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有人在外企混得好麼?

我是娟總,從事海外MBA和個人發展輔導19年,出身於21世紀初的中國頭部美企和日企
上次的外企文章,突然砸出來了一群有陣子沒聯絡過的老朋友。
當我還在糾結怎麼後續的時候,他們的出現、他們所講述的自己的故事,幫我想明白了後續我要寫什麼。
寫上一篇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擔心大家不能理解、或者覺得向內求答案只是一個說法和對眼前危機的緩兵之計。但聊了兩個老朋友之後,我反而更加堅定了。
外企人擺脫困境,很關鍵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

內容摘要

  • 30+的年齡,在家庭和事業的分岔路,我停了一會兒
  • 十年職場、八年不順
  • 我只想要100%滿意的工作
  • 結語 & 不同時代下的個人發展思路
外企人擺脫困境,很關鍵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尤其是在對等關稅風浪來襲的今天,“知道自己要什麼”可能更加重要了
01. 
|30+的年齡,在家庭和事業的分岔路,我停了一會兒
我的這個朋友Nichle,也是前學員,讀MBA之前是在央企工作。畢業後去了一個外企的宇宙大廠,本來是想要這次可以脫離央企的沉悶和限制,在科技行業大幹一場了,這也是她當年出國的初衷。結果LDP專案(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也稱領導力發展計劃)結束的時候,她定崗在了大佬的業務助理的位置。
她心裡是挺遺憾的,好不容意到了科技企業,但還是無法接觸核心業務。後面連生倆娃,在產假期間她覺得自己走到了家庭和事業的分岔路口。
有人建議她順勢離職,領個禮包回家專心帶倆娃。反正她現在在公司的處境,也不一定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而且外企能給的禮包很誘人,兩個寶寶確實需要更多的照顧。
她認真問了自己:如果我的世界今天就只有寶寶、老公和家務,會是什麼樣?她覺得自己早晚會感覺到窒息。不管她多愛自己的孩子,多享受家庭的溫暖,都不能接受自己的世界以後就只有這麼小。產假期間,她就跟老闆說“我要回來”。老闆表示原來的那個職位沒有了,現在有個新的崗位,你能接麼?她毫不猶豫地接了。
30+、兩個孩子的媽媽,就這樣又走上了升級打怪之路。
這個崗位後來成了她職業生涯以來最滿意、最喜歡的,負責的是去跟國內初創的企業中、有志於出海的科技企業去合作。她說她現在每天都是興奮的,每天想的都是還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做、怎麼可以找到一個合作方式讓雙方都受益。在這個崗位上,她第一次拿了全球大獎、在產假回來只工作了3個季度(未滿一年)的情況下拿到了promotion,幾個國產大模型之光都是在爆火之前她就開展了合作的。
她告訴我,不管有沒有這些獎勵,她現在都非常enjoy每天的工作。她可以看到中國最棒的工程師,說中國的工程師紅利是無與倫比的。美國大廠從感恩節到來年一月的3個月,基本都沒人了,工程師都休假了。但是中國的工程師可以全年無休,雖然卷、但是非常敏銳,真心在乎使用者反饋,所以產品體驗越來越好。他們的工作水平也是一流的,這些人無論到哪裡都是最能打的。她每天都被各種大膽的,機智的想法衝擊,一週出差4天都不覺得累。
從外部眼觀來看,Nichle屬於因禍得福,一個偶然的好機會找到了她。 但是更根本的是她一直都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生活,一路上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嘗試了很多次這並不意味著,她能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能順風順水,心想事成。但確實能在風浪顛簸中,更有意願去抓住自己想要的那個機會。 
02.

|十年職場、八年不順

她的職場十年中,其實非常順利的階段是少的。

在父母和親戚的眼中,畢業後在央媒工作了5年,她這個工作就是一生不愁了,不僅穩定,而且能讓父母臉上有光。只有她自己知道,這可能是世界上最不適合的工作:不能接觸到新知,更多要求人際的敏感,完全是她最不擅長的。

她說最後的2年,有可能就是在抑鬱的邊緣,申請MBA是第一次她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持了自己的決定,讓她整個人就活過來了。父母不給錢,大不了自己借錢。當她有了這個底線,反而覺得什麼都可以做。 於是她不僅讀了MBA, 還在去美國前的2個月跟父母一直不同意的前男友光速複合閃電結婚。
後面她讀MBA也要比周圍的同學更波折。
她的體制內背景本來在找工作方面就比較吃虧。原來的職業目標是去諮詢,千難萬險暑期實習找了了諮詢公司的工作,但上了專案她後悔了。三個月都在客戶荒郊野嶺的廠子裡,做生產最佳化、系統最佳化,她覺得這個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實爭取一下也可以留用,但是這樣就對不起自己一路過來的折騰,她又放棄了。
她第二年就把痛苦的找工作的過程、硬著頭皮又走了一遍,脫了兩層皮。她是那一屆中國學生裡面最後一個找到工作的,甚至連麥當勞和紐約地鐵的簡歷都投了,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早早定好的工作。她是一邊跟同學一起玩兒,一邊還在準備筆試面試。
她記得大家一起去墨西哥,一群人在二樓喝得五迷三道,她在一樓改簡歷,寫面試提綱。她從一群醉鬼裡揪出來一個說話利索的,幫她做模擬面試,說了一半,對面的同學咕咚倒下,原地睡著了……最後她才加入了現在的這家科技大廠。
就是這樣的各種“不順”, 讓她越來越知道什麼是自己一定不要的;以及,想得到自己想要的,這件事本身就沒有那麼容易——那麼就該付出什麼代價,就付出什麼代價好了。
                                                                                                 圖片來自電視劇《外企強人》
03.

|我只想要100%滿意的工作

我問她,你想離開外企麼? 或者有一天不得不離開外企?
她說外企仍然是好的地方。除了系統的培訓,尊重(她生孩子每次都休息足了半年假的,六年經驗其實只上班了五年),最重要的是,外企仍然是一個很扁平的地方。只要你敢用資源的話,全球的資源她都可以找到
她的很多次關鍵的業務談判,都是抓來了Global的副總裁給跟她一起去談的。她甚至還能跟老闆商量,自己負責在外面跑,讓她老闆幫她做內部的繁瑣的工作。這些在外企仍然是可能的。 
但外企長期也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跟她所接觸到的真正的創新團隊比起來,她還是講了太多故事,務了太多虛,不夠落地。

她也非常渴望去更加自由更加大膽的地方。她說她現在被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好不容易娃也很省心,老公也很給力,那我既然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工作幾年,我為什麼不讓這個工作的100%都是我最想要的呢?
那其實在不在外企也不重要,我還是想做最讓我興奮的,離科技最近的事情,能加入國內的科技創業公司也是很好的。 
|結語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也猶豫過,會不會我在講了一個運氣好的故事,一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尤其在外企人普遍過得很不好的當下,個人確實很難打敗時代,有點拉仇恨了。
但是Nichle給我的力量在於,我可以不順、但是我一定得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也許人生並不能每次都滿足我,但是沒關係,一旦給我一次這樣的機會,我也要抓住它, 而且我還要充分利用它。什麼領導不領導的(她做了幾年業務助理,也積累了很多如何站在決策者的視角看問題),我就要發揮我最好的,這樣我們的團隊就是最好的往前衝的狀態,毫不含糊。 
這可能是此刻非常稀缺的豪邁。 我們可以平時夾著尾巴做人,但是如果到了我們可以充分發揮的那一天,那就毫不吝惜,不留餘地滴發揮。如果機會沒有給到我,甚至生活就是要每天捶打我,沒關係,該認慫就認慫。但千萬不忘記自己是誰,不要忘記自己想要什麼。我的過去不影響我支稜起來,兩個孩子拖家帶口,過去職場8年沒有啥相關經驗,又怎樣呢?不要介意別人的concern,自己先做得開心,做得爽就是第一位的。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大家已經習慣了被生活教訓,什麼打擊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們已經很擅長避險,擅長計算得失,儲存實力,但請不要忘記自己身上蓬勃的生命力,有它在什麼都不怕。 
從外企人的困局與出路,到不後悔選擇外企、只想要自己100%滿意的工作……我們一直都在關注對當下職場人來說普遍共鳴的話題。
歡迎給我們留言蓋樓、或傳播這個讓有類似處境的人可以探討重要問題的平臺。希望這裡是一個能夠直面問題、真誠討論、被看見和聽到的平臺。BeBeyond也一直專注於在不同的時代中,尋找個人發展的思路和答案
如果你有更為個性化的困惑和需求,也歡迎直接來和我們聊聊。不論是在過去的Mid-Career Workshop中、還是在一對一的免費諮詢中,我們幫助很多人
  • 看清楚了自己所處的局面和人生階段
  • 判斷了這個局面下自己面臨的核心矛盾是什麼
  • 有哪些選擇以及做出這些選擇所需的條件
  • 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自己無法想清楚的問題(無法升職或轉行、和領導的關係、設立職業中期新的職業和人生目標等)。
我們不一定能提供答案,但是一定能對你有所幫助。

往期文章

如果不能乘風破浪,我們如何自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