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李娟的這本《記一忘三二》。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李娟媽媽的故事,說起來,她作為母親這個角色,可能是不太稱職的,也給李娟帶來了一些困擾。
但對於她所養的小動物,李娟媽媽卻給予了巨大的耐心、傾注了巨大的情感。那麼,在這一節中,就讓我們來看看李娟筆下的動物們。
李娟在書中描寫了很多動物,母親的雞,母親的牛,母親的狗,母親的燕子,每種動物對於她而言都有特別的意義。

母親喜歡養雞,有一次搬完家,家裡的公雞突然跑丟了,找了三天,把鄰居家都翻遍了,也找不到。
李娟勸她別找了,就一隻雞而已,還又瘦又矮,養了一年也沒養熟,見了人就咋咋呼呼、上躥下跳的。
但這隻在旁人眼中不中用的公雞,在李娟媽媽的眼中,卻寶貝極了。
她直言,若丟的是別的雞也就罷了,可那是家裡的領頭公雞,雖然長得不好,膽子也小,但卻是母雞們體貼的好丈夫。
用她的原話講:
“我養了這麼多公雞,從沒見過這麼會照顧母雞的。”
吃食時,它總是讓母雞先吃,等它們全吃飽了才湊到跟前,撿些剩渣渣吃;
平時帶著雞群出去,它一看母雞走遠了,就趕緊把它們召喚回來;
要是遠遠看見老鷹來了,它就大呼小叫,領著母雞們往草叢處躲藏。
只要有這隻公雞在,母雞們一隻也丟不了,根本不用李娟媽媽操多少心。
最重要的是,這隻公雞體格小,配種時傷不到母雞。
總之,對於李娟媽媽這個“丈母孃”來說,這隻公雞就是最好的“雞女婿”。
不過這隻公雞也確實如她所說,對雞媳婦極好。
哪怕因為驚嚇白天躲藏起來,晚上入夜後,它也會悄悄溜回家,蹲在雞舍外守著母雞們。
為了找到這隻公雞,村裡的熱心人隔三差五就來提供重要情報,最後在大家的幫助下,公雞終於找到了。
與此同時,一窩小雞仔也出生了,個個都跟它爹一樣,瘦小、乾枯、整天大驚小怪、驚惶失措,一個一個跟鐵疙瘩似的,生長極其緩慢。
但別看雞仔們個頭小,性子卻野得很,稍微長大一點,晚上就不回雞窩睡覺了。
有的飛到房頂上睡,有的飛到樹梢上睡,搞得李娟家門口的樹上全是雞,蔚為奇觀。
最可憐的是那些老母雞,看著孩子們飛那麼高,急得在樹下團團轉。
李娟建議給小雞仔們剪剪翅膀,李娟媽媽卻覺得它們太小了,於心不忍。
在李娟的一再說服下,她們倆打著電筒摸黑爬上雞架,一逮一個,把它們翅膀尖上的羽毛全部剪去一截,這才治住了這群“鬼火雞仔”。
不過,剪了翅膀沒多久,小雞們就死了一大半,沒病沒災的,說沒就沒了。
李娟總疑心它們是被氣死的,不過李娟媽媽倒是早已物色好了下一任公雞的人選。
那隻小雞從小就特立獨行,當別的雞仔還整天跟在雞媽媽屁股後面時,它就喜歡擅自行動了。
它總是離大部隊遠遠的,自己翻翻撿撿地找食吃,自己刨土曬太陽,一直等到天快黑了才歸隊,鑽到母雞翅膀下睡覺。
李娟媽媽特別為之自豪,一看到它就指著說:
“有志氣!有膽量!如果是隻公的,以後就留它配種!”
她從來不嫌人家脾氣大,也不怕管不過來。


嬌生慣養的牛
除了愛養雞,李娟媽媽還養了一頭寵物牛。
有人可能會奇怪,牛怎麼還能當寵物嗎?
沒錯,大多數人家的牛,都在用來幹活的,但李娟家的牛,絕對是當閨女在養的。
這頭牛原本是村民抵債賠給李娟媽媽的,那時它還是頭小牛,非常可愛。
李娟媽媽將她帶回家,精心照料。
別人家的牛冬天吃乾草,李娟家的牛吃綠色蔬菜。
別的牛像叫花子一樣滿村流竄找吃的,甚至嚼起了紙殼子,啃起了牛糞。
李娟家的牛卻有兩畝地給它供應著吃食。
為了種好那片地,李娟媽媽還花一萬塊錢在地邊打了一口井,甚至李娟都得忍受著腰肌勞損,拿著鐮刀給牛割牧草吃。
難怪她會在書裡自嘲道:
“有人養牛是為了耕地,有人是為了賣肉,有人是為了擠奶,而我家的牛,似乎只是為了杵那兒好看。”
在她們的精心餵養下,李娟家的牛肥頭大耳、油光滿面,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牛”,十里八鄉的人路過此地,都會特意繞道來看看這頭牛。
為了不至於太虧本,李娟曾痛下決心,要養成每天擠牛奶的習慣。
但擠牛奶是個力氣活,她累得拳頭都攥不緊,手疼得都想去看醫生。
看來是指不上這頭牛為家裡創造什麼價值了,只能像供菩薩一樣供著這位“牛大人”。
這一供就是四年多,後果是李娟媽媽對牛的感情越來越深,還發誓要給它養老送終。
這頭牛也被養得十分嬌氣,以前李娟聽說,牛是一種很隱忍的動物,只有臨死才會哭一次。
結果李娟發現,自己家的牛才沒有那麼隱忍和認命,它動不動就哭!
早起看到食槽裡只有乾草沒有鮮草也哭,出去放風如果沒玩夠就被趕回家也哭,和別的牛頂架頂輸了,更是跑回家哭半天,委屈得眼淚大顆大顆地往下掉……嬌氣得不得了。
哭就算了,還一邊哭一邊撒嬌,一邊哭還一個勁兒往你身上蹭,躲都躲不開,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個什麼樣的體態。
當然了,作為寵物,牛當然也需要身體上的撫觸和交流。
只是這種交流只有它自己是舒服的,人累個半死。
為此李娟媽媽專門買了一把鋼絲刷,從牛脖子到牛肚皮再到牛屁股,賣力地刷呀刷,把牛刷得舒服得不行。
這樣的全身保養,李娟媽媽每天都要給牛做一次。
哪天若是忘了,或是有事沒來得及做,它就一早把你堵在門口不讓你出去。
除了做保養,李娟媽媽還需要時不時地遛遛牛。
別人家拴牛大多拴牛鼻子,非常有效,輕輕一扯,立馬變乖,可李娟媽媽覺得這樣太殘忍了。
還有的養牛戶把繩圈套在牛角根部,那也是牛的軟肋。
可李娟家的牛那個部位打架受過傷,也碰不得。
無奈之下,只能像拴狗一樣拴著牛脖子。
可是這根韁繩對它來說,根本就是個裝飾品。
於是每次遛牛時,李娟媽媽都跟逃命似地奔跑在村子裡,一手狠命拽著繩子,一手揮著大棒,大呼小叫。
儘管養育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李娟媽媽對這頭牛仍然愛得深沉。
這頭牛也不負眾望,成了她們十里八鄉最胖最有面兒的牛,連鄉里獸醫站的人都對它保持密切關注,發現寵物牛有了發情的跡象,便立刻跑過來,要求牛在他們那裡配種。
獸醫站裡都是黑白花的外國牛,李娟家的牛雖然不情不願地與之配了種,但第二年還是堅定地生下了一頭土牛。
李娟看小牛沒有一點黑白花牛的特徵,也絲毫不像它媽媽,懷疑是寵物牛在吃草時自由戀愛,找了個瞅對眼兒的自己配上了。
但這倒讓李娟媽媽非常滿意,畢竟矮小精壯的土著牛更能適應阿勒泰的高寒氣候。
李娟家的小牛也很受歡迎,三個月時就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走做種牛,當然,也被李娟媽媽拒絕了,畢竟她剛當“姥姥”,怎麼會捨得“牛外孫”呢!

仁愛的心
其實,李娟媽媽是一個很有愛的人。
她對小動物們有一種超乎常人的耐心,一種超越普通人的愛意。
她不厭其煩地為動物們做事,不計成本地付出,對它們有一種超越物慾的關愛。
她捨不得給小雞剪翅膀、捨不得牛繫繩索,甚至在沒有蔬菜的季節,為了安撫牛心,寧願自己啃鹹菜,也要把家裡的胡蘿蔔和芹菜讓給牛吃。
對於家裡的燕子,她也視如珍寶,看到燕子在倉庫的房樑上安了家,她自覺擔任起守護者的責任,每天晚上關閉倉庫之前,都要數一數歸巢燕子的數量。
要是還有燕子沒回來,她就開著門,安安靜靜地等著,一定要等到所有燕子都到齊了,才安心熄燈睡覺。
這一點,頗有林黛玉的格調。
林妹妹也會吩咐丫頭,給燕子留門。
有一次,一隻家貓想躥上房梁抓燕子,被李娟媽媽逮住,狠狠批評教育了一頓。
她痛心疾首地指著貓鼻子說:
“你怎麼能做這種事呢? 那可是我們的燕子啊,是我們自己的燕子!”
她去小鎮趕集時,看到一隻剛滿月的小狗被人拋棄,飽受虐待,甚至斷了一條腿,便毫不猶豫地將小狗撿回來,為它包紮傷口,併為之取名為“小狗”。
冬天來了,她還給小狗縫了件棉衣。
也許在小狗眼裡,李娟媽媽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了吧!
在李娟媽媽與動物們的相處中,我們看到了人與動物最本真的狀態。
大家沒有高下之別,只有真實的陪伴與共處。
這些動物於母親和李娟而言,已然是家人。
它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分享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在這個過程中,動物們給母親和李娟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溫暖,而母親和李娟也給予了動物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從她們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平凡事物的珍視。
這些動物的生活瑣事,看似平淡無奇,但在李娟的筆下,卻充滿了趣味和溫情。
無論是公雞對母雞的體貼,還是牛的“哭泣”,又或是母親對動物們的耐心照顧,都是生活中最真實、最動人的畫面。
好了,本節的內容我們就先講到這。
下一節,我們來講講阿勒泰那些平凡的人們和平凡的故事,感受李娟筆下的生活百態。
讓我們下節不見不散。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