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部最新心血管指南/共識,一文收入囊中|1月指南更新

在廣袤的心血管版圖中,臨床指南/共識是臨床實踐的指南針,是臨床醫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彙總了2025年1月份釋出的心血管領域相關指南/共識,內容涉及“低/血壓”、“血脂異常”、“心衰”、“影像學檢查”等心血管疾病的各個方面,供老師們查閱下載~
01
餐後低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
餐後低血壓(PPH)是與進餐相關的血壓下降,是導致老年人暈厥、跌倒及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紀50年代,PPH便已被臨床醫師發現,直到1977年才被正式認定為一種醫學疾病。PPH常發生於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患者中,在健康老年人群中也並不少見。然而,目前在臨床工作中,PPH的診斷仍然存在不足,本共識旨在提供與PPH診斷和治療相關的最新資訊,以彌補指南與臨床實踐的空白。本共識詳細地介紹了PPH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診斷和評估以及治療策略,並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流程,以指導心內科醫生最佳化PPH管理,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預後。
連結:
02
基層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共存醫防融合規範化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共存的患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現有指南/共識對我國基層衛生服務背景下的醫防融合、分級診療、多方聯動與規範化管理的指引較少,且我國基層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共存的醫防融合實施工作尚未達到預期效果。為了更好地指導和規範我國基層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共存醫防融合規範化管理,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在歸納國內外相關文獻證據、廣泛徵集意見、充分結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 ,形成了本共識,主要內容包括基層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共存的背景和理念、診斷標準、管理流程、機構職責與團隊建設、質量控制和持續改進等,旨在為我國基層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共存醫防融合規範化管理提供參考。
連結:
0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解讀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歷時2年餘,全文14萬字,凝聚了我國高血壓領域多個學術團體及專家學者的心血和智慧,從高血壓的流行病學、臨床研究的歷史沿革角度出發,對高血壓的診斷、治療、管理提出了最新的推薦建議,並對高血壓領域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研究展望。本解讀重點介紹了新版指南在高血壓診斷標準、血壓測量方法、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與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預後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的中國標準、高血壓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降壓藥物治療、器械治療、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的特殊表型等方面的更新內容。
相關連結:

連結:

04
2025 EAPCI/ESC心血管外科工作組聯合宣告:不適合進行手術血運重建的LVEF降低患者的高危PCI治療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合並症負擔的增加,複雜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衰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降低的冠脈疾病患者的治療已成為重要的臨床和公共衛生挑戰。2018年ESC心肌血運重建指南推薦冠脈搭橋作為伴LVEF降低的冠脈疾病患者的首選血運重建策略,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患者因左心室功能減退伴高風險的冠脈疾病特徵被認為是CABG高風險或禁忌。本宣告主要針對這類高危患者的PCI治療提供共識指導。
連結:
05
常見心血管疾病患者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種專家意見
流感病毒感染可透過多種途徑引起心臟損傷。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後將面臨更高的風險。流感疫苗接種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保護作用,可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相關死亡等不良結局的發生率。現階段,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較低。為此,本專家意見釋出,旨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流感預防意識,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結局。
連結:
06
2025 WHO指南:低鈉鹽替代品的使用
在全球範圍內,每年有800萬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相關。其中,190萬例可歸因於高鈉攝入。減少鈉攝入量可降低血壓,是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徑。本指南主要為低鈉鹽替代品(LSSS)的使用提供了循證指導,並建議每日鈉攝入量應≤2g(相當於5g食鹽)。
連結:
07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護理實踐指南
為促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介入護理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保障介入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本指南主要針對DVT患者的介入治療方法、風險評估、專科評估、體位護理、休息與活動、飲食護理、病情觀察、管道護理和健康指導等19個臨床問題和7個併發症防治問題,形成了135條推薦意見,旨在為DVT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提供專業、科學的借鑑和指導。
連結:
08
2025 EACVI臨床共識宣告:多模態影像學在多瓣膜性心臟病中的作用
多瓣膜病(MVD)被定義為至少兩個心臟瓣膜存在反流和/或狹窄病變。MVD的患病率較高,但因定義不統一及臨床異質性等,現有資料匱乏且難以解釋。與單瓣膜疾病相比,患者預後差,診斷、風險分層和治療決策均面臨挑戰。本宣告旨在闡述多模態影像學(MMI)在MVD管理中的作用,從而為臨床實踐提供指導。
連結:
09
2025 專家共識宣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的定量測量和形態學評估(更新版)
本專家簡要總結了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光學頻域成像(OFDI)的定量測量和形態學評估方法,重點討論OCT / OFDI指導PCI治療的臨床應用及臨床證據。
連結:
10
活心丸(濃縮丸)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活心丸(濃縮丸)是目前我國常使用的益氣溫陽類中成藥,功能主治為“益氣活血,溫經通脈”,用於氣虛血瘀、胸陽不振所致的胸痺、心痛。上市40餘年,眾多臨床證據已證實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為規範活心丸(濃縮丸)的臨床應用,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組織來自全國的專家起草了《活心丸(濃縮丸)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本共識的形成遵循“循證為主、共識為輔、經驗為鑑”原則,旨在為臨床醫生在心血管病治療中的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連結:
11
2025 CVIT臨床專家共識:血管內超聲檢查
血管內超聲(IVUS)檢查可提供精確的冠狀動脈解剖資訊,包括定量測量和形態學評估。本專家共識主要總結了IVUS影像的測量和評估方法以及IVUS在經皮冠狀動脈中使用的臨床證據,旨在規範IVUS的影像分析。
連結:
12
2025 義大利意見書:直接抗病毒藥物與抗凝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之間的藥物相互作用
進行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DAAs)治療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自然史發生了變化。考慮到HCV感染人群心血管風險的增加和DAAs的代謝途徑,與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的藥物-藥物相互作用(DDI)問題並不罕見。本意見書主要根據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最佳證據,結合止血和血栓形成領域的臨床經驗,為同時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治療的DAAs患者提供處理DDI的建議。
連結:
13
2025 SEMI心衰與房顫和超聲工作者立場宣告:床旁超聲檢查在心力衰竭中的應用
床旁超聲(含心臟、肺部和靜脈超聲)的應用在心衰診療中具有重大意義。床旁心臟超聲能快速評估心臟功能;肺部超聲可診斷肺淤血,即時監測病情;靜脈超聲用於評估全身淤血,瞭解右心房壓力等。本專家建議全面分析了床旁超聲在心衰診療中的應用,並對超聲心動圖、肺超聲和靜脈超聲提供了詳細的建議,以快速、準確、無創的進行心衰診斷,促進臨床決策。
連結:
14
2025 EACVI/EHRA/ESC臨床共識宣告:多模態影像學技術在左心房及左心耳評估中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左心房(LA)重塑已成為診斷和預後的基礎標誌。左心耳(LAA)是左心房附件的組成部分,它的結構和功能是更好地理解多種臨床疾病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於房顫、心臟栓塞、心衰和二尖瓣疾病。本宣告主要介紹了多模態影像學技術在左心房及左心耳評估中的作用,為診斷、管理和預測患者的LA和LAA成像提供了最佳實踐。
連結:
15
2025 KSHF立場宣告: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
心衰是韓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患病率上升,給醫療系統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有助於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在韓國未得到充分利用。本宣告強調了將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融入心衰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的轉診標準,介紹了多學科團隊方法及社會心理支援等內容,以期推動姑息治療在心衰患者中的應用。
連結:
16
2025 AHA科學宣告: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患者心血管和產科風險的評估和處理
近年來,輔助生殖技術(ART)的使用越來越多,其既可以幫助不孕症患者,也可以儲存生育能力。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合併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該如何應用ART技術,目前尚無明確的指南推薦。本科學宣告主要回顧了目前關於ART對特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知識,並針對接受ART患者心血管和產科風險的評估和處理提供指導建議。
連結:
17
《2024年ESC外周動脈和主動脈疾病管理指南》解讀
《2024 年ESC 外周動脈和主動脈疾病管理指南》首次將外周動脈和主動脈疾病合併在一起,整合並且更新了2017年外周動脈疾病和2014年主動脈疾病指南,旨在為全身動脈疾病管理提供標準化的建議,確保患者可以接受連貫、綜合的診斷和治療,從而改善預後。本文對該指南主要內容進行解讀,以期為我國現階段的外周動脈和主動脈疾病臨床診療工作提供參考和幫助。
連結:
相關連結:
18
2025 AHA科學宣告: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終生心肺運動試驗解釋
隨著手術和醫療管理水平的進步,先天性心臟病的存活率迅速提高。隨著壽命的延長,這些患者治療和疾病監測的目標已向提高生活質量和功能狀態轉變。心肺運動試驗可用於評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心臟和肺部病理,併為預後和介入建議提供指導,但如何正確解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心肺運動試驗結果仍然存在問題。本宣告主要提供了一個終身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心肺運動試驗解釋方法,以規範心肺運動試驗的應用。
連結: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