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債券月報
2025年1月
彭博2025年全新升級彭博債券南向通雙週報,推出彭博債券月報,旨在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固收市場熱點、債券市場關鍵資料及圖表和最值得關注的固收產品等即時市場熱點內容,助您即時獲取市場熱點動態,做出明智投資決策。

掃描二維碼
立即訂閱彭博債券月報
中國央行調整購債政策助力穩定經濟與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宣佈暫時停止購買政府債券,以應對債券市場供需失衡,展現其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市場對中國經濟復甦保持信心,投資者追求避險資產,人民幣匯率在央行調控下保持相對穩定。

同時,央行加強短期資金市場調控。上週一,央行逆回購淨投放982億元,存款類機構間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下降,上交所隔夜回購利率大幅回落近100個基點,創去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顯示流動性管理成效顯著。

全球債券收益率飆升,投資者為2025年挑戰做準備
2025年初,全球債券市場動盪加劇,尤其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4.5%,逼近5%,為全球金融危機前以來的新高。

這一收益率飆升發生在美聯儲試圖降低借貸成本的背景下,成為1989年以來降息前三個月內的最大漲幅。儘管美聯儲下調基準利率,市場預期長期收益率會隨之下降,但實際卻反映出通脹壓力仍未緩解,貨幣寬鬆或將放緩。
債券收益率為何上升?
債券收益率上漲源於多重因素。首先,美國經濟表現強勁,持續的就業增長和消費者支出引發市場對通脹放緩的疑慮,重新評估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使政府債券收益率意外走高。
此外,政府債務和赤字擴大也加重市場擔憂。預計未來美國債務佔GDP比重將達132%,高負債或削弱投資者信心,進一步推高債券收益率。

債券發行趨勢
回顧去年,下方圖表展示了2024年中國境內債券、中國離岸債券和中資美元債的發行量情況。2024年中國境內債券發行總量為77.28萬億元,離岸發行總量為2010.18億美元。從發行結構來看,中資美元債總體以直接發行和擔保發行方式為主。


中國債券市場指數
彭博中國綜合總回報指數(人民幣計價)的月迄今市值加權平均總回報為0.21%, 12個月指數總回報為7.92%。與之對比,彭博中資美元債指數月迄今市值加權平均總回報為0.009%,12個月指數總回報為6.49%。

2025年展望:投資美國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的黃金機遇
2025年,投資美國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迎來良機,主要受益於收益率上升、銀行需求增加和美聯儲降息的推動。以下是關鍵影響因素:
1. 美聯儲降息
美聯儲降息降低整體利率水平,減少借貸成本。對於MBS投資者,融資成本下降提升潛在收益。彭博收益率模型預測,十年期與兩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差將從32個基點擴大至68個基點,利差擴大會增強銀行和其他專注於淨息差的投資者對MBS的需求。


2. 銀行對MBS的需求支援
銀行一直是機構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市場中最大的投資者,且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佔據主導地位。
過去一年中,銀行對MBS的需求回升,主要得益於存款增長,以及市場預期和美聯儲降息實施導致收益率曲線趨於正常化。隨著監管壓力的緩解和補充性購買需求的增加,銀行對MBS的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

3. 貸款規模上升後的再融資風險
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近日宣佈,2025年房利美和房地美收購的符合規定貸款限額(CLL)將迎來上調。在美國大多數地區,2025年單戶住宅的CLL將上調至806,500美元,增幅為5.2%。
這一調整可能會加劇MBS市場的負凸性,即在利率上升時,投資者獲得的本金償還將變得更加緩慢,而當利率下降時,償還速度則會加快。隨著貸款限額的上升,投資者需更加關注貸款規模,因為較大貸款通常對利率變化更為敏感,房主也更可能在利率下降時選擇再融資。
下方是用
彭博CPR <GO>功能
製作的吉利美證券的S曲線。根據S曲線圖可以得出貸款規模越大,提前償還速度越快的結論。

LQA(流動性評分)可以幫助衡量不同市場情景下不同成交量的流動性。該評分反映證券在同行小組內的百分比排名,以一個介於1和100之間的值表示,評分100代表最具流動性的證券。
這個示例展示瞭如何用Bquant獲取離岸城投債券當前與上月的流動性評分,並根據評分將這些債券劃分為低、中、高三個流動性等級。同時,它還標識出過去一個月內在流動性類別之間發生變化的債券。透過下拉選單,您可以選擇檢視這些城投債券的發行省份,例如北京、浙江等。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債券依然處於高流動性和中等流動性評分割槽間。此外,自2024年底以來,A+評級的離岸城投債券的滾動1個月平均流動性評分持續上升,顯示出市場逐步回暖的趨勢。


BQuant平臺提供基於JupyterLab的開發環境,讓您可以迅速分析資料和評估交易策略。BQuant與彭博專業服務相整合,提供了讓您充分利用彭博資料和服務(如彭博查詢語言BQL)的嶄新方式。
您也可以點選下方影片,
讓彭博專家為您演示彭博BQuant的實際操作:
本文作者
彭博中國區固定收益分析師 冉心玉
彭博中國區債券產品市場專家 郭薇
想檢視更多資料或體驗小錦囊的功能?
掃描二維碼,讓彭博為您演示

彭博Bloomberg享有對本文的獨家版權,未經許可,請勿直接轉載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