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河北省人民醫院 郭藝芳
來源:郭藝芳心前沿
1. 血壓、心率、體重指數(BMI):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病,長期未控制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定期監測血壓可及早發現異常。BMI透過身高和體重計算,判斷是否存在肥胖或營養不良問題,兩者均與慢性病風險相關。
2. 心肺聽診:醫生透過聽診器檢查心臟雜音、心律及肺部呼吸音,初步篩查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隱患。
1)血常規——檢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指標,排查貧血、感染或血液系統疾病。老年人因營養吸收能力下降,貧血風險較高。
2)血生化檢查——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糖尿病篩查的金標準,早期干預可減少併發症。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評估動脈硬化風險,預防心梗、腦卒中等疾病。肝腎功能也需要重點關注。老年人代謝能力下降,長期服藥也可能損傷肝腎。肝功能(如轉氨酶)和腎功能(肌酐、尿素氮)檢查可評估器官健康狀態。
3)尿常規——可以排查腎炎、尿路感染,同時為糖尿病、痛風等提供輔助診斷線索。
1. 心電圖(ECG)與心臟超聲:心電圖檢測心律不齊、心肌缺血等問題;心臟超聲可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發現瓣膜病變或心肌病;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檢視有無頸動脈斑塊,後者是動脈硬化的標誌,與中風風險直接相關。心臟超聲檢查可以為多種心臟疾患的診斷提供重要線索。
2. 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激素(T3、T4、TSH)水平異常可能導致代謝紊亂、心血管問題,老年人尤其需關注。
1. 腫瘤標誌物: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查前列腺癌,CA19-9、CEA等指標輔助排查消化道腫瘤。建議結合家族史選擇專案。
2. 胸腹部超聲/CT:腹部超聲(肝膽胰脾腎)可發現結石、囊腫或腫瘤;胸部CT或X光篩查肺癌、肺結核等肺部疾病。
3. 胃腸鏡檢查:建議每3-5年進行一次,早期發現息肉、胃癌或結直腸癌。尤其適用於有消化道症狀或家族史者。
1. 骨密度檢測:骨質疏鬆在老年女性中高發,骨密度檢查可評估骨折風險,指導補鈣或抗骨質疏鬆治療。
2. 認知功能評估:透過簡易量表(如MMSE)篩查阿爾茨海默病等認知障礙,早期干預可延緩病情進展。
3. 眼底檢查:眼底血管是全身血管的“視窗”,可反映高血壓、糖尿病併發症,同時篩查青光眼、白內障。
聽力與視力檢查:感官退化影響生活質量,需定期評估並配戴助聽器或調整眼鏡。
心理健康評估:焦慮、抑鬱在老年人中常見,心理量表或問診可幫助識別情緒問題。
特別提醒
1. 國家免費體檢政策:我國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每年一次免費體檢,涵蓋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腹部B超等專案,具體可諮詢當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2. 個性化調整:根據慢性病史(如高血壓、糖尿病)或症狀,可在醫生建議下增加檢查專案,如冠脈CT、腦部MRI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