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教授:心腎代謝綜合徵合併高血壓的機制及管理│GW-ICC2024

心-腎-代謝綜合徵(CKM)是由美國心臟協會(AHA)於2023年提出的新概念,即由於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和肥胖之間的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導致的健康障礙。CKM與高血壓之間存在複雜的相互影響,對於CKM合併高血壓患者該如何管理?在第35屆長城心臟病學大會(GW-ICC 2024)暨亞洲心臟大會(AHS 2024)上,來自河南省人民醫院劉敏教授帶來了題為“心-腎-代謝綜合徵合併高血壓的治療”的精彩報告,詳細分享了CKM綜合徵合併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特點、發病機制以及治療手段
CKM綜合徵合併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特點
高血壓是全球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最重要的且可改變的影響因素,全球範圍內超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可歸因於收縮壓升高,疾病負擔沉重。高血壓也與慢性腎臟病(CKD)密切相關,進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風險。CKD患者常發生夜間隱蔽性未控制高血壓,並且與左心室肥厚和不良腎臟結局相關。
鑑於代謝疾病、CKD和心血管疾病在病理生理機制上相互影響和促進的“疾病聯盟”狀態,CKM綜合徵的概念被提出,旨在透過整合的視角深化理解並最佳化管理這些疾病。
CKM綜合徵對全球衛生系統構成了重大和不斷升級的挑戰,其中高血壓造成的疾病負擔最為嚴重。
CKM綜合徵合併高血壓的發病機制
01
肥胖-神經內分泌系統-高血壓
√內臟肥胖啟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與交感神經系統(SNS),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鈉瀦留;
√腎臟周圍脂肪增加可壓迫腎臟引起鈉重吸收增加,並促進RAAS啟用。
02
肥胖-炎症-高血壓
√脂肪細胞的過度肥大可使細胞因缺氧而發生壞死,導致巨噬細胞浸潤,分泌大量炎性細胞因子,進而引起全身代謝紊亂,血管壁功能障礙和結構損害,導致血壓升高;
√炎症、代謝異常與高血壓相互作用,造成腎臟和心血管系統的進一步損傷,加重高血壓,形成惡性迴圈。
03
胰島素抵抗-高血壓
√胰島素抵抗常伴有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和高血糖,可損害血管內皮,造成血管壁硬化,進一步導致血壓升高和心功能障礙,引發心血管疾病。
0

4

脂質紊亂-高血壓
√脂質紊亂同樣可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血管收縮,造成血管壁硬化,進而導致血壓升高。
CKM綜合徵合併高血壓的降壓治療
01
降壓策略
CKM綜合徵可分為5個階段(0期至4期),每個階段的管理策略因患者疾病狀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0期:無CKM危險因素。
•1期:存在過度或已引起功能異常的肥胖,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
•2期:存在代謝危險因素與CKD,需改變生活方式,採用均衡的低鈉飲食,並根據需要使用藥物治療。血壓控制目標為<130/80mmHg。對於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和CKD患者,建議將RAAS抑制劑作為降壓治療的一部分,以進一步保護腎功能。
•3期:CKM合併亞臨床CVD。對於出現亞臨床心衰症狀的患者,推薦應用新四聯藥物(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MRA]+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兼顧心腎保護作用。
•4期:CKM合併臨床CVD。高血壓患者血壓管理的目標是<130/80mmHg,並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對於CKD或糖尿病患者,優先考慮ACEI/ARB。針對頑固性高血壓患者考慮甾體MRA。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HFrEF)患者應避免使用鈣通道阻滯劑(CCB)。非裔美國HFrEF患者在指南指導的新四聯藥物治療後優先考慮肼屈嗪/異山梨醇。
02
降壓目標
•多數有糖尿病和心腎風險的患者目標血壓為<130/80mmHg,以降低ASCVD、心衰和CKD的發生風險。
•對於CKD患者或卒中高風險患者,建議目標血壓為<120/80mmHg。
•存在直立性低血壓風險的虛弱患者或可受益於>140/90mmHg的血壓。
03
降壓治療手段
(1)非藥物治療
生活方式管理是高血壓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減壓干預、減重干預和戒菸限酒。
表1 高血壓患者的非藥物干預措施
(2)降壓藥物治療
啟動降壓藥物治療的時機取決於包括血壓水平在內的總體心血管風險。應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心血管風險評估,患者合併症的嚴重程度、對治療的耐受性等綜合因素評估降壓目標,合理使用藥物。
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CCB、ACEI、ARB、噻嗪類(樣)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單片複方製劑(SPC)。ARNI是新一類的常用降壓藥物。臨床上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代謝綜合徵型別中以腹型肥胖合併血脂紊亂者血壓控制較差,優先應用ACEI和ARB,尤適用於伴糖尿病或肥胖的患者;
√多數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需要聯合治療才可充分控制血壓,聯合使用降壓藥時,應以ACEI或ARB為基礎,首選聯合CCB的降壓方案;
√近年來研究顯示,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對糖代謝、脂肪代謝都有不利影響,利尿藥或β受體阻滯劑初始治療時,應注意監測血糖,必要時調整降糖藥物用量;
√無論是否合併糖尿病,有蛋白尿的CKD患者初始降壓治療應包括一種ACEI或ARB;
√高血壓合併穩定性冠心病的患者,CCB、RAAS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均有充分的證
據可以應用。
0

4

其他藥物的降壓治療
一項Meta分析納入184項研究,探討了SGLT2i和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壓變化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SGLT2i和GLP-1RA可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壓,使收縮壓/舒張壓分別降低4.3/2.3mmHg和2.9/0.9mmHg。
05
中醫藥治療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首次將中醫藥治療高血壓列入治療方法之一,體現了我國的高血壓防控現狀與人群特點,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表2 中醫藥在降壓治療中的應用
傳統中醫治療高血壓多采用辨證施治,一些經典方劑如天麻鉤藤飲、半夏白朮天麻湯、鎮肝熄風湯、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及基於經驗的現代組方也被廣泛用於臨床高血壓治療,這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個體化治療的優勢。
06
器械治療
現有研究結果已經證明了經皮去腎交感神經術(RDN)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RDN的原理是破壞腎臟交感傳入和傳出神經,以達到減弱腎臟和全身交感神經活性,從而降低血壓的目的。同時,RDN可能對糖代謝和胰島素水平產生一定影響,這也為未來RDN在CKD綜合徵治療領域的應用帶來了新的希望。
小結
•CKM綜合徵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的伴隨狀態,兩者相互影響。
•CKM綜合徵需要多因素共同管理,肥胖是主要驅動因素,生活方式管理是基礎。
•CKM綜合徵患者血壓控制既要嚴格,也要兼顧治療方案對代謝疾病的影響,以及心腎疾病風險的降低。
專家簡介
劉敏 教授
河南省人民醫院
  • 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
  • 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高血壓聯盟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 河南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河南省高血壓防治中心主任
  • 河南省醫學會高血壓分會侯任主委
  • 中國高血壓達標中心河南聯盟主任委員
  • 河南省微迴圈學會高血壓分會會長
  •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常務委員
  •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委
  • 中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組質量控制專家組成員
  • 河南省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常務委員
  • 河南省醫學科學普及學會心身同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高血壓達標中心/中國高血壓中心/高血壓示範中心認證專家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