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圍繞暢通“募投管退“全鏈條推出一系列新舉措。
5月2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釋出會上公佈了許多與股權投資行業息息相關的重要資訊和解讀,為行業進一步釋放了重要利好,我們整理了相關重點:
近日,科技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
《政策舉措》聚焦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債券市場等7個方面,提出了15項政策舉措——
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級,也有增量政策的創新供給,可謂“乾貨”滿滿。
據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介紹:
《政策舉措》提出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創業投資“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創業投資是支援科技創新的重要生力軍。
這次《政策舉措》重點圍繞暢通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推出一系列新舉措:
提出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支援創業投資機構發債融資等,讓創業投資的募資來源更加廣泛;
鼓勵發展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等,讓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更加暢通;
特別是提出了最佳化國有創業投資的考核評價機制,讓國有創業投資的耐心更足、定力更好,真正成為點燃中國科技創新的“高能燃料”。
資本市場是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以及創業投資退出的重要渠道。
這次《政策舉措》在資本市場方面有兩大亮點: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型企業資本市場“綠色通道”機制,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為企業創新成長提供更加適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撐;
二是創新性地提出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為科技創新籌集長週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債券資金。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表示:
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實際上也是解決我們現在一個重點難點的問題,就是股權結構在“募投管退”當中最前端的“募”的問題。
為提升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援的適配性,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建立了債券市場“科技板”,在繼續服務好科技型企業的基礎上,支援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創債券產品體系。
這次把科技型企業發行的債券單獨拿出來,並在債券發行交易制度上作出差異化安排。
這個差異化安排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個是支援發行人靈活分期發行債券;
第二是簡化資訊披露的一些要求;
第三是自主設計含權結構、還本付息等債券條款;
第四是減免債券發行交易手續費;
第五是組織做市商提供專門做市報價服務;
第六是推動評級機構創新設計專門的評級方法。
5月7日,人民銀行、證監會已經發布公告,具體措施正在落地當中。
朱鶴新指出,在這3類發行科創債券的主體當中,最需要給予支援的就是股權投資機構。
股權投資機構在支援科技創新,特別是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剛才邱部長也講了,股權投資結構是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存在什麼問題呢?
主要是股權投資機構本身是輕資產的,長投資週期的,靠自身發債融資期限比較短,而且融資成本也比較高。
所以,透過這樣一個科技板,要解決期限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因此債券市場科技板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透過擔保增信、直接投資等方式;
同時也加強與地方政府、市場增信機構合作,共同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失風險,支援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
為激勵創投行業提升服務能力,工具將重點支援排名靠前、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
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工具創新,能夠給市場化的股權投資機構拓展一條資金的渠道,解決募資難的問題。
目前市場各方響應積極,多家機構已經註冊或者已經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我們也統計了一下,現在已經將近有100家左右的機構在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已經超過了2500億。”
朱鶴新在回答有關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的政策舉措的問題時進一步強調:
“我們把發展股權融資、壯大耐心資本作為重中之重,促進創投行業‘募投管退’的迴圈,解決這類機構的募資難問題,這是一個亮點也是一個創新點。”
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介紹:,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支援科技創新也在持續發力。
註冊制改革以來,有九成的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還有超過半數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都獲得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投資,“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這樣的市場生態逐步形成。
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和佔比持續提升,目前在投專案超過了10萬個,在投本金超過了4萬億元。
關於科技企業境外上市——
嚴伯進表示,證監會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支援科技企業用好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從2023年3月31日起,境外上市新規正式實施,到現在兩年多,備案管理機制執行平穩。
截至今年4月底,已經完成了242家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備案,這當中有83家為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資訊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先進製造等領域。
證監會將會同跨部門協調機制成員單位,繼續支援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利用境內境外資本市場規範發展,為科技企業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監管環境。
《政策舉措》中提到要“發揮資本市場支援科技創新的關鍵樞紐作用”。
在持續最佳化科技企業境內上市的環境方面——
實施更加靈活精準的新股發行逆週期調節機制,把握好新股發行的節奏和規模,健全投資與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
持續深化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
繼續發揮好創新試點相關制度的功能,支援優質的紅籌科技企業迴歸境內上市。
在精準支援“硬科技”企業上市方面——
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更加精準識別、篩選優質的科技企業,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政策。
針對科技企業的特點,用好用足現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援優質的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積極穩妥推動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新的案例落地。
在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方面——
支援私募股權基金以促進產業整合為目的依法收購上市公司。
最佳化私募股權基金退出相關的“反向掛鉤”的政策,支援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的發展,推動基金份額轉讓業務試點轉常規,擴大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促進“募投管退”的良性迴圈。
繼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完善“長錢長投”制度,推動完善長週期考核機制。
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介紹:
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從上海擴大到全國18個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目前簽約意向金額突破了3800億元。
郭武平指出,上個月剛剛出臺了保險資金投資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的政策,允許保險公司投資與保險業務相關的科技相關企業。
也是上個月,調整了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將保險資金投資單一創業投資基金的餘額佔基金實繳規模的比例從20%提高到30%,為更多保險資金投向創業投資基金創造條件。
邱勇指出,此前的很多科技金融政策,大多是從供給側入手,著眼於提升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規模、意願、能力。
這次《政策舉措》,從科技創新的需求側出發,聚焦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需求,強化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援。
比如,為創業投資“引流”“疏堵”,提出發揮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鼓勵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參與創業投資等措施。
其次是堅持系統觀念,釋放政策“組合紅利”。
比如,《政策舉措》提出落實好支援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國有資本成為支援創業投資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再比如,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設立債券市場“科技板”;
金融監管總局提出,抓好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智慧財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等“四項試點”措施。
《政策舉措》對這些政策的進一步深入落實落地作出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
我們關注到,2024年以來,創投行業的政策環境迎來了重大利好,國家層面對行業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
據我們統計發現,去年以來,股權投資行業頻迎支援和鼓勵,政策利好不斷:
-
2024年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被稱為“創投國十七條”。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積極支援創業投資做大做強。
-
2024年7月21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釋出。其中提出,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
202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
-
2025年3月5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援,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而後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進一步最佳化完善試點政策,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範圍擴大至試點城市所在省份,並且支援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
-
在3月5日傍晚國辦釋出的《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不僅再次明確支援發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也切中行業“痛點”,強調最佳化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募投管退”制度體系,並在退出渠道暢通方面有所安排(上市、併購)。
未來,相信股權投資行業也將進一步響應中央號召,加強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以耐心資本培育更多企業的科技創新。
相信在多方共建之下,中國創投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程序中將扮演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力量之一。
· END ·
視 頻 推 薦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發現贊和在看了嗎,戳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