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演示利率“限高”,實際投資回報受影響嗎?

這次分紅險演示收益的“限高”,從實操層面,隻影響分紅險保單的利益演示方式,不改變現有分紅險的投資邏輯和分紅邏輯
文|《財經》研究員 丁豔
編輯|楊芮 袁滿
“你要考慮香港保險嗎,6%-7%的收益率,真的很香。”這是2024年內地赴港投保火熱期,頻繁出現在內地保險經紀人口中的話術。不過,為防止險企設定過於激進的投資假設,促進行業良性競爭,香港保監局自2024年醞釀的“演示利率上限”政策落地。
近日,香港保監局釋出《分紅保單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下稱《指引》),正式對香港分紅險保單的演示利益進行“限高”。香港保監局認為,在分紅保險產品的利益演示中,將演示利率上限設定為6.0%(適用於港元計價產品)及6.5%(適用於非港元計價產品)是合理的參考水平,自2025年7月1日起執行。
據瞭解,未來香港保監局將因市場情況,考慮將這一《指引》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其他保險產品。
對於為何給上述分紅險保單預定利率設限,據香港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公開表示,“內地近年下調利率,內地訪客來香港購買多元貨幣分紅保單激增。加強監管不只為維持市場可持續發展,內地的監管機構也表達希望香港保監局配合處理不良銷售問題,因為內地客戶不熟悉香港保險產品,如果投保時他們獲得不正確的資訊,未來回報達不到期望,最終內地客戶會向內地監管部門尋求幫助。”
演示利率,即用於展示保險產品預期收益的利率,主要用於險企銷售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時的利益演示。演示利率不是險企承諾的固定收益,而是基於預定利率和預期投資收益計算得出,其通常高於預定利率。
如此,從投保人角度來看,在香港分紅險演示利益“限高”大背景下,其實際回報率是否降低?據《指引》3.6條顯示,“本實務指引中規定的要求並非旨在對目標承保或投資結果施加限制,也不影響授權保險公司發行的分紅保單的實際回報。”
(圖片來源:香港保監局官網)
香港代理人阿瀟表示,和內地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不同,香港保險的演示利率和實際收益率關係不大。香港分紅險屬於主流的英式分紅產品,其實際分紅在中短期需看環球債市,主要是美債的表現,長期分紅則取決於險企在股債資產組合中平衡風險與收益的能力。
一位業內人士曾提醒,香港儲蓄分紅險的預期收益率雖然較高,但僅是演示利益,其保證收益較低,大多在1%左右,而非保證收益部分佔比較高,受保險公司投資能力和全球經濟形勢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保單需要長期持有,才能實現較高預期收益率。”
北美精算師、精算視覺主理人牟劍群認為,這次分紅險演示收益的“限高”,從實操層面,隻影響分紅險保單的利益演示方式,不改變現有分紅險的投資邏輯和分紅邏輯。不過,分紅險的紅利實現率是基於計劃書上展示的演示收益計算,若演示收益調低會導致險企更容易達成給客戶承諾的非保證分紅,那麼險企到底有多大的動力去給客戶派發超預期的分紅,這確實值得商榷。
針對此次分紅險演示收益“限高”對香港分紅險市場的影響而言,牟劍群表示,從市場層面來看,香港保險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無法因此次監管調整出現本質性改變,所以“內卷”方向可能會從長期預期收益演示轉移到佣金、客戶優惠、產品回本時間、保證收益率等層面,這些新的競爭可能會迫使監管出臺更多的指引去規範市場,直到市場達成新的平衡。
當前,分紅險是香港保險市場的主力品種。中信證券研報顯示,近年來分紅險銷售一直佔據香港壽險首年保費的60%以上,2022年佔比達到80%。據香港保監局公開資訊顯示,2023年,香港分紅險產品的演示利率主要集中在6%-7%區間。2024年,演示利率進一步走高,當前頭部機構主力產品預期收益主要集中在7.12%-7.19%。
在高收益吸引下,2024年赴港投保成為熱潮。據香港保監局披露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源自內地訪客的新增保單保費為466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增保單保費的27.6%。就單季度而言,去年三季度內地訪客新增保單保費規模為169億港元,同比增長12.7%。
業內人士提醒道,儘管與內地保險產品相比,香港保險產品具有一定優勢,但消費者投保時仍需謹慎考慮。內地與香港在保險法律、監管等方面存在差異,消費者需要了解香港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全面瞭解所購買的保險產品的屬性、特徵、條款,特別是要理解分紅類保險產品收益的不確定性;同時,關注保險合同中關於理賠條件、所需材料和理賠流程的規定,確保未來理賠順利進行。
責編 | 楊明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