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主播 | 楊槍槍
腹有詩書氣自華。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楊槍槍,歡迎來到本期精華版解讀。
今天我們要講的書,是李娟的《記一忘三二》。
2024年,伴隨著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爆火,新疆的阿勒泰成為無數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人們紛紛湧向阿勒泰,在純潔和寧靜中,尋找心靈的安寧。
同名的書籍也隨之登上暢銷榜,人們在驚呼中,認識了那個叫“李娟”的作家。
李娟,一個普普通通,毫無新奇的名字。
可她筆下的世界,乾淨澄澈,一塵不染,宛如山間清泉,宛如寧靜草原,充滿了詩意與浪漫。
這一切,都和她獨特的成長經歷有關。
李娟成長於新疆阿勒泰地區,那裡有廣袤無垠的草原、巍峨聳立的雪山、奔騰不息的河流,以及淳樸善良的牧民。
李娟記錄那裡的一點一滴,用文字,為我們勾勒出阿勒泰的美好。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這些文字彌足珍貴。
在這個紛繁複雜、節奏飛快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是步履匆匆,在都市中奔波,在喧囂中忙碌。
當生活成了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時,李娟恰好出現了。
她的文字輕鬆直白,幽默有趣,那種不加修飾的美,像一股淡淡的清泉一樣,不疾不徐,帶我們走出城市的喧囂,走回記憶裡的鄉間小路,走向自然的純粹美好。
今天,我們講述的這本《記一忘三二》,是李娟的一部散文集。
不同於《我的阿勒泰》等作品描繪的詩與遠方,這本書裡收錄的散文,記錄都是瑣碎日常。
它們更加普通、更加細碎,更加平實,也更加真實。
似乎你不是在閱讀文學佳作,而是在與老友促膝長談,分享著生活喜怒哀樂。
更重要的是,李娟總能從平凡和日常中發現那些動人瞬間,讓普普通通的事物也有了別樣的光彩。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李娟的筆觸,走進《記一忘三二》的世界。


李娟成長的印記
在書中,李娟的文字都是圍繞自己的生活展開。
所以序言一開篇,李娟就輕鬆幽默地向大家介紹自己:
“從前有人生了個女兒,她決心要給她取一個最特別的名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名字。為此她翻爛了字典,終於由一部電影得到啟發。她激動極了。她為她取名為‘娟’。沒錯,就是我——李娟。”
這樣的開場白,反差來得猝不及防,很有些脫口秀的感覺。
李娟不但名字普通,小時候也有些笨拙。
她反應遲鈍,四五歲了才能勉強說話,還總是口齒不清,表達混亂。
她喜歡一個人待著,性格也很倔強,常常因為不聽話而捱打。
所以,李娟自嘲道:
“現在想來,這些可能就是自閉症的表現。”
因為說話晚、開竅晚,幼年的李娟過得尤為艱難。
別的孩子輕易就能明白的事情,她卻怎麼也弄不明白,總是處在被誤解和誤解別人的路上。
童年的她,只能日復一日地趴在玻璃上,遠遠觀望著外面的世界。
大家可能想不到,寫出那些靈動文字的李娟,其實有一個非常灰暗的童年。
童年的李娟,輾轉於四川和新疆,或與外婆、或與母親相依為命。
那時的她是一隻名副其實的醜小鴨,也因此性格懦弱、身無所依。
那時的她常被同學欺負,也常被老師拿來出氣。
因為被老師故意找茬,她對上學充滿恐懼,因為被同學惡意毆打,她對放學也充滿懼怕。
而那個被人們稱為溫暖港灣的家,也沒能給幼小的她帶來太多庇護。
外婆會因為她做錯事而喋喋不休、責罵不止,母親會因為她不夠聽話而惡語相向、拳腳伺候。
暴力和恐懼籠罩著李娟的童年,讓她本能地厭棄家庭、厭棄學校。
好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文字,讓李娟得以在一片黑暗中,感受到光芒和希望。
跟著文字的腳步,李娟混沌的世界被逐漸開啟。
她自此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寫作,閱讀讓她認識世界,寫作讓別人能夠明白她的心意。
能夠讀書和寫作,成為了李娟人生的兩大幸事。
李娟酷愛寫作。
她在自序裡寫道:
閒暇之餘,興致所致,她就會寫作。
寫了這麼多年,寫作已經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習慣與樂趣。
她寫冷靜漫長的長篇,也寫隨性而至的閒筆。
靈光乍現的思緒、有趣好玩的小事、擦肩而過的人群,都在她的筆下蔓延開來。
於是,那些平凡日子裡的細枝末節,鮮活地呈現在了我們眼前。


平凡生活的獨特韻味
比如在書中的《臺灣記》裡,李娟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媽媽的第一次旅行。
起因是李娟媽媽參加同學畢業四十年聚會,回來後一臉失落。
原來在同學會的必備環節“攀比大賽”中,老母親輸得一塌糊塗,她不但最顯老,還因為什麼地方都沒去過,在旅遊吹噓大賽中一敗塗地。
看到老母親這麼失落,李娟趕緊幫她報了個臺灣環島遊的旅行團,安慰老母親受傷的心。
於是,年過半百的媽媽,拎了個編織袋,開始了這輩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行,而這也幾乎成為李娟媽媽整個人生的轉折點。
回來後,李娟媽媽第一件事就是掏出一支香奈兒口紅,輕描淡寫地說:
“才兩百多塊錢,便宜吧?”
這驚掉了李娟的大牙,要知道,之前媽媽連買瓶礦泉水都捨不得,哪怕出門在外渴得半死,也要忍著回家喝涼白開,現在竟然拿兩百塊買口紅,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最搞笑的是,臺灣之行後, 媽媽終於有了吹牛和炫耀的資本,那些在同學聚會時沒能吹上的牛,現在終於可以大講特講了。
這不,李娟就發現,不管和誰聊天,不管聊天的內容是什麼,只需要三句話,最多四句話,老母親就會把話題引向自己的臺灣之行。
比如對方說某飯店的某道菜不錯,媽媽立刻就接過話茬,說:
“嗨,臺灣的什麼什麼,那才叫好吃呢!”
然後,就從臺灣小吃說到環島七日遊。
可事實上,七天的旅程她拉了三天肚子,一點也不美好。
但在她的描述裡,這場旅行是那麼完美,幾乎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她變得愛笑、愛美,染了頭髮,還穿起了花裙子,甚至在那之後,還開始籌備旅遊基金,並研究起了世界地圖。
那場旅行,讓李娟的媽媽生出了對生活的無限憧憬,也讓我們看到了她那可愛、率真的一面。
而在《藏錢記》中,李娟媽媽的固執與迷糊,又讓我們看到了她性格中的另一面。
大概是住在遙遠的牧區,去銀行不方便,所以李娟媽媽有一個藏錢的小愛好,而且她老人家還知道一條理財的真理,那就是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不,她把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錢,精心藏在家中的各個角落裡。
為了防止老鼠把錢咬壞,她還貼心地把它們和糧食藏在一起,這可真夠細心的!
可常在河邊站,哪能不溼鞋呢?
這一天,李娟媽媽的天塌了,因為她精心藏匿的八百塊錢,藏丟了。
八百塊!
這可是家裡的一筆鉅款,李娟媽藏得很用心,但也因為藏得太用心了,以至於她自己都忘得一乾二淨。
在尋找的過程中,母親還鬧出種種笑話,讓人雖感無奈,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全篇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讓我們也不禁想起那些與家人相處的小小插曲,它們或溫馨,或煩惱,但都是親情的真實寫照。


對人物的鮮活刻畫
李娟筆下的每一個故事、每一處場景、每一個人物,都像是從生活的土壤裡自然生長出來的,帶著泥土的芬芳與生命的力量。
比如《滑雪記》裡,朋友寶菊迷上了滑雪這項運動,咱先不說這姑娘技術咋樣,單那個熱愛的勁頭,絕對是一頂一的,甚至薅羊毛的勁頭,也是一頂一的。
這不,人家滑雪場剛開門,這姑娘已經候在售票處了。
滑雪場一開門她就來了,滑雪場關門了她才走,她比滑雪場的員工還敬業。
而且當時滑雪場門票很便宜,一張票才20塊錢,滑雪場的小算盤是,我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滑雪又費體力,門票便宜是為了吸引你過來,餐廳才是賺錢的主力專案。
可寶菊倒好,每次來都懷揣兩個饃饃,愣是不讓滑雪場佔到她一點兒便宜。
這個形象寫得太真切了,也太生活了。
仔細想來,我們身邊不都有一兩個這樣的“寶菊”嗎?
她們對熱愛的事物有著近乎痴迷的執著,卻又展現出無比的智慧與節儉。
寶菊的故事,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反思起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就拿滑雪來說,多少人受消費主義的影響,動作還沒學會呢,就開始買裝備、凹造型,東西購置得挺齊全,朋友圈也拍得挺好,錢更是沒少花,就是滑雪技術沒真正提高多少。
這麼一比,寶菊那種純粹又物盡其用的熱愛,實在是太珍貴了。
再比如《鄰居記》裡,隔壁母子的故事,也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裡,我們看到早熟的小男孩與嚴厲母親之間的種種互動,因為不好好洗臉,或是不認真寫作業,小男孩每天都會挨兩頓打,兩個人在狹小的房間裡追逐較量,累得筋疲力盡,等到坐下來,兩個人又迅速和解,家裡一片溫馨。
真真是“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寫作業母慈子孝”。
故事很短,我們也無從得知這對母子為何租住在這裡,但一間屋子也是一個家,那些平凡家庭的悲歡離合,同樣讓我們著迷。
在《風華記》裡,李娟因為太窮,臨時和陌生女孩風華租住在一起。
因為太窮了,當時的李娟連公交車也坐不起,每天穿過半個城市,徒步上班。
風華則每天用稀飯泡榨菜當午餐。
但即便這樣窮,兩個女孩子也相互扶持。
風華休息時會特意在家開火做飯,穿過半個城市給李娟打包送去。
李娟也會在風華約會徹夜未歸時為她著急擔心。
那種在貧弱時互相依賴、互相打氣、互相依偎的美好,讓人十分動容。
想一想,我們之中的許多人,也是從租房子開始的打拼生活。
這種鄰里關係的刻畫,也讓我們回憶起自己身邊的鄰居,那些熟悉的面孔、真誠的幫助、偶爾的爭吵,都構成了我們最難忘的回憶。
這些瞬間我們常常忽略,但李娟卻用細膩的筆觸,捕捉到了這些生活中的閃光點,讓我們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與美好。
這也是李娟作品的動人之處,她不僅僅是在講述故事,更是在捕捉生活。
在她的筆下,生活緩緩鋪開畫卷,那些小人物得以被看見,那些小確幸得以被留存,那些生活的驚喜和感動,也得以穿過筆尖,溫暖螢幕前的你我。
李娟的文字讓我們看到,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也有值得被關注的地方,他們的故事,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縮影。
在這樣的文字裡漫步,我們不僅能夠遇見他人,更能遇見自己,找到那份久違的感動與共鳴。


別樣的生命陪伴
李娟不僅生動描繪了人類的生活與情感,還將動物塑造為不可或缺的主角,賦予它們獨特的性格與經歷,使得這些動物形象躍然紙上,充滿了靈性。
比如,李娟筆下的貓們各具特色,行為與性格都充滿了人性的色彩。
李娟的大院子,是一個喵星人收留所,不管誰家的貓,都可以在這留宿,也因此李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貓,也見識了他們各種各樣的性格與命運。
有厚著臉皮來家中產仔的心機母貓,平時在外面浪跡江湖、逍遙快活,一旦要生娃了,就厚著臉皮跑回家,剛生完小貓還算盡心盡責,沒過幾天就“不負責任”、溜之大吉。
有與狗和諧相處,卻又保持獨立個性的白貓,它沒有探索世界的野心,對外面的花花世界從不好奇,也沒有生育後代的慾望,清心寡慾地拒絕了所有示好的公貓。
她美麗溫順、將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李娟和李娟媽身上。
她對人的親暱、對商店生意的“操心”,都讓人感到既新奇又溫暖。
寵物牛的故事則更具特色。
別人家的牛,不是耕地的就是產奶的,但李娟家的牛,卻是寵物。
這頭牛是別人抵債抵給李娟媽媽的,那時它還是頭小牛,非常的可愛,李娟媽媽的母愛一下子就氾濫了,把它當寵物養了起來。
透過李娟前面的描述,我們知道李娟媽媽是個粗線條,情緒暴躁,做事風風火火的人,但對於這頭牛,她卻用盡了心思。
別人家的牛冬天裡都是吃乾草果腹,注意,是果腹,也就是填飽肚子就行了,而李娟家的牛卻在吃綠色蔬菜。
於是那個冬天,在一群瘦巴巴的牛群裡,李娟家的牛肥頭大耳、油光滿面,一戰成名。
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這頭“胖牛”,連過路的人都會特意繞道,來參觀下這頭胖牛。這讓李娟媽覺得倍兒有面子。
為了讓寵物牛過得舒服自在,李娟媽媽專門種了兩畝地給牛當飼料,每天賣力地給牛刷皮膚做全身保養。
但這還沒完,寵物牛和寵物狗一樣,也需要每天出去活動和撒歡!
這下好了,李娟媽媽每天像瘋子一樣,逃命似得追著她的寵物牛在夕陽下奔跑。
最最搞笑的是,這頭牛的情感還特別豐富,動不動就哭,嬌氣地不行,早上看到吃的沒有鮮草就哭,出去放風沒玩夠被趕回家也哭,和別的牛打架打輸了更是要哭半天,委屈地眼淚大顆大顆地往下掉,真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哭鬼”。
哭就哭吧,它還一個勁兒地往人身上蹭,躲都躲不開,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個什麼體態。
那樣子,想想就十分好笑。
不過不也說明,這頭牛得到了足夠多的愛!
因為只有被偏愛的,才能這麼有恃無恐。
透過這些動物故事,李娟展現了動物們的可愛與靈性,更引發了我們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
在這些故事中,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它們擁有了獨立的人格、獨特的故事,它們成為了人類生活中的夥伴與朋友,共同經歷生活的喜怒哀樂。
這也提醒我們,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生命,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質樸詩意交織著幽默有趣
在《記一忘三二》的書評裡,很多人都說自己讀著讀著就笑出了聲,覺得李娟的文字實在是太幽默了。
比如,她寫自己在農村買了一棟沒有產權的院子,按說此類房屋風險很大,但因為舊房主和李娟的關係非常近,李娟覺得很靠譜,就為此投入了畢生積蓄。
那關係到底有多近呢?
其實是李娟好朋友的好朋友的小舅子的好朋友的爸爸。
好傢伙,李娟和房主之間隔了四個人,這還叫“關係非常近”。
這還沒完,凡是房子的瑕疵處,比如牆上的裂縫、被溼泥浸泡的地基、傾斜的後牆,都被房主掩飾了起來。
李娟只是感慨著,每一處都能再殺價五千塊!
在這種幽默的表達方式中,李娟完成了自洽,讀者也感覺到了無窮的樂趣。
反觀我們生活中,買貴了東西,買貴了房子,都要傷心幾天、吐槽幾天,但李娟很有意思,她對世界永遠是充滿善意的,充滿感激的,她用一種自洽的態度、幽默的口吻,把這些不快樂的事變成了一種快樂。
就說處物件這事吧,有一次李娟因為滑雪摔傷了腿,被迫打上厚厚的石膏,每天躺在床上。
當時有個男孩正在追求她,看到李娟生病就跑來獻殷勤,除了噓寒問暖,每天還抱著李娟上洗手間。
但是沒過幾天,他就抱得雙臂韌帶拉傷,胳膊都回不了彎兒了,然後就此放棄了這段感情。
我們想想這個情境,受傷臥床就算了,對自己有好感男生還在這個時候離開了,這種身心的雙重打擊,任誰都得哭上兩天!
但在李娟的筆下,你只感覺到好玩,甚至有些心疼那個韌帶拉傷的男生,就像李娟說的“我很擔心他也得打石膏”。
這樣的文字,很難讓人忍住不笑,而這就是李娟文字的魅力。
她總能用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講述生活中的趣事,讓那些平凡的日子變得充滿樂趣。
她的文字充滿了生活的趣味,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她的幽默風趣,就像生活中的調味劑,讓平淡的日子變得有滋有味。
她就像一個真誠的朋友,坐在你身邊,用平實又好玩的語言,繪聲繪色講述那些生活的故事。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瑣事所困擾,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漸漸忽略了身邊那些美好的事物。
而李娟的這本書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提醒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溫暖瞬間,去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透過她的文字,我們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我們遺忘的美好,比如清晨透過窗戶灑在臉上的第一縷陽光,傍晚天邊絢麗的晚霞,家人朋友一句關心的問候,陌生人一個善意的微笑……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才是生活中最珍貴的財富。
李娟讓我們明白,生活的美好並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我們是否有一顆善於發現和感受美好的心。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
從明天開始,我們將開啟《記一忘三二》為期一週的深度共讀。
我是楊槍槍,下週我們不見不散。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