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預告借入國債,長債收益率低位回升 2025-04-20 21:05 財經雜誌 公告發布後,多個期限國債收益率明顯拉昇。其中,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附息國債04”收益率一度上行至2.28%上方,漲超5個BP 文|《財經》記者 唐郡 編輯|張威 長期國債收益率刷新歷史新低後,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出手維穩債市。 7月1日午間,央行公告稱,“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執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人民銀行決定於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央行此舉意味著可能近期就會在公開市場開展國債賣出操作。”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在10年國債收益率降至歷史低點之際,賣出國債有利於穩定長債利率,防範利率風險。” 公告發布後,國債期貨全線跳水,其中30年期主力合約下跌0.6%,10年期主力合約跌0.15%,5年期、2年期主力合約分別下跌0.06%、0.02%。 現貨市場,多個期限國債收益率明顯拉昇。其中,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附息國債04”收益率一度上行至2.28%上方,漲超5個BP(基點);30年期活躍國債“23附息國債23”一度拉昇至2.48%上方,漲超6個BP。 “從歷史經驗上看,倘若市場對於預期引導的反應過於平淡,央行較有可能加大預期引導的力度,並開始使用其他政策工具,最終實現央行政策操作與對外溝通相互印證協同、維護預期引導的‘言行一致’。”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稱。 值得注意的是,急速拉昇後,多隻活躍債券收益率有所回落。其中,“24附息國債04”一度抹去全部漲幅,“23附息國債23”日內漲幅一度回落至2個BP以內。多位市場人士認為,此番波動顯示有機構在趁機抄底。 “估計今天和明天利率都會上(漲),然後市場就會觀察央行的操作細節了。”一位資管人士認為,接下來市場還將繼續試探央行行動的決心。 國債收益率低位拉昇 7月1日早間開盤後,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下探歷史低位。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10年期活躍國債“24附息國債04”收益率盤中下探至2.2100%,觸及歷史新低;30年期活躍國債“23附息國債23”收益率盤中下行至2.4060%,亦創歷史新低。 中午13點10分,央行貨幣政策司釋出公開市場業務公告,宣告決定於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市場走勢隨即反轉。 國債期貨價格全線由漲轉跌。其中,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盤中跌超1%,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跌逾0.4%,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跌超0.2%。 現貨方面,“24附息國債04”“23附息國債23”收益率盤中分別漲超5個、6個BP。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價格走勢相反,收益率上漲意味著債券價格下跌,即投資者在拋售對應債券,反之亦然。 “在借入債券後,央行在進行貨幣政策操作時便具有更多的‘籌碼’,其有可能選擇在二級市場將相應債券賣出。”張旭表示,前述公告掛網後,國債收益率明顯上行、國債期貨快速下跌。 “這將影響債券二級市場供求關係,從而可能影響利率走勢,進而避免中長期國債利率過度偏離合理水平。”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央行透過此舉,提醒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注意防範投資中長期債券可能產生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投資者應基於對經濟基本面的合理預期,結合自身資產負債等情況進行投資決策,高度重視利率風險。” 今年以來,在資產荒等因素助推下,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其中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下行超30個BP,觸及歷史低位。 對此,央行自身及透過《金融時報》等主流媒體多次提示,長期國債收益率過低或引發利率風險。 6月18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公開發言中提醒,“當前特別是要關注一些非銀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 在6月28日釋出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通稿中,央行延續了一季度例會中的表態,稱,“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 在此背景下,長期債券收益率再度回落至較低水平。例如,前一個交易日(6月28日),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降至2.21%和2.43%。 “本次央行借入國債便是對前期預期引導的維護,做到‘言行一致’。”張旭稱,倘若市場對於預期引導的反應過於平淡,央行較有可能加大預期引導的力度,並開始使用其他政策工具,最終實現央行政策操作與對外溝通相互印證協同、維護預期引導的“言行一致”。 10年國債收益率有望升至2.5% 值得注意的是,7月1日午後,國債收益率快速拉昇後又回落,在高位維持上下波動態勢。 以“23附息國債23”為例,在觸及2.485%的日內高位後,該債券收益率一度回落至2.45%,日內漲幅收縮至3個BP以內。截至下午4點,該債券收益率為2.47%,日內漲超4.5個BP。 對此,一位私募投資經理表示,資產荒邏輯仍在,若資金無處可去,波動之後無非是換個價格位置繼續買債。“收益率可能還要回去。” 前述資管人士則認為,資產荒這一邏輯存在瑕疵。預計今明兩天收益率將上行,後續市場會觀察央行操作細節,再做打算。 “市場中做多長期、超長期利率品的投資者普遍篤信央行沒有足夠多的工具引導相應期限收益率上行。我們認為,與具體工具的使用相比,調控者的態度更為關鍵。”張旭強調,央行並未明確僅開展一次國債借入操作,也從未明確不會使用其餘工具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如果今後一段時間債券收益率的走勢並不能讓貨幣當局滿意,那麼再次借入並賣出國債、採取其餘政策工具亦是在情理之中。 基於上述邏輯,張旭判斷,在未來一兩個季度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5%是大機率事件。此前,央行主管媒體曾發文稱,2.5%-3%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範圍。 此外,張旭提醒,在牛市階段,投資者往往會不自覺地強化利多因素的重要性,也往往看不到利空因素,一旦市場調整之後,投資者又會過度強調利空因素。 “當前的債券市場和2022年四季度調整之前的情況不完全一致,但也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也許,此時投資者需對債券類資產的價格波動風險進行預先應對,守護好‘錢袋子’。”張旭稱。 責編 | 要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