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雅寧
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的熱潮,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最近看到香港保監局披露了最新的資料,2024年前三季,內地訪客赴港投保高達466億港元,這在全港新保單的保費裡,佔了27.5%。
香港保險在內地再度掀起熱潮,是在2023年初內地和香港通關之後,內地居民積攢了幾年的投保需求得到釋放,2023年前三季,內地投保保費衝到了468億港元。
到了2024年,前三季保費仍能和上一年同期的基本持平,連續兩年保持這樣高的熱度,從往年資料來看很少見。
那麼內地居民去香港買的是什麼保險呢?
大家買的最多的險種,和2023年一樣,依舊是儲蓄型保險(包括終身壽險和儲蓄壽險)。資料顯示,約92%的新造保單保費都是來自儲蓄型保險,平均每張保單的年交保費為41.5萬港元。

實際上,去香港買保險的內地客戶中,有不少是高淨值人士。2024年前三季,有錢人投了不少大額保單。
去年6月,一位來自內地的45歲的富豪,投保了一份億元保單,年交1000萬美金,交5年,總保費5000萬美金,相當於3.6億人民幣。
8月,億元保單再現,一對企業主夫婦為家庭投保了總保費超5億港元的保單。
香港保險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受到中高淨值人士追捧?主要有幾個原因:
1)安全增值
這幾年來,內地可投資的優質資產愈發稀缺。房價跌了又跌,股市頻繁波動,與此同時利率持續下行,存款利率降到“1”字頭,慢慢逼近零利率時代,很多人手裡有錢想投資,卻無處下手。
嗅覺敏銳的有錢人洞察到香港保險既安全又能增值,更適合規劃大額財富。香港儲蓄型保險,背後參與的是全球投資,捕捉全球經濟增長的紅利,若長期持有,保費不會虧損,預期還能拿到6%左右的複利回報。
以一款分紅儲蓄險為例,年交16萬,交5年:
保單第20年末,保單裡預期約有229萬美元可以拿出,是總保費的2.8倍;
保單第30年末,保單裡預期約有417萬美元可以拿出,是總保費的5.2倍。
2)規劃養老
收入越高,退休前後的收入落差越大。為了保持退休後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多人正在用香港保險來規劃養老現金流,補充退休後的養老開支。
例如45歲的人,想要提前規劃養老,年交16萬美元,交5年:
56歲開始,預期每年可以提取7.2萬美元(折合約52萬人民幣);
90歲時,累計提取252萬美元,此時保單預期還有約278萬美元可以拿出。

想具體瞭解的朋友,可掃碼加好友
3)財富傳承
中國家庭財富正處在由一代流向二代的時代,如何確保財富能夠平穩、定向地傳承下去,是中高淨值家庭關注的焦點。
在財富傳承上,香港保險的優勢在於:
可以無限次更換被保人,保單裡的錢可以世代增值;
利用保單拆分功能,可以將一張保單拆分成多份,將財富分配給不同的家人;
透過保單架構的設計,可以防止將來萬一孩子婚姻發生變故,我們傳給他們的財富被他人分走,避免家庭資產流失。
4)分散風險
當前國際形勢多變、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像埃及、俄羅斯等國家,近年來匯率都經歷了劇烈波動,居民財富跟著縮水。
將資產佈局在不同貨幣間,可以避免單一貨幣所帶來的風險。香港保險是一種美元資產,因為它多數是以美元或港幣計價的,而港幣和美元是掛鉤的。將部分人民幣資產配置為美元資產,東方不亮西方亮,不管哪邊勝出都有紅利。
如何打破香港保險的資訊差?怎麼挑到最合適的公司和產品?想要進一步瞭解香港保險的朋友,歡迎掃碼諮詢。

另外,我們有一場直播(回放),給大傢俱體講解《香港保險的優勢與不足》,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掃碼找我們領取觀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