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科技板”啟航,首批銀行間科創債亮相 2025-05-12 09:21 中國藥聞 來源:新華社 5月9日下午,一場路演交流活動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進行,首批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債的8家企業代表依次亮相。這標誌著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工作啟動,債券市場“科技板”正式啟航。 當前,我國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多元化融資體系正在加快形成。特別是債券市場,具有資金籌集規模大、成本低、期限長等特點,被賦予更多期待。 今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佈即將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支援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在相關部門籌備數月後,支援科技創新債券發行的若干舉措已於日前對外公佈。 “針對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的特點,我們對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交易、資訊披露、信用評級等制度安排進行了完善,健全了與科技創新融資特點相適應的配套規則體系。”潘功勝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釋出會上介紹。 記者瞭解到,不少科創企業對於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很感興趣。 “科技型企業要堅持創新,需要週期長、成本優、品種多的資金工具支援。”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階副總裁段大為說,債市“科技板”推出的一系列創新設計,靈活匹配了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豐富了金融支援工具的品類組合,為企業科技研發和產業應用裝上了強有力的“債市引擎”。 股權投資機構是支援科創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據統計,股權投資機構參與支援了我國近九成科創板上市公司和六成創業板上市公司。 但過去一段時間,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投機構等股權投資機構在募資、投資、退出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難。 “為更好支援股權投資機構,‘科技板’進行了精心安排。”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以債券市場為切入點,支援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投機構發行8年期、10年期等長期限債券,可推動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形成良性迴圈,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科技創新債券的期限可達5年以上,這和基金投資期限比較匹配,有助於把從債市融到的資金轉化為長期資本。”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表示,從債市著手破解創投機構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偏高等結構性難題,促進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 科技創新債券得到市場積極響應。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包香明介紹,目前,首批36單科技創新債券已公告發行規模210億元,包括京東方、科大訊飛等22家科技型企業,以及元禾控股、魯信創投等14家股權投資機構。 據中國人民銀行初步統計,有近1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過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預計後續還會有更多機構參與。 債券市場“科技板”將支援哪些領域? 記者瞭解到,債券市場“科技板”主要聚焦國家科技戰略需要,重點支援人工智慧、大資料與雲計算、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科技產業。 日前,由中信銀行主承銷的15單全國首批科技創新債券集中公告發行。中信銀行科技金融中心總經理匡彥華介紹,首批科技創新債券具有專案多點開花、鼎力支援民企、產業投向精準、培育耐心資本等特徵,涉及人工智慧、新能源、先進製造、農業現代化等重點領域。 另外,參加此次路演的西安中科光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楊婷介紹,本次公司募集的債券資金中,不低於80%將用於支援科技創新領域,主要投向先進製造業、新一代資訊科技和光子產業。 加速推動債市資金流向科技領域,要進一步打消發行人和投資人的顧慮,增強市場信心。 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創設了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中國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購買科技創新債券,並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透過共同擔保等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分擔債券的部分違約損失風險。 張旭認為,股權投資機構在債券市場發債融資較少,成本較高,風險分擔和增信措施有助於將債市資金引入股權投資行業,支援其發行更長期限的債券,帶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培育優質科創企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創新是一項沒有終點的長跑,金融支援更需要持之以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曹媛媛表示,希望以科技創新債券為“橋樑”,推動更多金融“活水”湧向創新高地,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