剩10%股權。哪怕賣出156億,屬於融創的也就15.6億。北京壹號院透過債轉股,也只剩10%股權了。

也就是說,融創的債權轉股權,投資者之所以願意接受,核心就在於,大債主可以自己操盤,直接上手,親自賣樓。這些樓因地塊稀缺,主打高檔,在市場上反而是供不應求。只要把樓賣掉,各大金融機構就能迅速回款,而融創也能甩掉債權,清空債務。
它的本質上,買豪宅的富人替融創把債清了。也就是說,融創現金流承壓,但它手裡的很多專案還是值錢的,債主為了減少損失,也願意接盤。融創的股票不值錢,但融創手裡囤的豪宅地塊,卻依然值錢!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