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雅寧
內地資產荒的當下,很多人選擇用境外保險進行海外投資、配置外幣資產。但常有朋友在香港保險與新加坡保險之間糾結。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給大家解答這兩個問題:
■香港保險與新加坡保險分別適合哪些人?
■哪些保險適合去香港買,哪些保險適合去新加坡買?
1. 香港保險與新加坡保險分別適合哪些人?
香港保險與新加坡保險都適合作為長線投資,也都可以選擇美元作為保單貨幣,分散匯率風險。
但相較之下,香港保險的適合人群更廣一些,我們的客戶中既有中高淨值人士,也有普通的中產家庭。而新加坡保險,則只適合高收入、高資產量的朋友。
為什麼呢?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財務核保。
香港保險的財務核保相對寬鬆。以分紅儲蓄險為例,通常總保費50萬美元內,只需要填寫告知自己的財務資訊即可,不需要提供收入證明與資產證明材料。如果你的投保金額比較大,拆成幾單分別投在不同的公司即可。
相比之下,新加坡保險的財務核保規則要嚴格很多。不管投保金額大小,都需要提交收入證明或資產證明。
分紅儲蓄險和年金,一般要求提供總保費2-3倍以上的資產證明。
指數型萬用壽險(IUL)的核保要求更高,比如45歲女性投保一份總保費50萬美元的新加坡指數型萬用壽險(IUL),保額約374萬美元,需要提供至少91萬人民幣的年度收入證明,或大於9005萬人民幣的資產證明。
注意,收入證明需為公司開具的工作收入證明,理財投資、租金等收入不算;資產證明需為本人名下資產,若是夫妻共同財產,需提供共同持有的證明,並且財務核保時只計入投保人擁有的份額。
除此之外,個別新加坡保險公司對於中國內地客戶,還要求額外提供收入完稅證明或過去一年銀行賬戶的工資流水。
2. 哪些保險適合去香港買,哪些保險適合去新加坡買?
香港:分紅儲蓄險
考慮分紅儲蓄險的朋友,建議投保香港的產品,相較於新加坡更有優勢。
我們對比了同一家跨國保險集團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分紅儲蓄險。
同樣是50歲男性每年交10萬美元,交5年,總保費50萬美元:
保單第20年時,香港產品的保單價值預期為143萬美元,新加坡產品的保單價值(高檔演示利益)預期為108萬美元;
保單第30年時,香港產品的保單價值預期為261萬美元,新加坡產品的保單價值(高檔演示利益)預期為174萬美元;
為什麼同一家保險集團的產品,在香港市場和新加坡市場的預期利益差別這麼大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兩地金融監管政策不同,導致產品的底層投資不一樣。
香港保險公司的投資自由度較高,分紅儲蓄險可以將高達70%左右的資金投向全球優質股票、房地產專案等權益類投資,博取長期高回報。而新加坡金融監管局要求保險分紅基金進行保守投資,因此資金大部分會投入到債券等固收類投資。
新加坡:指數型萬用壽險(IUL)
新加坡最熱門的指數型萬用壽險(IUL),是一種兼顧保障與投資功能的保險。
一方面,它作為壽險,有很高的身故槓桿。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產品,45歲女性,投入總保費50萬美元,身故保額約374萬美元,接近7.5倍的槓桿。
另一方面,我們的一部分保費可以和標普500、恒生指數等指數基金掛鉤,參與獲得資本市場的高額回報。與我們自己直接參與股票、基金等風險投資不同的是,指數型萬用壽險(IUL)會透過保底利率對投資賬戶進行保護,收益上有封頂,下有兜底。
什麼意思呢?我以一款新加坡的IUL產品為例說明。
這款產品掛鉤標普500,指數賬戶派息率上限為9.3%,最低為0:
如果標普500年度漲幅為12%,那麼我們的指數賬戶收益率為9.3%;
如果標普500年度漲幅為-5%,那麼我們的指數賬戶收益為0,至少不會有虧損。
投資賬戶裡的錢,是可以逐年按比例從保單裡提取出來使用的,而且不影響保單的身故保額。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數型萬用壽險(IUL)會按月從我們的保單賬戶里扣除保險成本收費、保單面值收費等費用,尤其是保險成本收費,年齡越大,收費越高。當保單的累計價值不足以支付收費的時候,要及時補交保費進去,否則保單是會失效的。
想要具體諮詢香港或新加坡保險的朋友,可以掃碼加好友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