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是全國中風認知月(National Stroke Awareness Month),中風和高血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絡,每次為人們體檢時,護士用袖帶測出的兩個數字就是血壓:收縮壓(心臟泵血時的壓力)和舒張壓(心臟放鬆時的壓力)。正常值通常在120/80毫米汞柱(mmHg)曲間,若在130/80之外,就得警惕了。安樂居醫療總監吳慧玲醫生形容高血壓是個“隱形鄰居”,悄無聲息,卻能在人體內興風作浪,尤其愛找長者麻煩。
按照吳慧玲醫生的解釋,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下降,血管壁逐漸增厚變硬。心臟用力泵血時,血管不配合,收縮壓就蹭蹭上漲。若心臟放鬆時,舒張壓也跟著湊熱鬧。美國心臟協會(AHA)資料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70%-80%受高血壓困擾。除了歲月這個“幕後推手”外,壓力也是一大元兇——生活瑣事或熬夜刷手機都會促使血壓飆升。鹹鴨蛋、外賣這些“鹽分炸彈”更是導致人體高血壓的幫兇。2023年研究顯示,美國成年人日均鈉攝入量達3400毫克,遠超建議的2300毫克。運動少、睡眠差也讓心臟“鬧脾氣”,血壓自然不穩。
高血壓有個綽號——“無聲殺手”。吳慧玲醫生說,除非飆到180/110以上,大部分時候,你毫無察覺。靠臉紅、頭暈等症狀判斷自己血壓是否正常,不實際。等到頭痛、眼花或腎出毛病,才發現它已在身體內“安營紮寨”,已為時晚矣!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NIA)2022年報告指出,高血壓是中風、心臟病和腎衰竭的頭號推手。2023年《美國老年學會雜誌》研究更警示,80歲以上長者若血壓常年超標,認知下降風險增28%。當一名長者記憶模糊、思維遲鈍,這可不是理想的晚年。
怎麼管住它?吳慧玲醫生開出幾劑“妙方”
想管它,得先認識它。藥店免費測,或家裡備個幾十元的血壓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議,60歲以上者每週測一次,尤其調整生活或藥物時。
少鹽十分重要。吳慧玲笑稱:“自家炒菜加再多鹽,也比飯館少一半!”202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證實,減少食鹽能降收縮壓5-10 mmHg。用姜蒜香草調味,少碰鹹肉鹹魚。盤子一半裝菜,肉飯減量,血壓就會明顯下降。低鈉醬油?可以,適量就好。
別覺得年紀大就不能運動,每天繞小區一圈,對於心臟健康很有幫助。美國心臟協會稱,每週150分鐘快走可降壓5-8 mmHg。吳醫生認識一名70多歲的高血壓患者,散步半年後,血壓從150/90降到135/85,效果明顯!
吳醫生提醒,長者血壓太低易摔跤。美國老年學會2022年資料顯示,65歲以上長者中,15%因低血壓跌倒受傷。她見過患者隱瞞服藥情況,加大藥量後血壓直線下降,效果明顯。跟醫生坦白,慢慢調藥,才是正道。
吳醫生強調,高血壓不是猛獸,關鍵在飲食平衡。太高傷身,太低添亂。她喜歡幫患者找“中間路”,少靠藥,多靠自己。她表示,老年科醫生幸福感最高,因為他們真心想讓長者活得好。
如需瞭解安樂居長者服務的進一步詳情,請致電中文專線1-855-973-1119 TTY:7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