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徵患者中,糖尿病和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及腎臟損害的兩大主要危害因素。《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管理專家共識(2024)》為臨床實踐中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的CKM綜合管理提供科學、規範的指導意見。關於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的合併症/併發症的篩查,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肥胖是CKM綜合徵的核心,其與疾病進展和心血管風險密切相關。篩查內容包括BMI、腰圍測量、體脂率和脂肪分佈評估。
旨在早期識別心血管病變,以便及時干預。篩查內容包括冠狀動脈鈣化(CAC)積分、頸動脈超聲、心臟生物標誌物檢測(N末端B型利鈉肽原、高敏肌鈣蛋白)、超聲心動圖等。
定期評價外周動脈疾病(PAD)及糖尿病足部併發症,包括症狀評估、觸控動脈搏動和足部外觀檢查。對有相關症狀的患者,應進一步透過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判斷病變部位和狹窄程度。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屬於HF高危人群,推薦每年進行心臟超聲檢測,以篩查早期HF。檢出異常者應由專業團隊進行管理,並給予指南指導的規範化藥物治療(GDMT),以預防左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及新發HF。
應至少每年評估1次尿白蛋白[如隨機尿白蛋白/肌酐(UACR)]和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GFR)。對於尿ACR>30 mg/g或eGFR<60 ml·(min·1.73 m2)-1的患者,需進行復查;如果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持續升高和/或eGFR持續降低和/或eGFR<30 ml·(min·1.73 m2)-1,則應及時轉診由腎臟病學家評估。
利用超聲顯像篩查脂肪肝及肝癌,結合瞬時彈性成像測定肝臟受控衰減引數和肝臟硬度測定,聯合fibrosis 4(Fib‐4)評分或Agile評分進行風險分層。對於Fib‐4≥ 1.3且肝臟硬度值測定(LSM)≥ 8 kPa的代謝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建議由肝臟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和評估,必要時考慮肝活檢以明確病理分型及分期。
早期篩查DR對於延緩病變進展至關重要。篩查起始時間及頻率參照《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22年)》。可結合基於眼底影像識別的人工智慧(AI)平臺或遠端閱片,提高篩查效率,降低篩查成本。對有條件的患者,推薦使用光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oOCTA)檢查,以發現早期視網膜血管異常,如視網膜微血管瘤、滲出及小的無灌注區。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如果存在以下情況(如BMI> 28 kg/m2、鼻腔、咽喉或頜面部解剖結構異常、睡眠打鼾、白天嗜睡、晨起頭痛或口乾、夜間心絞痛、難以糾正的心律失常、難治性充血性HF、不明原因的肺動脈高壓或夜間憋醒等),建議及時進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OSAHS)篩查。對疑似患者可進一步進行多導睡眠監測(PSG)以明確診斷,尤其針對存在難治性或隱匿性高血壓、晨起高血壓或血壓節律異常及血糖波動大的患者。

來源:心血管代謝聯盟.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管理專家共識(2024)[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網路版),2025,08(01):1-12.
>>>直接點選閱讀: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管理專家共識(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