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雅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點不一樣,《報告》將CPI指標定在了2%左右,這是2003年以來第一次低於3%的目標。
經濟學界有一個說法,如果把通貨膨脹視為一場重感冒,通貨緊縮就是癌症。
通縮之下,物價會下降,幾乎所有資產都會貶值,導致大家資產大幅縮水。
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前段時間,F姓經濟學家的演講走紅網路,演講裡面有句話:未來我們要到通脹的地方掙錢(投資),在通縮的地方消費。
日本的賺錢秘密,投資海外
回看日本,在此前持續通縮的近30年間,CPI資料就一直沒能衝破2%的魔咒。
而在通縮的籠罩下,日本國內幾乎沒有什麼投資機會。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老百姓、企業再到機構都開啟了自救之路,透過到海外投資來守衛財富,還有一群家庭主婦因為擅長賺取境內外的利差,而被稱為“渡邊太太”。
至此,日本經常賬戶差額連續30多年保持盈餘狀態。
投資海外在日本已經是公開的賺錢秘訣。
經常賬戶盈餘指的是一國民眾在過去一年賺到的錢,包括進出口貿易、海外投資、旅遊、境內外生產製造收入等等。
其中,證券與海外直接投資收益是日本收入盈餘的最主要來源。
日本在海外投資賺到的錢,在經常賬戶的佔比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30%左右,暴漲至2023年的168%,是日本經常賬戶盈餘的第一大貢獻因素。
日本此前雖然長期處在通縮壓力之下,但是經濟並沒有崩潰脆斷,民眾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於海外投資收益的反哺。

“渡邊太太”啟示錄,內地有錢人悄悄換電梯
從日本的經驗可知:在通縮的壓力下,資產ALL IN在單一市場很難享受到增長的紅利,走出去成了唯一的選擇。
歷史沒有垃圾時間,全球經濟機會分佈不均,不論經濟處於什麼週期,總能找到上漲的資產。
中國內地有部分嗅覺靈敏的“渡邊太太”們,早已悄悄換了一部電梯。
這兩年有大量的內地家庭配置香港保險,這部分人群配置香港保單的背後:
首先是看中了香港保險可以全球投資,最高能實現7%的預期收益;再就是香港保單可以作為多幣種配置。
(1)長期持有的前提下,香港保單可以實現6%-7%的預期利益(複利)。
以下面這份方案為例,
總保費100萬美元,每年20萬美元,分5年交。
保單第20年末,保單裡預期約有286萬美元,此時的預期IRR約6%,折算成單利約有10.36%。
保單第30年末,保單裡預期有約521萬美元 ,此時的預期IRR約 6.06% ,折算成單利約有15%。
對產品感興趣的,歡迎諮詢。

香港保險的收益為什麼這麼高?
是因為香港保單裡的錢可以在全球進行投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沒有外匯管制,資金到了香港之後來去自由。
我們買香港保單,相當於一鍵參與全球配置。
香港保險公司的投資,不僅能做到地區分散,還能做到投資品類分散。
下圖是幾家保險公司的投資資產分佈,投資版圖分佈在亞太、北美、歐洲等地區。

香港保司投資的產品種類,更是豐富且穩健,除了常見的股票、債券資產,保司的資管團隊還會配置房地產、基建專案、農林果園等另類資產。

相較於股票債券資產,另類資產作為保單長期配置的“壓艙石”,受經濟週期波動和地緣政治的影響較小,長期回報也更加穩健。
在香港保單對資產多地區、多種類的配置下,不管是東昇還是西降,更加容易實現資產保值升值。
(2)香港保單可以作為多幣種資產,對沖單一貨幣風險。
對普通人來說,香港保單,是我們最能拿得住的多幣種資產。
香港保單可以選擇美元保單,2024年前三季度的資料顯示,香港保單中有78%都是美元計價。
美元作為全球第一大貨幣,美國又是全球最穩定的經濟體,在當前的全球貨幣體系下,美元依舊是絕大多數優質資產、高階玩法的入場券。
另外,部分香港分紅儲蓄險還多幣種轉換功能。假設投保時選擇了美元保單,將來孩子需要到英國留學,保單裡的錢可以部分轉換成英鎊。對於將來有留學需求的家庭,非常便捷。

就在4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新政正式生效。
在2018年那一次因關&稅引發的毛衣站,短短幾個月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3到7.4,人民幣累計貶值約14%。
試想一下,通縮再遇上貨幣貶值,我們的資產會在無形中縮水,最優解就是提前規劃,配置能進行全球多元投資的香港分紅儲蓄險,分散單一資產風險。
在產業規劃和貿易上,我們都曾摸著日本“過河”,學習他們處理危機的方式。
如今到了通縮這個議題,自然也能借鑑日本“渡邊太太”的思路,進行新一輪資產配置。
想要進一步瞭解香港保險的朋友,歡迎掃碼加好友。另外,我們製作了一份【香港保險實用手冊】,歡迎免費領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