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忘三二》:生活的美好就在平凡瞬間裡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依米。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李娟的這本《記一忘三二》。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李娟媽媽與小動物們的溫情故事,感受到了人與動物的和諧友愛。
這一節,讓我們再來看看李娟筆下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在李娟的文字世界裡,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他們就像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看似平凡,卻散發著獨特的光芒。
李娟用一支妙筆,將人與人之間那些溫暖情誼,化作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李娟的筆觸,去感受那份獨屬於平凡人的魅力。
《渴望記》: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音樂之愛
在新疆天山深處,有一個神秘而寧靜的深山林管站。
大約二三十年前,每到冬天,大雪封山,守林員就會把這份孤獨的工作託付給一個牧羊人。
守林員給牧羊人留下了鍋碗瓢勺、米麵油鹽等一整個冬天所需的生活物資,還貼心地準備了幾本小說、一臺錄音機和幾盒磁帶,好讓牧羊人在漫長的冬天裡有點消遣。
這個哈薩克牧羊人看不懂漢語書,也聽不懂漢語歌。
但音樂的旋律就像一把萬能鑰匙,打開了他封閉的世界。
在那幾盒磁帶裡,有一盒是鄧麗君的專輯。
鄧麗君那獨特的氣聲唱法,真實而自然,和哈薩克歌謠明亮悠揚的假聲唱法截然不同。
對牧羊人來說,這聲音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猛地推開了他心中那扇緊閉多年的窗戶。
在漫長而安靜的冬天裡,牧羊人整天沉浸在鄧麗君的歌聲裡。
他一遍又一遍地聽著那盤磁帶,被鄧麗君的嗓音深深征服。
那歌聲,彷彿是一個溫柔的女子在他耳邊傾訴著最甜蜜、最隱秘的心事,誘惑著他,又安慰著他。
他從未有過這樣美妙的體驗,於是,他決定學習這些歌。
他反覆倒帶,逐句摸索歌詞。
一個冬天過去,他居然學會了磁帶裡的所有歌。
春天來了,雪化了,牧羊人帶著滿心的歡喜和對音樂的熱愛,回到了自己的羊群之中。
但他的人生已經悄然改變。
他的世界還是那麼廣闊無垠,可卻多了一扇充滿希望和美好的窗戶。
有一次,在一個迎接遠客的宴會上,牧羊人自告奮勇地為大家演唱了一首《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他那帶著獨特口音的歌聲,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漢族客人。
當客人們知道他會唱十幾首漢語歌,卻連一句漢語都不會說的時候,更是感動不已。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歌聲動聽,更是因為他對音樂的熱愛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的界限。
這個小故事,就像一首動人的樂章,讓我們看到了音樂的無窮魅力。
它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產生共鳴。
牧羊人對鄧麗君歌曲的熱愛,源於他內心對美好事物的渴望。
在孤獨的山林生活中,鄧麗君的歌聲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柱,帶給他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滿足。
這種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愛,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中對美好的共同追求,也讓我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的東西,能夠穿越一切障礙,觸動我們的心靈。
《鄰居記》:平房裡的母子趣事
在《鄰居記》中,李娟為我們勾勒出一對平凡母子的生活畫像,滿溢著濃厚的煙火氣息。
那時,李娟和他們同住在簡陋的出租平房裡。
那裡房間狹小,沒有天花板,牆面粗糙,僅靠燒煤取暖,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母子倆依舊把生活過出了別樣滋味。
九歲的男孩十分早熟,與人相處時熱情得體,說話做事遠超他的年齡。
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過媽媽的嚴厲管教,幾乎每天都會因為一些小事捱打。
早上可能因為沒好好洗臉,晚上則常常因算術題做錯,和媽媽發生激烈衝突。
捱打時,他像所有孩子一樣哭得悽慘,大聲哭喊著表達自己的委屈。
媽媽也毫不手軟,棍棒相加,兩人爭吵得面紅耳赤。
但奇妙的是,每次打完,他們又能迅速和好。
媽媽哼起歌,兒子也跟著唱,剛剛的不愉快瞬間煙消雲散,一起快樂地討論著生活瑣事,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這裡看似尋常的場景,卻藏著母子間深深的羈絆。
母親的嚴厲,是對孩子成長的期待;男孩的倔強,是他獨立思考的表現。
他們在打打鬧鬧中,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這對母子的生活,是無數平凡家庭的縮影。
在生活的重壓下,他們有矛盾,有爭吵,但更多的是彼此的依賴和愛。
李娟用細膩的筆觸,將這對鄰居母子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真實模樣。
它或許不完美,充滿了瑣碎和煩惱,但也正因如此,那些溫暖的瞬間才顯得彌足珍貴。
《古老記》:過去歲月的平凡瞬間
在《古老記》中,李娟為我們描繪了更多過去歲月裡的平凡瞬間。
在李娟的記憶裡,過去的日子總是繁忙又熱鬧。
右邊的鄰居奶奶整天忙著收購舊布頭、納鞋底,她的小兒子總是坐在狹窄的街沿下,一筆一畫地練毛筆字。
左邊的婆婆一到夏天就用荷葉蒸飯,那淡淡的荷葉香,彷彿能透過文字鑽進我們的鼻子裡。
隔壁天井裡的爺爺整天編竹筐,那雙手就像有魔法一樣,竹條在他手裡一會兒就變成了精緻的竹筐。
那時候,生活雖然簡單,卻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
每個季度,都會有個打蜂窩煤的老頭兒來幫忙。
他把殘碎的煤渣打碎,加水,填進模子,敲敲打打,一個嶄新的煤球就誕生了。
對街還有賣開水的,買水的人把暖瓶往店鋪一放就走了,店裡於是擺滿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暖瓶。
水燒開一爐,老闆娘就依次灌滿,等著大家來認領交錢。
李娟每次從那兒經過,老闆娘都緊緊盯著她,也不知道是怕她碰倒暖瓶,還是怕她被燙傷。
還有挑泔水的鄉下人,他承包了附近兩個大雜院的泔水,隔天來一次。
要是來遲了,臭烘烘泔水就會從缸裡溢位來,直往排水溝裡淌。
一到夏天,那味道更是讓人受不了,全院子的人都罵他懶,嚷嚷著要換個人挑泔水,可最後也沒換成。
泔水是挑回去餵豬的,挑泔水的人走街串巷,大家見了都捂著鼻子躲開。
但就是這樣一份被人嫌棄的工作,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那時候的生活,就像一個緊密的環,每一個環節都緊緊相扣。
泔水餵豬,豬養大了成為人們的食物。
下水道排走汙水,汙水流入護城河,河裡的淤泥被農戶挖去施肥。
糞水也是肥料,隔天就有農戶來掏廁所。
一點點煤渣都不會被浪費,一點點碎布頭也會變成結實的鞋底,陪著人們走南闖北。
李娟用她細膩的筆觸,將生活百態和普通人的故事記錄了下來。
從哈薩克牧羊人跨越文化的熱愛音樂,到充滿溫情與衝突的母子日常,再到對生活百態的描繪和懷念,每一個故事都飽含著李娟對生活的熱愛。
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了眾生相逢的奇妙緣分,也讓我們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這些平凡的瞬間裡,藏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
生活飽含艱辛,也充滿希望
好,講到這裡,《記一忘三二》這本書的共讀也就接近尾聲了。
在這本書裡,李娟用細膩如絲的筆觸,勾勒出生活這幅龐大而又瑣碎的畫卷。
那些在歲月長河中緩緩流淌的故事,看似平凡無奇,卻蘊含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書中的人物各具特色,有李娟那充滿奇思妙想又樸實可愛的媽媽,在臺灣之旅後開啟了對世界的嚮往;
有她初中時“毒舌”卻充滿關懷的班主任,用獨特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還有她患難與共的好友風華,儘管生活艱辛,卻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忠誠。
這些人物彷彿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真實模樣。
李娟的生活經歷也十分豐富,從因重名太多引發的種種趣事,到養雞養牛中的諸多意外,再到為處理冰箱剩飯而引發的一系列荒誕故事,每一件事都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
回看書中的那些人物和經歷,我們發現,每個人物都帶著生活的烙印,他們在各自的軌道上前行,或狼狽,或從容。
他們面對童年暴力也會無助不安,面對貧窮也會掙扎困頓,面對親情也會矛盾糾結……
他們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的影子。誰的生活能是一帆風順呢?
我們在生活中同樣會遇到困境,同樣會有迷茫和無助,同樣會感到無所適從。
但李娟的文字裡,始終有一股溫暖的力量在湧動。
她讓我們看到,即便生活滿是坎坷,也總有一些美好值得我們珍藏。
也許是朋友間不經意的關心,也許是陌生人一個善意的微笑,這些微小的瞬間,如同黑暗中的點點星光,照亮我們的生活。
對於當下的我們來說,李娟的故事有著深刻的啟示。
她筆下的那些溫暖情思,無論是親情、友情、鄰里情,還是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都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了依戀。
我們也在別人的生活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生活的本質——充滿希望,也飽含艱辛,但始終值得我們去熱愛和珍惜!
好了,講到這裡,《記一忘三二》這本書的共讀就全部結束了。
每一本書都是一場值得期待的旅程。
我是依米,期待在下一本書中與你相遇,再見!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