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斌的“不死鳥”傳說仍在上演 2025-08-02 05:14 起點財經 作者:劉蘭香 圖源:由Pixabay提供 來源:財富FORTUNE 文章已獲授權 在2023年3月底的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上,孫宏斌反思了融創的流動性危機,稱雖然公司已按照“三道紅線”要求降負債但力度仍不夠,承諾將全力推動債務重組,爭取儘快迴歸良性發展軌道。到今年3月底釋出2024年財報時,他再次承諾2025年將全力以赴完成交付任務和境內公開市場債務風險的化解,爭取境外債務風險化解取得實質性關鍵進展。好訊息很快傳來:4月17日晚間,融創中國在港交所釋出公告稱,針對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獲得持有債務本金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簽訂重組支援協議,持有債務本金超10億美元的債權人正在進行簽署程式,支援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佔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本次方案的一大亮點是“全額債權轉股權”,即為債權人提供獲得短期流動性及潛在股票升值收益的機會——當然,債權人變身股東也意味著其將與融創掌舵人孫宏斌共擔風險。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下行、融資環境收緊以及自身逆勢擴張等因素導致融創銷售大幅下滑、專案交付壓力增大並深陷財務困境。2024年,融創實現營業收入740億元,同比減少52%,淨虧損則擴大至257億元,且為連續第四年虧損。截至2024年末,融創有息負債2596億元,較2023年底減少181億元,但現金餘額僅約197億元,相對於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貸1935億元,僅能覆蓋13%。關聯公司融創服務2024年也虧損4.51億元,加劇其債務危機。儘管融創在2024年11月啟動總規模154億元的境內債重組,該方案從提出到透過僅用時50多天,預計可削降約70%的境內公司債務,且5年內不再有兌付壓力,但今年1月融創又面臨境外債權人的清盤呈請壓力,更徹底的債務解決方案迫在眉睫。3月24日,融創釋出公告稱,高等法院頒令將清盤呈請聆訊延期至4月28日。2024年年報顯示,考慮到清盤呈請給融創造成的影響,加上當前市況遠不及此前債務重組時的預期,公司正尋求更加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已開展境外債務重組工作。針對境外債務,本次重組方案顯示,融創將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債(新MCB),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6.8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後18-30個月內轉股,該類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值得注意的是,融創針對境外債“全部強制轉股”將有約23%用於股權結構穩定計劃,即債權人擬向主要股東孫宏斌提供部分附帶條件的受限股票,以維持孫宏斌持股比例在一定水平。目前,除了前述26%的支援債權人之外,融創正向其他債務持有人尋求對該重組方案更廣泛的支援。如果該方案獲得最終透過,意味著本息全額債轉股將削債超70億美元,疊加境內債重組的化債影響,預計將整體壓降近700億元的債務,融創每年利息支出減少數十億元,不僅債務壓力大大減輕,集團整體抗風險能力也將明顯提升。除了集團層面的債務化解,融創在2024年財報釋出會上表示專案層面也在爭取“活水”,對由於市場下滑造成還款有困難的專案,與金融機構溝通推動展期方案,並推進和AMC(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形成更加綜合的專案盤活、債務重組方案。同時,融創也在向“保交付”困難專案的屬地政府申請保交樓專項借款:2024年融創在全國交付17萬套房屋,近三年累計交付66.8萬套,位列行業前三;其獲得保交樓專項借款、銀行配套融資及“白名單”專案資金合計345億元,為專案盤活提供流動性。另外,在一眾民營房企中,融創的資產質量一直以來相對更為優質。截至2024年年中,融創未售土儲貨值約1.23萬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佔比近七成,且上海、北京等地專案(如外灘壹號院)銷售表現強勁,未來都可轉化為現金流。一般而言,境外重組需75%以上債權人支援才能獲得透過。如果部分國際債權人因利益分歧或對轉股後股價預期悲觀而拒絕加入,可能導致重組拖延甚至失敗。但目前來看,如果融創加速核心城市專案去化,並深化與AMC合作(當前規模近350億元)以增強現金流,同時抓住“保交樓”專項貸款、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等政策視窗以爭取更多資金注入,無疑將有助於加快擴大債權人對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的支援比例,並最終令公司清盤風險得以解除。香港股市自4月18日始因復活節假期連續兩個交易日休市,4月22日恢復交易,融創中國受境外債務重組訊息的提振盤中一度漲超5%,但收盤時漲幅縮減至1.2%,目前方案中債轉股的股價也遠超當下1.6港元左右的市價,表明市場對其疑慮雖有所減輕但並未消散。孫宏斌首次創業時成立的順馳地產2003年銷售額達到45億元,接近萬科的63億元,但由於高負債、高槓杆、高成本的運營模式以及樓市政策的收緊,2006年陷入困境,最終被他忍痛賤賣。但他並未退出市場,而是透過融創中國再次崛起,2014年首次躋身房企前十強,在高舉高打七年後又爆出流動性危機。多次上演絕地求生的孫宏斌,目前仍面臨“化債-銷售-信心”的三角平衡難題,而破解這道難題,不僅需要融創提升經營,更需宏觀經濟回暖——好在這位有“不死鳥”之稱的行業老兵從未放棄。(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