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楊冪在接受時尚芭莎最新採訪時透露。此前滑雪時發現右胳膊難抬起來,去檢查發現有些地方已經鈣化。她談對這件事的看法:“會找到一個快樂點,比如我會說‘我變身了!’比起鈣化這件事,找到快樂的角度很重要。”
Yang Mi, a Chinese actress, disclosed that certain parts of her right arm have shown calcification during a recent examination.calcification /ˌkælsɪfɪˈkeɪʃn/ 鈣化
而在評論區,不少網友疑惑,胳膊有些部分存在鈣化,是什麼意思?自己在也曾體檢報告中也能看到“鈣化”二字,影響大嗎?
體檢報告上的“鈣化”,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在X線片、 CT、鉬靶、超聲報告中,常常會出現“鈣化”(calcification)“鈣化灶”的字樣。據生命時報,鈣化,指人體內的鈣離子以磷酸鹽或碳酸鹽形式,發生沉積的過程。很多鈣化是在人體病變修復過程中形成的,整個過程和傷口癒合結疤類似。通常表現為鈣鹽沉積在受損組織中,使這些組織變得堅硬。
有些鈣化本就是人體正常生理過程的一部分,比如頭顱內的松果體(生物鐘調控中心)鈣化,一般2歲開始就可能發生,到了青少年時期發生率為40%,40歲後發生率高達70%。

人體絕大部分組織和器官內都可能出現鈣化,比如頭顱的腦膜、基底節區,胸部的肺、肋軟骨、胸骨劍突,腹部的肝臟、腎臟,以及甲狀腺、乳腺和前列腺等腺體,還有遍佈身體的大多數動脈和靜脈血管。鈣化存在的廣泛性也使得它成為體檢和平時檢查中影像學報告上的“常客”。
Calcifications are calcium deposits that can form throughout the body. They often affect structures such as the arteries, brain, kidneys, breasts, pancreas, heart, joints, tendons, and the surfaces of teeth. Calcifications are diagnosed with imaging, including X-rays, ultrasound, CT scans, and MRI. Treatment depend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deposit.
鈣化不是疾病,而是體徵
航空總醫院影像科副主任申太忠介紹:“鈣化不是疾病,而是一種體徵。”鈣化是否影響健康要根據其出現的部位、影像學特點、患者臨床表現來確定。
透過檢測鈣化的發生位置和程度,醫生可及時發現和診斷疾病,瞭解病情進展,評估治療效果。鈣化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
Whether calcification impacts health depends on a variety of factors. By pinpointing the location and extent of calcification, doctors can promptly detect and diagnose conditions, grasp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evaluat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The occurrence of calcification is linked to factors such as age, lifestyle, and underlying health conditions.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體內鈣化現象會更為常見,這與自然的衰老過程有關。一般來說,組織和器官功能逐漸退化,鈣鹽沉積會慢慢增加,從而導致鈣化。
▌生活方式
高鹽飲食會導致鈉攝入過量,從而限制鈣代謝,增加鈣沉積。吸菸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加血管鈣化風險。酗酒和血壓控制不佳,可能促進血管粥樣硬化,並導致鈣化。

▌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可能誘發鈣化,比如糖尿病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會導致高血糖和代謝紊亂,並影響腎臟對鈣的排洩和代謝,引起鈣化。疾病的修復和癒合也可能導致鈣化,比如結核性肺炎病變區域的組織,就可能在炎症後的修復過程中形成鈣化。
不同部位的鈣化意味著什麼?
▌肺部鈣化
一般來說,肺部的單個或少量鈣化灶多為陳舊性病變遺留,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定期複查觀察即可。但如果鈣化灶較大或數量較多,伴有其他異常表現,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則需要進一步檢查。
▌甲狀腺鈣化
甲狀腺內的鈣化可能提示甲狀腺結節的性質。粗大的鈣化多為良性病變,但如果是微小鈣化,尤其是伴有其他超聲特徵如低迴聲、邊界不清等時,可能提示惡性病變的風險增加,需要進一步檢查如細針穿刺活檢等明確診斷。
▌血管鈣化
血管鈣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等血管疾病的表現之一,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需要透過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危險因素,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來進行干預。
鈣化,可以預防嗎?
據科普中國,鈣化的發生有些是老化的自然現象,這一類無法預防,也無需預防,我們需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態,避免看見鈣化而焦慮。
其他的鈣化大多與疾病相關,與其說預防鈣化,不如說預防疾病。預防疾病關鍵在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潛在風險因素的管理。
While there is no guaranteed way to prevent calcification entirely, healthy lifestyle choices such as quitting smoking, limiting alcohol intake, and regular health checkups can help reduce the risk or manage it.
▌戒菸限酒
吸菸和酗酒都會損害血管健康,加速動脈硬化和鈣化的程序。同時,菸酒對肺、肝等器官的損害也可能增加這些部位鈣化的風險,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菸酒,有助於減少鈣化的發生。
Quit smoking, as it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arterial calcification. Limit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void processed food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inflammation.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潛在的鈣化問題,尤其是對於高危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透過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避免鈣化導致的進一步健康問題。
Routine medical checkups and screenings can help detect early signs of calcification and address underlying conditions before they worsen.

▌注意對血管的日常保養
因為動脈鈣化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所以控制膽固醇、血壓和血糖水平至關重要。建議減少高脂、高鹽、高糖的飲食,尤其是避免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同時,堅持適量運動,每天保持 30 分鐘的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血液迴圈,保持血管彈性。
總之,以合理的態度看待鈣化,不過度恐慌,也不要完全忽視。
鈣化並非“中老年專屬”。年輕人出現鈣化無需過度焦慮,及時診斷排除病理問題、定期複查監測即可。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疾病管理,做到早預防、早檢查、早應對,才能降低鈣化對健康的影響。
編輯:黎霈融
來源:中國新聞網綜合新聞晨報 科普中國 生命時報 江蘇疾控
推 薦 閱 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