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這10個“坑”,一個也不能踩!

全球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雖然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病,它卻是導致心腦腎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很多人對它一知半解,甚至掉進了防治誤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高血壓防治的10個“坑”,幫助大家科學控壓。
來源:郭藝芳心前沿

誤區1:沒症狀=沒危險?錯!
有人血壓飆到180mmHg也沒感覺,但這不代表安全,這麼高的血壓隨時可能會導致腦出血或心衰腎衰!即便是輕度的高血壓,也會悄悄損害血管、心臟和腎臟。所以說啊,無論有沒有頭暈、頭痛等症狀,也要定期測量血壓,早發現早干預。

誤區2:怕吃藥“上癮”,硬扛著不治
很多人有這種想法——“吃了降壓藥就得吃一輩子”——這是誤解!高血壓需要長期控制,但早期發現的患者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如減鹽、運動、減體重),可能減少藥量甚至停藥。但擅自停藥會導致血壓反彈,加重風險,一切需遵醫囑。

誤區3:迷信保健品,代替藥物
某些保健品宣稱能“根治高血壓”,但降壓藥才是經過科學驗證的有效手段。保健品可能只起到輔助作用,盲目依賴可能延誤治療,甚至因成分不明引發副作用。

誤區4:血壓正常就停藥?危險!
血壓正常是藥物起效的結果,擅自停藥會導致血壓波動,如同“過山車”般損傷血管。是否需要減藥或停藥,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評估。

誤區5:控鹽就是炒菜少用鹽?太片面!
控鹽不僅要烹飪少用鹽,還要警惕“隱形鹽”:醬油、鹹菜、味精、掛麵、加工食品(如香腸、薯片)都含大量鈉鹽。建議每天鹽攝入不超過5克(約一啤酒瓶蓋),多用醋、香料調味。

誤區6:只關注高壓,不管低壓
“高壓160,低壓90,哪個危險?”——都危險!長期高壓傷血管,低壓高則可能加重心臟負擔。無論高壓還是低壓超標,都要重視。

誤區7:偶爾測一次血壓就下結論
血壓會隨情緒、時間、活動變化。偶爾一次高值可能是緊張或運動後的正常波動,需多次測量(不同日期、靜坐5分鐘後測)才能確診高血壓。

誤區8:吃藥不忌口,抽菸喝酒照舊
“吃降壓藥就能抵消壞習慣?”——錯!高鹽飲食、吸菸、酗酒會抵消藥效,增加心梗、中風風險。健康生活方式才是降壓的基石。

誤區9:年輕人不會得高血壓?
熬夜、常吃外賣、久坐、肥胖……讓高血壓越來越年輕化。建議35歲以上人群每年測血壓,有家族史或肥胖者更要提早監測。

誤區10:情緒激動沒關係,緩緩就好
生氣、緊張、焦慮會讓血壓瞬間飆升,長期情緒波動可能誘發動脈硬化、腦出血。學會放鬆心情,必要時尋求心理疏導。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