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依米。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李娟的這本《記一忘三二》。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李娟的友情和師生情。
這一節,讓我們聚焦親情,講講李娟媽媽的故事。
李娟的媽媽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獨自撫養李娟長大。
用世俗的眼光看,母親的一生十分缺乏可圈可點之處,事業無成,不過經營一間雜貨鋪,婚姻可悲,多次離婚,還遭遇酒鬼丈夫的身心折磨,終其一生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勞碌。
讀完這些文字,你眼前浮現的,是不是一個悲苦無助、被歲月無情打磨的鄉村老婦人形象呢?
可事實上,李娟的媽媽非常有魅力,她自信、樂觀、充滿生氣。
作家劉亮程在一次電視訪談裡說道,原來他覺得李娟是一個天才型的作家,文字擁有獨特的氣質和底色。
但見過李娟媽媽以後才知道,李娟媽媽就是李娟的老師。
李娟的文字氣質是她媽媽給她的,他們當時十幾個人一個桌子吃飯,李娟媽媽能說會道、全程控場。
她繪聲繪色地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失敗經歷,眉飛色舞、滿懷喜悅地把自己的苦難講給別人。


瀟灑又熱烈的娟媽
在這本《記一忘三二》裡,李娟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媽媽的形象。
她筆下的媽媽,非常有趣,她有著蓬勃的生命力,每一次出現,都是生機勃勃,充滿了生機與魅力。
她從不懼怕,想到了就去做,活得瀟灑又熱烈。
在《臺灣記》裡,因為沒出門看過世界,李娟媽媽拎了只編織袋、穿了雙新鞋就去了臺灣。
本來李娟還擔心媽媽旅途中會不適應,沒想到,李娟媽是個“社牛”,不但和旅行團的人打成一片,連在回來的飛機上,都交了一飛機的朋友。
這是李娟媽媽人生的第一次旅行,遊玩歡喜之餘,更抑制不住想要炫耀的衝動。
足足有半年的時間,無論和誰聊天,她老人家總能在第三句或第四句話上,成功地把話題引向臺灣,然後細緻入微地向別人講述自己的環島七日遊。
可事實是,她那幾天舟車勞頓,飯也吃不慣,餓得頭昏眼花,只能借別人的辣椒醬拌米飯吃,還為此拉了三天肚子,嚇得導遊都想把她提前送返。
但這些都不重要,這場旅行給足了李娟媽媽的情緒價值,讓她在阿勒泰的草原雲海外,第一次看見了世界之大。
這麼一看,李娟媽媽炫耀炫耀,也不為過。
畢竟因為這場旅行,平時出門連瓶水都捨不得買的她,又花錢又購物的,也是下了血本了。
除了一人一袋走天下,李娟媽媽的勇敢更體現在日常。
那時,她在阿勒泰結了婚,但老伴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城裡,李娟媽媽則因為要照顧雞鴨牛住在鄉下。
有一次,老伴在縣裡生了病,李娟媽媽很著急,想去看他。
可在荒野裡等了一上午車也沒等到,她便決定騎摩托車進城。
但李娟媽媽的摩托車沒辦牌照,走大路很怕遇到交警。
情急之下,她決定偷偷走荒野裡的小道。
那是一條土路,路況很差,而且是在茫茫戈壁上,很容易迷路,聽說除了春秋偶有羊群經過,那條路上幾乎遇不到任何人或車輛。
更要命的是,那條路李娟媽媽一次也沒有親自走過,只是聽別人說過。
不湊巧的是,那段時間她的摩托車一直有些小問題,油箱裡的汽油也不太多了,萬一在荒野中拋錨,她甚至都找不到人救助,如果晚上遭遇風沙,身體失溫,那是非常危險的。
說實話,李娟媽媽也是有點害怕的,畢竟一百多公里的路,她從沒有騎過這麼遠。
但她還是冒著巨大的風險上路了,在呼嘯的大風中,她唱著歌壯著膽,獨自一人在荒野裡前行。
那畫面,很酷!
那種勇敢的勁頭,不由得讓人豎起大拇指!

節儉的那些趣事兒
作為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婦女,李娟媽媽深知生活的不易。
她非常的節儉,即使出門在外渴得半死,也捨不得掏錢買瓶礦泉水,非要忍著回家喝涼開水。
每次進城辦事,她也都會去菜市場拾撿一些爛菜葉,去親戚家收集些剩菜剩飯,帶回來餵雞。
就是自己家刷鍋洗碗,也得先用餵雞的麩皮或玉米碴把鍋仔細擦一遍,好把鍋裡的油腥倒給雞吃。
對於她而言,節儉是刻進骨子的習慣。
哪怕後來搬到阿勒泰市近郊,生活條件也好了許多,她還是習慣進城收集剩飯剩菜,甚至叮囑李娟:
“剩飯千萬別扔,帶回去拌進咱家的雞食裡。 咱家的雞吃食的時候,叨著一點帶鹽味的菜葉,都要高興得笑半天!”
節儉的人,自然也愛攢錢。
這不,李娟媽媽開著小賣鋪,養著小雞小鴨,沒多久就攢了點小錢。
大概是因為鄉下偏僻,存錢不便,李娟媽很喜歡藏錢。
有一次她出遠門回家,包裡還剩八百塊。因為懶得去銀行存,她便把錢藏了起來。
用李娟的原話講:
“在藏東西這方面,我媽本領高強,簡直可以乾地下黨。”
有一次,李娟在外面上班,突然接到老母親的電話,說她病了,病得不輕,考慮到李娟離家三百多公里,沒辦法立刻趕回來,李娟媽媽就在電話裡交代起了後事。
這一交代,李娟才知道,家裡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藏了那麼多現金。
李娟媽媽還特意藏在糧食和飼料旁邊,防止老鼠啃錢。
畢竟老鼠不傻,知道錢沒有糧食好吃。
李娟總勸她,錢還是應該存銀行,萬一忘了就不好了,但她自信滿滿。
可這一次,媽媽把八百塊錢的藏匿地忘得乾乾淨淨。
她翻遍了家裡,哪也找不到,氣的每天都要哭好幾遍,晚上睡覺前還要仔細地回想一遍,邊想邊哭。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折磨後,媽媽一覺醒來,突然火光一閃,想了起來,錢藏在垃圾筐裡了!
可問題是,那垃圾筐平時就是個擺設,偏偏這一個月她特別勤快,把裡面的垃圾倒進了地窖,又偏偏地窖裡落葉積聚,她又勤快地放了一把火。
這下好了,八百塊錢化為灰燼。
起初媽媽還不願接受這個事實,她扛起梯子就往地窖那邊跑,竹梯子短,鐵梯子太沉又掉了進去。
最後,她自己用麻繩做了一把繩梯,成功下到了窖底。
她拿著鐵鏟子挖呀挖呀挖,迎接她的只有無窮無盡的草木灰,八百塊錢的事至此結束。
李娟媽媽的藏錢小插曲也告一段落。


矛盾的母親形象
聽了這些故事,是不是覺得李娟的媽媽很有趣,但李娟對媽媽的態度卻很矛盾。
細數書中有關李娟媽媽的描述,我們發現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當她作為自己出現時,她是神采奕奕、光彩照人、充滿了人格魅力的,可當她作為李娟的母親出現時,她又是粗糙的、傲慢的、無理的,甚至是讓人氣憤的。
李娟在書裡寫道:
“我總是為自己有一個這樣的母親感到失望。”
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李娟媽媽的脾氣很暴躁,加上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感情和婚姻也不順利,年輕時候的她,想必心中也是充滿怨氣。
只是,童年的李娟,成了這些怨氣的承受者。
李娟覺得,單身母親太兇殘了,媽媽叫她時她只是沒吭聲,就被酒瓶砸爛臉,眉骨上捱了三針。
那時的李娟,在學校被人欺負,內心本就孤苦無依。
“但挨誰的打都沒有挨父母的打那麼可怕。因為他們是世上最親近的人,是柔弱孩童的唯一依靠。他們有時對你溺愛,有時卻立刻翻臉,這其中是否有這樣的暗示:父母平時對我們的好可能是假的……”
在這樣讓人痛苦的猜想中,李娟惶惶不安。
李娟和媽媽的關係很不好,她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常常鬧得水火不容。
最讓李娟難過的是母親對自己的無理和無視。
剛轉學到新疆時,李娟交到了一個新朋友L。
L安靜整潔,是所有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媽媽總是對她讚不絕口,希望李娟多和L同學接觸。
在媽媽的期望下,李娟很努力地和她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遊戲、一起寫作業,可遺憾的是,她就是沒法喜歡L。
一次玩耍時,L看到李娟寫給四川同學的信,非要開啟看。
李娟不肯,兩個人便搶奪起來,還較起了真兒、急紅了臉。
李娟媽媽在一旁看店,看到她們這麼鬧騰影響生意,便大聲呵斥了幾句。
看兩個孩子繼續起鬨,媽媽一把搶過信件,帶著討好L同學的意味,撕開了李娟的信,嘴裡還唸叨著:
“都是好朋友嘛,給她看看又咋啦? 來,L,我念給你聽。”
接下來,她一邊大聲讀信,一邊嘲笑,還逐段評論,無盡打壓。
她的口吻鄙夷得像是一個世上最恨李娟的人。
在李娟眼裡,那時的她,和“親人”這個字眼毫無關係。
李娟大哭,然後抽泣,然後沉默。
信讀完後就被媽媽扔到了一邊,所有人該幹什麼繼續幹什麼,只有李娟一人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她走過去撿起那封信,當著媽媽和L同學的面把它撕碎,投進火爐。
李娟痛苦地寫道:
“她是這個世上我最無能無力的人。我已經下定決心永遠都不原諒她。哪怕這個決定令我痛苦終生,萬箭穿心。我總是為自己有一個這樣的母親感到失望。”
可實際上,李娟的樂觀、單純和對生活的熱情,其實也都是媽媽的特質。
她筆下的媽媽,也是那麼的奪目,字裡行間都是讚美和喜愛。
雖然也有一些抱怨和不滿,但時光流轉,李娟也在逐漸理解和欣賞媽媽。
她與媽媽的故事,也成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娟用文字告訴我們,無論親情之路多麼曲折,但只要心中有愛,就有和解的可能,就有跨越隔閡、共同前行的力量。
好了,本節的內容我們就先講到這。
下一節,我們將繼續聚焦李娟的媽媽,看看她與那些動物們的有趣故事。
下一節我們不見不散。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